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杜鹃声声麦收忙

常 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8日   第 08 版)

  小时候,每年“芒种”前后,老家的村庄里常常能听到杜鹃鸟叫的声音,清脆悠长,飞扬在良田肥沃的沿淮平原,萦绕在淮河岸边麦浪翻滚的大河湾。站在淮河堤坝举目眺望,天高野旷,不远处的小山岗上,草木青葱、白云出岫。蓝天白云下,麦浪连天,金波无垠。

  到了“芒种”,沿淮的麦子就熟了,家家户户抢抓晴好天气忙麦收。

  那时候在我们村里,很难见到机械化收割机。村里收麦子的工具有长短镰刀、铁叉、抓钩等,运输工具主要有两轮木架子车、手扶拖拉机。地多的人家都要做场,地少的就直接借用邻家的场地。我父亲兄妹七个,在村里属于大户人家,每年麦收都要辟一块地做场。

  祖父领着父亲一行八九个人,天不亮就出发。一到地头,他们选好位置,手持长把镰刀齐头并进,还没等太阳出来,就将麦子收割完毕,装车运回场地。

  早晨露水大,麦穗潮湿柔软,需得拿抓钩、铁叉,将堆积在麦场中的麦子摊开暴晒,村里人叫“摊场”“晒场”。经过一晌午的暴晒,麦穗变得干脆了,便开始“打场”脱粒。脱粒后,待到傍晚微风起来,就开始“扬场”了。

  夏日的黄昏里,祖父举锨抛扬的动作,在夕阳剪影里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一粒粒金黄色的麦粒在空中与谷壳分离,散落下来,扑打在草帽上,沙沙作响。

  不远处的村子依稀可见,屋顶上炊烟缭绕。祖母到老屋南边的地里摘青椒、掰茄子,忙着和面做晚饭。祖母一个人锅台灶下地忙活了一个傍晚,然后将做好的晚饭一盘盘叠放在篾篮里,盖上蒸笼布,送到麦场上。

  那时,乡村里的孩子们都期待麦收。麦收时,我会到自家场上玩耍,或帮着父辈们到老井里打井拔凉水,或待大人们用铁叉往麦车上堆麦秸时,在车上用力踩压,让麦秸堆更加严实紧凑。

  一场麦收,老屋的房前屋后堆满了麦秸草垛。

  后来,我到外地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夏季农忙时节,很少能听到杜鹃鸟的叫声了。然而每年芒种前后,我都会打电话回老家,问今年的麦收情况。祖父已经去世。我问祖母:“奶奶,家里麦子收了吗?”祖母总会告诉我:“收了!现在一两天就收完了!”

  过去,从麦收开始到结束需要持续个把月,遇有阴雨天气更恼人。如今,一辆辆大型机械化收割机穿梭在沿淮平原上,从日出到日落……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