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民生周刊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医院“健康促进”服务走向常态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郭鹏 《 民生周刊 》( 2023年10月23日   第 05 版)

    消除病痛的需求由临床诊疗来满足,还有更大一部分是对身心健康、幸福感的追求,需要通过健康促进来实现。

    “从建设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强化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化以及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将‘健康促进’理念、政策融入到医院建设管理和服务全过程,各地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促进医院建设经验。”日前,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介绍推进医院健康促进服务百姓健康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表示。

    何为“健康促进”?

    记者通过梳理了解到,1986年11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健康促进”是指运用行政的或组织的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

    举例来看,2022年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9.4%,连续15年不断提高;广东省中医院下沉到基层教村民用日常食品、药品防治常见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围绕“防筛诊治康”提高大众防癌意识……

    对此,有分析指出,目前全国各医疗机构正积极推动健康促进,将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仍需提高概念认知度

    事实上,不少受访公众对“健康促进”并不了解。

    而关于其定义,目前最受公认的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布伦特兰,在2000年第五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作了更为清晰的解释:“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作出健康的选择。”

    而美国健康促进杂志的最新表述为:“健康促进是帮助人们改变其生活方式以实现最佳健康状况的科学(和艺术)。最佳健康被界定为身体、情绪、社会适应性、精神和智力健康的水平。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得到提高认知、改变行为和创造支持性环境等三方面联合作用的促进。三者当中,支持性环境是保持健康持续改善最大的影响因素。”

    有观点认为,以上概念框架,大致可以涵盖“健康促进”的三个层次。

    “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个概念,所以,还要提高概念的认知度。”一位退休教师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建设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而医院是守护人民健康的主阵地,承担着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工作。所以,医院在健康促进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了更好推动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更好建设健康中国,国家层面一直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发布了试行版建设规范,开展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等。”米锋说。

    据米锋介绍,国家卫健委建成了国家科普专家库,出台了管理办法。专家们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参加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创作科普作品、参加“健康大家谈”直播活动等,做了大量科普工作。下一步将对专家库进行动态调整,持续充实力量、优化结构。

    同时,还在推动建设完善健康科普资源库。目前,许多省份已经建成省级资源库,在制定入库标准、规范审核流程、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探索出不少做法,大幅提升了群众获得权威科普信息的便捷性。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日前表示,上海以制度和政策为保障、以工作体系和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健康促进医院建设为重点,推动医院开展健康促进工作。

    据悉,当前,上海市已建成125家健康促进医院。在成立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的基础上,16个区全部成立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中心,包括37家市级医院在内的全市共4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已成立健康促进委员会。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介绍,该医院持续推进的中医药健康促进工作不仅走向基层,还走向国际。医院将最新的医疗技术、研究成果、管理模式下沉到基层医院,下沉到镇、村;同时与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合作,推进中医药促进健康的临床证据研究工作,借助国际最新的技术方法提升中医药健康促进科学内涵,目前已出版37部相关中英文专著,为健康促进提供临床证据。

    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如今,随着“健康促进”的持续投入,在公众健康的层面上已体现成效。

    据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永忠介绍,该医院一直围绕肿瘤“防、筛、诊、治、康”链条推进相关工作,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全程健康管理,大幅降低中晚期肿瘤发病比例。近4年,患者满意度平均达到93.07%。

    作为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表示,医疗服务的目标是满足全民健康需求。其中,消除病痛的需求由临床诊疗来满足,还有更大一部分是对身心健康、幸福感的追求,需要通过健康促进来实现。“健康促进对临床诊疗,既有‘减压’也有‘加分’。‘减压’是使疾病预防关口前移,‘加分’则体现在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医生能力、改善医患关系。”谢斌说。

    医疗卫生机构是健康促进的主要阵地,广大医务人员是健康促进的主力军。米锋表示:“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惠及更多人。我们的医疗机构要更好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更加积极发掘选树典型,多措并举鼓励他们成为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的先锋力量,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而如何让医务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健康科普工作中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邹和建表示,面对病患时,医生要意识到,一方面要承担治疗任务,另一方面还要承担科普职责。不断提升这一意识,科普工作就会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