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8月21日 星期三

题材营销多元探索 两地合作拓展空间

香港电影回暖势头初显现(港台电影现状透视·港台文化现象观察之二)

李瑞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8月21日   第 03 版)

  阅读提示

  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曾是全球第三大电影制作中心,在20世纪80年代的“黄金期”年产电影高达200余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在好莱坞电影冲击下,香港本土电影市场出现萎缩。其后由于越来越多香港电影人的“北上”、粗制滥造港片败坏观众的胃口,更被评论人士指责其文化影响力远没法与黄金年代相比。2013上半年的香港电影市场,在题材和营销手段上都有多元探索,香港电影市场是否已经显现出复苏的迹象?

  

  多路题材的新探索

  大陆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台湾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香港有什么青春片?有评论人士指出,香港影片中的确在近十年没有成功的青春片,不过最近香港导演黄修平的《狂舞派》,或许能成为新时代港青春片的代表作。

  这部影片自8月8日在港上映后表现不俗,仅当日上映加优先场票房就有36万港元,同时还作为香港电影展的5部影片之一19日在广州展映。舆论方面,该片也获得近乎一面倒的好评,被香港导演舒琪称之为“香港电影的新希望”。

  除了对题材本身的再挖掘,港片在整合营销传播方面,也延续了一定的创新。去年纯港产警匪题材电影《寒战》,除了开放式剧情,还在网络上向观众敞开点评大门。将观众的参与感最大化,是香港电影警匪片创建品牌和成功的要素之一。多路题材、不同营销手段的新探索,正如电影中的香港精神一样。对不同形式、内容的包容与融合,正在唤起港产电影回暖势头。

  CEPA下的新空间

  在当今的香港电影市场,合拍片的力量不容忽视。

  据香港电影协会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香港电影年产量55部,其中纯港产片数量25部,合拍片数量30部。在票房方面,合拍片票房更是达到2.03亿港元,远超纯港片的0.92亿港元。给合拍片奠定空间的,是2003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在此大框架下,从制作到发行,都进一步打开了对合作制片的限制。

  另外,出于共同分担制作成本,并扩大影片发行空间等其他因素的考虑,也有不少台湾艺人和香港导演牵手合作。8月16日正式登陆全国院线的电影《激战》,由香港导演林超贤执导,同时也有台湾影星彭于晏的加盟。这部被曾志伟赞为“香港有史以来难得的一部动作感人电影”,共发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3个版本,是近年来两岸三地电影合作的新标杆。

  一方面是香港电影在类型化制片策略以及叙事的极致性等方面影响着内地电影,另一方面,内地因素也从电影表达和产业拓展方面对香港电影产生影响。两地在电影文化产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已经展现出优化整合后的新生产力,使得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开始认同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之间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

  虽然港味一度是香港电影的标志,但合拍片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中和了香港电影传统中富于民间色彩、注重娱乐性的喜剧片因素以及注重斗勇、斗狠的功夫片因素。如何既留住地域和文化的特殊传统,力求将“港味”最大化,同时又取长补短、在商业化浪潮中不丧失自我,是未来香港电影应该思考的方向。

香港电影回暖势头初显现(港台电影现状透视·港台文化现象观察之二)
香港内地跨境 婚姻满意度高
台湾电影做得还是很辛苦(港台电影现状透视·港台文化现象观察之二)
香港生态赤字 排名全球第九
台湾人碘摄取不足
责编:李炜娜 任成琦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