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西昌的月光(大地风华)

陈兆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8日   第 08 版)

  多年前一个夏天的夜晚,我跟随一个团队从成都乘火车前往西昌。在这之前,西昌对我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同行的人给我描绘了川西高原上的安宁河谷。西昌就在安宁河谷之中,四周都是巍峨的群山。一路上,我在心里默念着西昌的轮廓:红莫梁子在东,牦牛山在西,这两座山在北边须发相触,紧紧挡住了来自北方的风寒;而高高的螺髻山则稳稳地站在西昌的南边,它的北支脉经过摆摆顶一转,转出众多山峰,其中一座就是泸山,紧挨着西昌城;泸山脚下,便是碧波万顷的邛海。有山,有水,偌大的西昌城已美了千年。在那趟奔向西昌的火车上,我看见了夜空中的月亮。火车走,月亮也走,正赶往夜色苍茫的西昌。

  “清风雅雨建昌月”,说的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川康段上的三大气象景观。建昌就是今天的西昌,因海拔高、纬度低,加之山林和邛海对大气层的过滤,使西昌的月亮又大又亮,分外皎洁。夜幕之下,明月的清辉洒向山川大地,山中有月,水中有月。特别是中秋节的夜晚,山水之间,一轮硕大的月亮在夜空里缓缓升起,“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月照西昌已千年。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曾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蜀滇咽喉”。这里,西汉置邛都,唐置建昌府,元置建昌路,明代又改建昌卫,清置西昌县——因城在唐代建昌旧城之西,于是改叫西昌。

  那几天我们在西昌行游。穿过月城广场,我走进了奔月路、月海路等。我惊叹于那些以月为名的道路、公园,每念一次,心中就生出许多欢喜。坐下来和西昌人“摆龙门阵”,才知道他们多么喜欢头顶上的月亮。艺术家把月亮塑在街头,像一条弯弯的小船;彝人把月亮刻在岩石上,成为久经风雨的岩画;姑娘们把月亮绣在裙子上,一针一线绣着羞涩的愿景……大凉山的人把彝族阿妹称为“月亮的女儿”,西昌城中那座“月亮的女儿”雕塑就是生动的呈现。我仔细打量雕塑:一位美丽的彝家姑娘斜倚在一轮弯月上,拨弄着怀中的琴弦……这座用青铜铸造的雕塑,成为西昌的城市标志。

  西昌人就这样在太阳和月亮的轮番照耀下,过着别样的生活:踩沙滩、吹湖风、架火盆、嗦米粉……在日常生活里感受着这里的日出月落。很多时候,在西昌,能看见一块又一块的云,从山梁上缓缓飘过。一片乌云经过时,突然就来了一阵雨。西昌的雨,来得很快,去得也快。雨过天晴,碧空如洗,一轮皓月又会准时出现在夜晚的天幕上。

  那个夏天的夜晚,我坐在西昌城的一扇窗前,看着夜色一点一点袭来,直到夜深了,城里的灯光一盏接一盏熄灭。这一段时间里,我看见了月亮跃上天幕的全过程:仿佛有一支神笔,先描出一片小小的淡黄,如同泼在宣纸上的水墨,渐渐漫溢开去并越来越大;突然,月亮露了个头,随后穿云破雾;眨眼之间,月亮慢慢大了起来,圆了起来,最后成为一个柠檬色的玉盘,晶莹剔透。这便是撩人情思的西昌月了。都说山高月小,西昌的月亮却是一个例外。

  自那以后,我几乎每年都要去一趟西昌,每一次去都想住在邛海边。文人墨客多称邛海为邛池。一句“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引来无数人对西昌邛池和邛池上月光的向往。住在邛海边,当然是为了看月亮。一到月夜,身边山岚尽墨。我走在婆娑的树影下,抬头看月亮,耳边有虫鸣,偶尔还能听见对面泸山的松涛。月光下,仿佛回到小时候。大人说,月亮会追着人跑。我在邛海边真的跑了起来,一边跑,一边回望天上的月亮,果然月亮在追我。跑快一点,月亮追得也快一些;停下来,月亮也停了下来……邛海赏月,早已成为西昌本地人和外来游客的“必修课”。其实,在邛海中赏月才是最佳境界。我始终记得那个明月之夜,与几个朋友乘一艘小船去邛海看月。人在船上,仰头看天,天上无云,夜幕上只有一轮圆月高挂;低头看水,水面上跳跃着点点银光。远处是西昌城区的万家灯火,近处是婆娑的树木和房屋的倒影。桨声划破夜的寂静,看了天上月,再看水中月。那一刻我们都没有说话,静静地感受着“美妙”这个词的丰富内涵。

  邛海湖水流入安宁河的出水河叫海河。在西昌城中,海河岸边,还有一条海河天街。这一城市空间如今已是西昌首席城市会客厅。几年前,我被派往西昌工作,就住在海河天街。那时候,海河岸边已成为灵动的现代水乡,水在城中,景在水中。一入夜,岸边的霓虹把海河渲染得五光十色。最是那一轮月影,皎洁清辉。月随人移,心随月走,一路徜徉下去,只觉心旷神怡。

  又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我和当地的朋友去了西昌城里的一家音乐空间。在本地歌手婉转深情的歌声中,我们被带入悠远的岁月时空。从音乐空间出来,一行人走在洒满月光的路上,和月光一样往时间的深处走去。

  住在西昌的日子里,我自然少不了去航天北路看蓝花楹。每年5月,蓝花楹进入盛花期,满树都是紫蓝色的花朵。航天北路的尽头,就是西昌的航天城。在西昌,那轮皎皎的明月,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梦想。1970年7月,一批航天人从茫茫戈壁来到西昌,建立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此,西昌月,不仅代表着一道美丽的风景,更见证着我国航天的发展。2023年1月,西昌航天主题公园正式开园。走进公园,过了绕月桥,便能看见腾飞塔,沿途还有鹊桥、问天瀑布、已成为蓝花楹网红街的航天北路等景点。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中华民族探月梦圆的很多精彩故事。

  最近一次去西昌,建昌古城成了看月的最好去处。西昌的历史文化足够厚重,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建昌古城,重建了四牌楼,修缮了建平门、九街十八巷等历史遗迹,古城的旧时风貌得以重现。月光下,漫步在青石长街上,怀想千百年前的古城繁华,更在历史与今天的切换中,感受时代的变迁。

  关于西昌月,还有一幕让我始终难忘,那是在从木里回西昌的路上。那一夜,我和几名同事遇上了难得一见的月全食。月全食经历了三个半小时,我们一路上观赏了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时期。当一轮红月亮出现在黑黝黝的天空上时,蔚为壮观。那一刻,白云不再飘,像一个熟睡的孩子,躺在了母亲温暖的怀抱。

  回到西昌,月光越发皎洁。我无心睡眠,坐在床上读书,那个氛围里,心里满是西昌的月光。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