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4月03日 星期五

海外版——

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者(我与海外版)

杨 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4月03日   第 16 版)

  本文作者(右二)与根特大学汉语桥参赛团合影

  初出国门的我,要怎样度过既新鲜又陌生的海外生活?作为中国学者,我能为中欧人文交流做些什么呢?第一站,先到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教育处取经。王鲁新参赞从陈列柜里挑了几种中文报刊送给我,其中就有《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是《人民日报》的老读者,但《人民日报海外版》却是第一次见到。坐在温暖的窗口,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报纸,全球华人五光十色的生活尽收眼底,感觉无比亲切、无比温馨。

  海外版报道了很多华人春晚的消息。看春晚,办春晚,是全球华人团体一年中的头等大事,十分隆重。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协助根特学联办好春节晚会。我们在“根特春晚”中安排了两个特别的节目:其一是音乐电影《走进这扇门》,这是我的处女作,是一首专门为建党90周年录制的颂歌;其二是唱中国诗词歌曲,请7岁的小华侨李其争背诵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我和3位根特大学汉语志愿老师合唱古琴曲《阳关三叠》,请根特大学音乐系的Dirk Moelants博士为我们伴奏。这场“根特春晚”气氛欢快、浓烈,自始至终洋溢着比利时侨胞的爱国热情。我连夜写了报道,第二天就在当地的华文媒体刊登了。看到“根特春晚”的图片印在报纸上,节目组的同伴们都很开心。

  徐志安博士是“老根特”了,他介绍我加入旅比华人专业人士协会(ACPB)。他的太太施静雯女士是一位文艺爱好者,她介绍我参加比利时华人阳光合唱团。合唱团里有一部分人在当地中文学校任教,教孩子们学习中文,《人民日报海外版》成了他们的必读报纸。他们看了我在当地华文媒体发表的文章后,就劝我给海外版也写几篇,期待着比利时华侨的活动信息也能见诸海外版。

  恰好比利时要举办汉语桥比赛,各中文学校派出了几百位选手参赛。根特大学也派出代表参赛,并请我做根特赛区的评委和辅导老师。我是中国演讲协会的副秘书长,主编过《演讲与口才教程》,我把自己的演讲经历与体验与根特大学的洋学生们分享,帮助他们提炼演讲主题,掌握中文演讲的基本技巧。事后,我写了《我是一个世界人》一文,在海外版上发表了。比利时华人阳光合唱团的朋友们看了这篇文章十分高兴,纷纷打电话向我祝贺,有一位细心的朋友还特地将那份报纸带给我。

  ACPB是一个很有凝聚力的团体,几乎每个月都有聚会。大家一起唱歌、一起旅游,十分亲密和欢乐。有一次,我在旅游巴士上给大家唱《木兰辞》,70多岁的李天慈教授说她也会唱。她出生在大陆,10岁随父亲去台湾,20多岁跟席慕容一起到维也纳留学,后来留在欧洲生活。李天慈说,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说自己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应大家的要求,在比利时华人阳光合唱团成立3周年庆典和中秋晚会上,我与李天慈教授、梁爽两度合作,共同表演了《木兰辞》,反响很热烈。于是,我写了《同唱木兰辞》一文,投给海外版,很快被采用了。梁爽的妈妈、旅比华人歌唱家卢进华女士读了这篇文章,给我来信说:

  “看到你发表在海外版上的《同唱木兰辞》一文,我觉得很有意义。其一,对于在海外出生、成长的梁爽来说,这该是怎样的一种鼓励啊!梁爽也看了,她有点不好意思了,要继续努力!因在海外出生、成长的孩子学习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一定要培养他们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多阅读和理解中国经典作品,从中体会做人的真正含义,坚持不懈!其二,你和李天慈教授同声吟唱《木兰辞》的感人场面使我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这感动来自于祖国经典文化几千年来的传承,来自于祖国大陆和宝岛台湾海峡两岸同宗同文的血肉联系!”

  远在德国埃尔朗根孔子学院的徐艳院长从海外版上看到相关报道后,邀请我到纽伦堡—埃尔朗根孔子学院举办一场“风雅中国——古代歌诗讲唱会”。Dirk Moelants博士十分喜欢这些中国歌诗,很乐意再次跟我合作,抽出时间跟我一起排练了多次。我们在德国的讲演十分成功,听众对中国诗词歌曲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在从埃尔朗根回根特的火车上,我给海外版写了《我在孔子学院唱古诗》一文——海外版再次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者。

  在海外,我亲身感受到华侨华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热望。回国后,我加入了上海欧美同学会,到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做了多场中国歌诗讲唱会,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贡献绵薄之力。

  去年冰消雪化时,我曾在海外版发表文章,深情回忆当年“根特春晚”的暖人场景,并给全球华人寄上一枝盛开在江南故园的腊梅花。今年春暖花开季,我又深情地回忆起我与海外版的缘分。回想起来,我们做的一些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海外版的启发,借助了海外版这个平台。在海外版即将迎来创刊30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它越办越好,在弘扬中华文化、光大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简历:

  杨赛,2009年—2013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2006年—2009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博士后;2010年赴香港中文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11年—2012年,比利时根特大学艺术哲学学院博士后。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

  

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者(我与海外版)
新中国建交内情(礼仪漫谈(174))
电子护照网上预约(领事服务)
“祛除”与“去除”的不同(语文信箱)
期数:347 责编:张燕萍 汪灵犀 电话:8610—65369316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