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红色文化的基因延续与守正创新

徐 斌 陈阳波 《 人民论坛 》(

    【摘要】红色资源是我们感受、传承、发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红色文化鼓舞人、激励人、启迪人的作用,要充分挖掘、深入阐释、活化利用好红色资源,让人们真正“有心学”“有法学”。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传播红色文化,不仅要永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为民本色、精神底色,也要重视民间力量和社会力量,引导其参与红色资源保护,让红色传统在历史中生成,在时代中延续;在守正中创新,在变革中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  红色传统  红色资源  民间力量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形成的精神财富和思想瑰宝。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不断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就是因为有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熔铸着中国共产党使命担当的红色文化作为稳定支撑。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前进征程上,我们依旧有无数的“雪山”和“沼泽”要跨越,这就需要我们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使红色文化滋养新时代、助力新时代、光耀新时代。

    充分挖掘、深入阐释、活化利用好红色资源,让人们真正“有心学”“有法学”

    使历史得以延续、不断推进的,不仅有生产力发展成果,更有精神文明成果。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的精神文化成果,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具有深远影响、重大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和实践方法。它不仅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所铸就的伟大精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光辉奇迹,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崇高信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精神特质,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深入阐释、活化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挥红色文化鼓舞人、激励人、启迪人的作用。

    强化红色资源的情感体验,让人们真正“有心学”。红色资源既是珍贵史料,也是鲜活教材。我们要善于利用红色资源教育民众,使其通过实地体验,真切了解党在不同时期的奋斗历程,领悟每一部历史文献、每一处遗址建筑背后的精神文化意蕴。同时,还要把红色文化作为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有效资源,不断增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共识。

    创新红色资源的运用方式,让人们真正“有法学”。红色文化能否真正发挥作用,为人们普遍认同,关键在于红色资源的运用方式是否易于被人们接受。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要创新宣传方式、丰富传播手段,拓展红色资源的运用场域,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形式,增强表达效果。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新媒体平台,搭建线上线下传播渠道,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感染力、号召力和竞争力的传播平台,建立看、听、悟、行的旋转课堂,把收藏在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中的红色资源,把沉淀在历史中、书柜中、故事中的红色记忆真正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

    红色文化在历史中生成,在时代中延续;在守正中创新,在变革中发展

    红色文化体现在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之中,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红色基因是最本质、抽象的决定性因素,红色资源是个别的、外显的具象性因素,红色传统居于中间环节,是以具体关系、方式表达红色文化的因素。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支撑。

    坚守红色传统而不使其断流,让红色传统在历史中生成,在时代中延续,使人们始终牢记“来时之路”。红色传统不会因为时代发展变化而过时,只要我们党的立场宗旨没有变,我们国家的性质没有变,我们的奋斗目标没有变,红色文化就始终是我们经受各种风险考验的精神动力。无论走到哪里,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不断从革命历史传统中汲取无穷的智慧、丰富的营养和前行的力量。因此,要不断引导人们知传统、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更深入地学习领悟红色传统中蕴含的红色精神,有力地把红色传统融贯于自身实践之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红色传统的根深深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发扬红色传统而不因循守旧,在守正中创新,在变革中发展,不断拓延“未来之路”。历史传统中有指向未来的因素和精神,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红色传统。红色传统是相对稳定的,也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坚守红色传统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而是要结合新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不断赋予红色传统新内涵、新形式,激活岁月沉淀的精神力量;结合新时代的新机遇、新优势,让红色传统以新的方式呈现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结合新时代的新问题、新挑战,让红色传统得到新运用,不断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

    传承红色基因,要永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为民本色、精神底色

    基因,在生物学意义上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代延续的本质要素,任何生物体最根本的差别都是由基因决定的。在社会学意义上,红色基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命脉,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密码、精神内核。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强军伟业”主题展览时强调,“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新时代改革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先进性、革命性并进一步发展壮大,就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理想信念的火种一代代传下去,从而不断提高战斗力、增强免疫力、永葆生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伟力。

    传承红色基因,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永葆党员干部政治本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更多复杂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有效应对日趋多元的思想价值观念,积极抵制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错误倾向,就必须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坚定不移,保证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不变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航。

    传承红色基因,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葆党员干部为民本色。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百年大党的宏伟基业也是依靠人民取得的。新时代,尽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们仍然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前进征程上,我们会面临更多的艰难险阻,因而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断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群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传承红色基因,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党员干部精神底色。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如今,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不能改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立根固本,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保证红色基因的稳固性、延续性。

    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传播红色文化,要重视民间力量和社会力量,并引导其有序参与

    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大力弘扬红色传统。新时代传播红色文化的一个突出难题,就是如何更好地加强红色资源的收藏与保护。物理消耗、自然风化、人为损坏等因素的存在,容易使红色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红色资源的收藏与保护方面,除了要充分发挥各地文物局等主管机构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主导作用外,还要重视民间力量和社会力量,并引导其有序参与。

    笔者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引导民间力量参与红色文物抢救和红色资源保护具有以下益处:一是更具灵活性与创新性,能够很好地弥补政府在保护传承红色资源方面的体制机制不足;二是能够缓解各地文物局等主管机构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红色资源保护方面资金不足的压力;三是民间力量参与红色资源保护,有助于红色文化、红色基因更广泛地在全社会传播。

    广东省中山市寒秋博物馆就是充分发挥民间力量进行红色资源收藏保护的典型。中山市寒秋博物馆是一座由社会力量主办的民间博物馆,馆长蒋寒秋是一位维修古建筑的民营企业家。十多年前,他在江西农村维修古建筑时发现了留存在建筑内的许多红色文稿,认为这些文物对弘扬红色文化极具价值,由此开始了抢救红色文物、保护红色资源的收藏之旅。从陕甘宁地区到苏南、井冈山等地,他们辗转近万公里,设法收藏保存那些即将淹没在尘埃里的文物。如今,他们已收藏红色革命文物4万余件,其中包括习仲勋同志早期革命工作的有关文件文物1000余件;共产党早期布告命令近2000份,《斗争》报苏区版全73期,《红旗周报》全64期;伟人英烈、名人手写稿批复件约1000件;红军匾额证章约1500件;“红军家祠”牌匾2块;等等。近年来,寒秋博物馆长期免费接待专家调研和群众参观活动,参加其他博物馆红色资源展出活动等,成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并产生积极社会影响的民间力量。

    以寒秋博物馆为代表的民间力量在抢救红色文物、保护红色资源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值得高度肯定。通过调研笔者发现,更好地引导民间力量参与红色资源保护,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健全相关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红色资源保护,如在民间收藏的资质认定、政策扶持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第二,推动红色资源民间保护者与学术界的交流合作。民间收藏的一大短板,就是在文物鉴定、系统梳理与精准造册等方面能力相对不足,而通过推动学术界与民间红色资源收藏者的交流合作,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在进一步提升红色文物学术艺术价值的同时,为红色文物的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加强红色资源的创新性开发与利用。我们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发全社会参与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热情,用红色文化凝聚起新时代发展的群众伟力。

    (作者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人民论坛网总编辑,湖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19LLZD0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②习近平:《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新华网,2017年7月21日。

    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④《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再访西柏坡侧记》,新华网,2013年7月13日。

中国民族志电影的魅力与特征
红色文化的基因延续与守正创新
道德共识困境的表现与消解
打造家风民风共建的最大“同心圆”
传统乡规民约何以实现现代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