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安徽阜阳:庄台人过上好日子

阜阳摸索出了一条新路,把蓄洪低地变为产业发展宝地,把民生洼地变为生态宜居高地。

□ 李阔 李家林 《 民生周刊 》(

    “将脸盆扣在地上,老百姓住在凸出的盆底,洪水从四周流过,这就是庄台。”洪泛区的群众用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庄台。

    庄台是一种特殊的防洪工程,安徽省阜阳市沿淮行蓄洪区里有很多庄台,它们是脱贫攻坚战役中的“坚中之坚”。近年来,阜阳摸索出了一条新路,把蓄洪低地变为产业发展宝地,把民生洼地变为生态宜居高地。

    “坚中之坚”

    庄台是淮河流域人民抗洪斗争的产物。上世纪中期,为降低洪水对淮河下游工矿城市的冲击,国家防总沿淮设置众多行蓄洪区,洪水来袭时“牺牲局部、保全全局”,用破堤分洪方式将洪水引入行蓄洪区,降低主河道压力。同时对行洪区的原居民进行全部搬迁,在圩堤内侧填筑土方作为基座,将村庄建于其上,由此形成庄台。

    以蓄洪重点区阜南县为例,60多年来,庄台为当地近20万群众提供了栖身之地。资料显示,从1953年到2007年,蒙洼行蓄洪区有12个年份15次泄洪。蓄洪时,群众背起行囊搬到庄台,眼看家园一次次变成泽国却毫无怨言。几代人的奉献和坚守谱写了蒙洼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

    70岁的郎健是阜南县王家坝镇和谐村郎楼庄台村民,在庄台居住40余年。提起过去庄台的人居环境,老人眉头紧皱,连连摇头,“住得太挤了,家家户户楼挨着楼、门对着门,白天连阳光都照不到。”

    郎楼庄台整治前,人均居住面积仅20平方米(全国农民人均45.8平方米),出门就是一线天,污水横行、垃圾满地是庄台人家的真实写照。

    在老郎的记忆里,庄台只是临时住所,只有洪水到来时才举家搬迁至此。2007年以后,随着国家水利设施的投入,启用蓄洪区的几率越来越小,庄台不再是临时居所,成为久居之地。

    过去,由于受投资所限,庄台面积小,道路、饮水、供电、厕所等公共设施不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贫困程度较深。安徽境内有199个庄台,阜南县就占了131个;淮河流经颍上县7个乡镇,就有17个村是重点贫困村。

    长期以来,淮河行蓄洪给庄台人民带来大量财产损失,大部分庄台人家很难筹集到足够钱款到别处安家落户,长期“穷在庄台、困在庄台”。

    迁建并举 

    颍上县选择推行贫困庄台易地移民扶贫搬迁。以半岗镇为例,镇里选择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腰庄自然村作为搬迁安置点。目前,安置小区已经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卫生室、便民服务大厅、文化广场等公共配套设施全部建成,搬迁后的新村成为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点。

    针对不愿外迁的群众,阜阳市还开展行蓄洪区庄台综合整治。按照阜南县规划,今年投入4.2亿元完成蒙洼行蓄洪区内131个庄台和6个保庄圩的环境整治。

    “通过年初以来集中攻坚,蒙洼地区累计完成道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6亿元,其中庄台整治2.15亿元,完成拆迁面积26万平方米,初步实现庄台面貌改容、人居环境改观。”阜南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陈建华说,“这只是阶段性成果、低层面成效,想要彻底改变蒙洼行蓄洪区底子薄、条件差、欠账多、贫困深的现状,要进一步强化政治站位和民生情怀,倾斜一切可用资源和优势。”

    如今,老郎居住的郎楼庄台不仅环境优美,自来水管道、污水处理设施等应有尽有,还实现了旱厕改马桶,彻底告别“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窘境。建成了农民小广场,修通了沥青路,以往隔绝的庄台连成一片。

    庄台整治需要投入大笔资金,仅郎楼庄台完成“五化”就需要投入500多万元。阜南县作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县财政收入有限。整治庄台,钱从何来?

    “土地复垦是庄台整治资金的重要来源。”陈建华说,为支持庄台改造,阜南不等不靠,通过土地复垦交易,将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庄台人居环境整治。“县财政为每个庄台拨付经费300万元作为整治启动资金,后续根据整治情况继续加大投入,直至达到‘五化’要求。”

    “三水”产业

    行蓄洪区因地势低、洼地多,自然灾害频发,农民增收困难。如何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因地制宜挖掘资源潜能,是不少贫困地区面临的难题。

    近年,颍上县选择发展特色产业化解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针对沿淮行蓄洪区的实际情况,颍上县发展沿淮适应性农业,大力发展水上、水中、水下“三水”产业。

    “我们在沿淮蓄滞洪区和沿湖低洼地区,通过适当调减粮食作物种植,适度发展粮草轮作、草牧结合,积极推广杞柳、莲藕、茭白、水芹、菱角、芡实等水生作物,实施了一套稻虾养殖、稻鸭共养、鱼莲共生的生态综合利用模式。”颍上县农委负责人说,沿淮河、颍河堤坝边坡地、滩涂区等不适合种植的地方,推广了农牧结合、粮草兼顾、生态循环等种养模式,大力发展皖西白鹅、淮河麻鸭、淮山羊、黄牛和长毛兔等养殖产业。

    在一般农田区,颍上县依沟傍路发展农田林网及蚕桑、黄晶梨等特色林业;在不影响防洪的前提下,优先在低洼地、湿地发展生态防护林、湿地经济林;采取林草立体种植模式建设生态景观林,发展休闲观光林业。

    “我们还利用国家、省里加快沿淮生态经济带建设机遇,启动淮河风情旅游规划,全面推进花鼓灯文化游、淮河湿地游、渔家风情游开发。”颍上县旅游局负责人说,当地重点以淮河风情游为主线,以淮河故道、唐垛湖等湿地资源为核心,将老屋改建为庄园,将民房改建为民宿,打造“乡村有栋房、房前一口塘、房后一片林、周边一方田”的田园美景。

    目前,颍上县正规划以淮罗庄台为代表的沿淮农家乐休闲游,打造南照老街探访、润河淮河风光、关屯滩涂风貌、半岗寺庙祈福等旅游节点。

    阜南县按照“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发展莲藕、芡实等沿淮适应性水生蔬菜;种植杞柳、稻虾养殖、水禽养殖、种植优质旱稻等,带动5000余人就业;建设就业扶贫车间34个,带动近千人就业。

仙桃“普惠贷”激活三农
扬州:景区环卫很智慧
政策之外无政策
湖南蓝山:书香满农家
安徽阜阳:庄台人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