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从“父母官”到“服务员”

《 民生周刊 》(

    历经7年不懈努力,我国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各地已经进行改革的乡镇达33524个,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7.7%。

    与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历次乡镇机构改革相比,这次改革把为农服务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了乡镇政权的顺利转型,使农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是行政改革坚持以人为本、适应人民需求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站式”便民服务

    一直以来,“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人们对一些乡镇基层机关作风的普遍印象。事实上,我国基层乡镇在机构设置上也确实存在从管理出发比较多,考虑群众服务比较少的现象。

    如何通过改革让基层政权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真正让群众感到“人不再难找、事不再难办”?

    对此,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对基层乡镇机构进行了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将全县5个乡镇的行政机构统一设置为党政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经济和社会事业管理办公室;事业机构统一设置为民生服务中心、公共事业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把过去的7站8所设置为3站3中心,3中心是直接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乡镇的副职领导直接担任各中心主任,这就把中间两级压掉了。

    为方便农民群众办事,贺兰县从2009年开始设立乡镇“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借助这一平台转变政府工作机制,延伸政府服务职能。

    在贺兰县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在公示屏幕上一目了然,工作人员热情周到、服务秩序井井有条,办事群众满意而归。

    “来了以后直接到社保服务窗口,了解一下信息,盖上章就可以了。十分方便,几分钟就把手续办完了。”在宁夏贺兰县洪广镇的便民服务中心,来办理养老保险手续的居民拿着身份证和户口本等证件对记者说。

    便民服务中心里8个服务窗口前都长短不等地排着来咨询和办理各项政府补贴、社会保障等业务的当地居民。“相比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之前,办这些事有时候得到镇上,去不同的办公楼、办公室问,费时费力。”

    此外,便民服务中心还实行扁平化管理,即“一把手”坐班“兜底”,限时办结。

    “我平常就在中心坐班,农民有难题,可以直接找我解决。”金贵镇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马延平说,他还负责具体工作,比如办理低保、优抚,下乡核实、向县里申报等。

    便民服务中心,把政府补贴、民政救助、农技服务等面向社会的管理和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一起。通过“一站式”服务和群众参与对工作人员进行打分的考核机制使以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局面得到了彻底改变。

    看得见管得着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素以“藏富于民”而闻名全国。近年来,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和外来人口不断增多,加强农村公共安全监管成为摆在乡镇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按以往做法,对农村地区的公共安全监管,一直沿续以“条上管理”为主的模式。如此带来的问题是,乡镇政府对于安全生产“看得见却管不着”,而上级政府有关部门由于在乡镇没有相应的机构,却“管得着但看不见”。管理体制不顺、监管力量不足,成了横在乡镇公共安全监管面前的一块“坚冰”。

    为了消除安全监管上的“盲点”,2007年,湖州市开始在吴兴区和南浔区按照“整合资源,精减效能”的原则,探索建立了乡镇安全监管“一中心六站”新模式。即乡镇政府建立公共安全监管中心,下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交通、消防、环保、消费维权6个监督管理工作站,实行择优选调、一人多岗。    

    湖州市吴兴区公共安全监管中心增设交通安全警示牌、开展污染源普查、与企业签订公共安全管理责任书、定期放映消防安全知识电影、加强农村“放心店”监管……坚持执法检查和宣传教育“两手抓”, 建立了辖区企业、个体经营户和外来人口租房资料库,安全监管的触角遍布每一家边远的小店、作坊、住宅,力争从源头上堵住安全隐患。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乡镇干部对所管辖范围基本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从根本上破解了以往 “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突出矛盾。

    南浔区善琏镇乡镇公共安全监管中心安监站站长吴新财,在一家印染企业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急需培训4名锅炉操作工、6名压力容器操作工。深入了解后,老吴发现该镇同类企业普遍有这方面的难处。安监站在和湖州特检中心协调后,组织举办了一期锅炉、压力容器培训班,既方便了企业,又强化了安全生产管理。

    目前,全市7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都建立了公共安全监管“一中心六站”。这不仅是一次基层安全监管的“扫盲”,更是一次基层服务的“扫盲”。

    据了解,“一中心六站”进一步量化、细化了各村、企业、经营户公共安全管理责任,提高了政府服务企业的频率和效果,推动了企业安全发展,促进了基层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从而也拉近了干群关系,受到了当地企业和群众的欢迎。

    从“父母官”到“服务员”

    黑龙江省自2004年进行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以来,全省各地乡镇党委、政府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把为农民服务放在了突出位置,“父母官”的意识逐渐淡化,“服务员”的身份定位重新进入群众视野。

    为更好地履行服务承诺,黑龙江省乡镇机构在“瘦身”的同时,积极推动“变身”。由偏重经济发展,转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抓好经济发展和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例如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华山乡,为服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当地重点发展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在各村建立农民文化室、农民活动中心和文化休闲广场,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促进了文明乡风的形成。

    同时,当地政府也通过加强乡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的技术设施建设,培养提高乡村卫生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成为可能。

    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政府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巴彦县华山乡帮助群众按照每一家格局个性化设计沼气池;并通过协调电力、网通、广电等部门,提高了供电能力;保证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的随时安装及故障排除,真正从细节做到让群众满意。

    黑龙江省克山县提出“三个千方百计”原则,即千方百计让农民平安、千方百计使农民富裕、千方百计为农民服务,大胆进行乡镇机构改革。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农民也切实得到了实惠。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努力,克山县乡镇机构服务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他们积极主动地搞招商、引项目,带领农民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和劳务经济,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使农民致富门路不断拓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适应了,实际了,官少了,职多了,心合了,能强了,顺畅了,满意了,发展了,和谐了。”流传在克山县老百姓中间的“十个了”,形象地描绘出近年来乡镇机构改革所带来的新变化。        (本刊记者张宁综合整理)

乡土地上新变革
咸安政改风雨十载
改革创新不折腾
塘厦镇“扩权”
从“父母官”到“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