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天气,空气中总是含着几分湿润。放眼望去,一溜儿绿树簇拥着延伸到路的尽头,环山怀抱着的小镇呈现在面前。
广东发展的30年,俨然让这个小镇已经高楼林立、企业交织。它就是地处广州—深圳—香港经济大走廊黄金地段的东莞市塘厦镇。该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人口60万。一个农业镇通过30年的发展,纵是发展水平再高,行政划分上仍是一个镇。
“我们责任如西瓜、权限如芝麻啊。”作为这个小镇的党委委员,郭锦河感叹道,“过去,很多权限都在县级以上,我们权力有限,老百姓的很多需求就得不到及时满足。”
权力“瓶颈”
“这里毗邻香港,你知道老百姓办理港澳通行证需要多少时间吗?”塘厦镇公安分局政工监督室徐主任向记者发问道。
“以前老百姓办理要去市公安局,由于办理的人多,市公安局就在停车场临时搭个简易棚。先拿号,再办理,仅排队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徐主任没等记者回答便接着说道:“有的群众还不知道拿什么材料,漏掉一样就得回去拿,来来回回折腾一个月才能办好。要是把这项权力给了我们,在镇里直接办理,不就节省很多时间吗?”
“我们有权也不好办事。”现任东莞市城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塘厦分局局长(兼东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塘厦分队队长)的蔡伟无奈地说道。
“城市综合执法分局和文化执法分局原来是两个部门,一些违法行为即属于城管又属于文化市场,监管交叉,职权不清。”蔡伟说道,“比如说,我们查处卖盗版音像、图书的地摊,你只能查他违法乱占,你没法没收他的盗版物;文化执法分局就只能查处盗版物,管不了违法乱占,这就变成了市场的死角。”
“所以权力还要协调沟通好。”蔡伟一脸肯定地说。
“就像河道上的垃圾,上面来检查,水务局说是环保局(管辖)的,环保局说是市政排污(管辖)的,到最后还是解决不了。”郭锦河苦笑着说。
坐在一旁的塘厦镇教育局副局长黄礼康开口说道:“学校管理、学籍管理,都得到市里盖章。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可是民办学校审批难,孩子就得不到更好的社会办学资源;孩子转个学,名字变更等也得上市里来来回回好几趟,不还是苦了孩子嘛!”
住房规划建设局、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经济科技信息局等各局的“一、二把手”们俨然成了受气的“孩子”,一股脑向记者诉说着。
“扩权”改革
广东省经济发展的30年,这些经济大镇的管理者在行政管理时遇到的难题,已经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早在两年前,广东省政府就下发了《关于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下放给镇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以及其他行政管理权。塘厦镇作为这项全省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改的4个试点地区的先行者之一,开始了简政强镇之路。
据郭锦河介绍,塘厦镇从开始筹备实施简政强镇试点工作到去年3月塘厦简政强镇方案出台,一共承接了35个市直部门分批下放的575项权限。这些权限使塘厦在多个领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具备了更加完善的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大大提升了塘厦的为民服务能力。
“这次改革中,我们承接了县级公安局的13项权限,主要包括出入境管理和身份证管理。”塘厦镇公安分局政工监督室徐主任告诉记者。
“原先很多群众不知道拿什么材料,或者漏掉材料来回跑很费时,现在在镇里即便来回跑也就十几分钟。”徐主任接着补充道,“以前需要一个月时间办理完港澳通行证,现在三、四天就可以办理完,大大方便了群众。”
“简政强镇后,我们不仅由原来两个部门合并成一个部门,还承担了上面下放的78项行政执法事权。”东莞市城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塘厦分局局长(兼东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塘厦分队队长)蔡伟说。
据蔡伟介绍,塘厦镇城市综合执法分局与文化执法分队合署办公,成立东莞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塘厦分局(加挂东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塘厦分队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从而简化了行政执法的办案流程,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再也不会为了打击小摊小贩和盗版发愁了。”蔡伟笑道。
郭锦河也略有感触:“很多事情也没有了推诿现象。就比如原来是‘多龙治水’,环保分局、市政排水、河道等部门都要参加。现在组建农水局,所有与水有关的都合并到这一块。部门的合并,也让各部门职能进一步加强,形成更好的沟通协调。”
权力下放,方便的不仅是群众,对于支撑塘厦镇经济发展的企业也是事半功倍。
住房规划建设局局长黎润祥就深有感触:“我们最主要的对象是面向企业,首先买地需要企业做好规划,确定投资方、施工队有无合同,是否聘用监理人员。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等原来都是市级部门在管理。现在我们承接后,企业就不用再往市里跑,只要递交材料,等着验收等简单程序就可以了。”
一个当地在建企业的管理人员向记者诉说道:“原来基坑挖好了,就得等市里人来检查。市里就那么几个人,等轮到检查自己的时候,一场大雨又把地基冲垮了,还得重新挖。单这一项就耽误很多工期。”
随着当地政府拥有了这些权力后,企业也如释重负。“原来跑到东莞市递材料,首先送到传达室,然后再送到科室,等到科室发现你的材料又不全,还得补交。而现在在塘厦,缺什么材料,开车几分钟就回去准备好了。像基坑等检查验收,只要他有时间,快的一天就验收完了,节省了我们很多工期,我们也愿意在这里建设。”
透明的权力
“权力下放后,如何用好权?这就需要监督。”郭锦河端着手里的茶水,打量着各个局长们。
塘厦镇组织办副主任、企业工委专职副书记万继武接上话茬说道:“塘厦镇开展了三项监督,来保障权力的正确行使。”
“我们首先成立了督察办,联合镇纪检监察部门,强化纪检监察;其次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作用。”万继武补充道。
记者了解到,塘厦镇简政办、镇纪检监察办督促各承接部门制订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加大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宣传力度,强化了制度监督。及时向放权部门汇报下放权限执行情况,定期办理审批备案手续,强化了业务监督;公开审批条件、办理流程和办结时限,设立投诉电话、投诉邮箱,开展行风评议,强化了舆论监督。塘厦镇委、镇政府及时向在该镇的市镇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通报简政强镇进展情况,邀请他们对行使下放权限情况进行监督,镇政协小组为此还专门向东莞市政协提交了关于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的提案。
“群众的监督才是最有力的监督”,据万继武介绍,在强化政府监督同时,塘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通过召开企业代表、群众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
“就连我们镇长的信箱24小时都面向群众,有行政服务不好的地方,民众可以到镇长信箱进行投诉,保证做到有投诉必有回复。”万继武介绍说。
575项事权集中下放到目前为止,塘厦镇575项事权承接都非常顺利,各职能单位一线办事窗口还没有接到一例乱用、滥用权利的投诉。
塘厦的百姓方便了,塘厦的经济发展了。这些“一、二把手”们却发现给予他们工作人员的“爱护”少了。
“我们镇政府机关在编公务员只有51人,权力多了,身份却不够用了。”万继武略显沉重地说。这个身在组织办的领导心理最清楚各个局里的难处,一语点破了大家的“硬伤”。
“我们公务员编制只有一个,你难以想象我们这些副职领导的档案都是寄挂在别的学校里的。先不说身份的尴尬,单是占用学校的名额就说不过去了。”教育局副局长黄礼康眼望着桌上的清茶,语气揶揄道。
“我们有工作人员122人,公务员编制只有17个,而实际到位才14个,而相对应的执法证也就14个,你能想象由两个执法局合并而来的城市综合执法分局,很多情况下是无证执法吗?”东莞市城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塘厦分局局长(兼东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塘厦分队队长)蔡伟明显有些情绪。
面对这样的情况,塘厦镇也在积极寻找着破解之道。据万继武介绍,通过对镇属单位的内设机构和工作岗位进行重新设置,实行干部聘用制,来解决公务员的编制不足;通过公开招聘,弥补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通过镇内调动和新招录用的方式,解决部分单位的人员不足。切实按照学历职称、技术等级、个人特长等条件,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安排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
“虽然你心中有苦,你也确实辛苦,但是服务老百姓,你不辛苦干什么?”这位党委委员掷地有声的话语顿时让现场鸦雀无声。
“所以,我们下一步的服务窗口还要前移,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直接在社区办理相关行政服务”。郭锦河接着补充道:“服务老百姓就要在最基层。”
伴随着郭锦河最后的话语,我们结束了这次采访。众人远去的身后,茶水静静的摆在桌面上,一缕阳光的折射下,显得那么清澈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