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陈佩斯,30岁已是中年

他30岁时达到的辉煌,被存入了金色的集体记忆,而后来的事则已证明,那也是他无路可走的峰顶。

云也退 专栏作家、书评人 《 环球人物 》(

    每年春节过后,都会有怀念陈佩斯、朱时茂的声音出现,这种声音的余波至少会持续一个月。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论证,他俩的小品,作为上世纪80年代春晚最受欢迎的喜剧节目,是后来的人无法超越的。

    这一情结,将陈佩斯固定在了一个能让全国上下乐开怀的角色上。人人都爱他,这很不容易。要知道奠定“赵本山时代”基石的《卖拐》,可是曾被指控为“挖苦残疾人”的,而在“陈佩斯时代”,就连秃顶人群都没有提出过抗议,说陈故意丑化他们。不仅如此,在1985年的春晚小品《看电影》里,朱时茂说:电影剧组缺个小角色,需要一位“中年农民”,陈佩斯立刻眉飞色舞:“我今年,正好30岁!”自演出结束到现在,似乎从没人质疑过“30岁就到了中年”的逻辑,说自己年轻的心灵被陈佩斯这句话刺伤了。

    那时的陈佩斯,的确30刚出头。在观众的观念里,“人过三十日过午”是无需否认的事实。他们从“我今年,正好30岁”这句话中,分享着乐观心态和满足感。无意之中,这种乐观和满足也保护了陈佩斯,让他免受时间的摧折。我们眼睁睁看着赵本山须发花白,成了黑白两道通吃、城府深不可测的商人;看着蔡明、宋丹丹一个个在舞台上当起了大妈;另一些老面孔则不知去向。可是陈佩斯,因为他落寞太久,却被定格在了30岁的“中年”模样而不再变老。

    落寞有客观原因,此处不提,只说主观原因。陈佩斯的表演是倾向于国际化的,受众比本土化的赵本山更广,可这又恰成了他难以突破的障碍。

    例如,从小品到后来的喜剧电影、话剧,陈佩斯的表演,一个始终不变的特点就是动作大,肢体接触激烈,因为动作是不需要翻译的,放诸四海而皆懂。只是,以中国人的天生含蓄,动作太大的表演会让人看了不舒服。在电影《父子老爷车》里和小品《胡椒面》里,陈佩斯都跟人大打出手,两个造型几乎完全一致,连表情都是一模一样的外强中干。不管揍别人还是被别人揍,动作都很夸张,看多了觉得无聊。演真了,抱着光脑袋哀哀求饶,又显得可怜。

    如今再推崇陈朱组合的人,也不愿提及他们的那场“滑稽拳击赛”或是“大变活人”。这些表演里都有激烈的打斗,有逼真的倒霉相,可是,太闹了,分寸掌握不好。陈佩斯想把国际上流行的手段搬过来,但是很失败。他的喜剧电影动辄滑落为有心无力的闹剧,争斗戏总是用力过猛,踩不准诙谐的点。

    最好的陈佩斯,就是那个眉飞色舞的陈小二,仅存在于《主角与配角》《吃面条》《看电影》等五六个作品里。当配角,做小偷,抢正面人物的戏,15分钟结束,或许才是陈佩斯最好的定位。他30岁时达到的辉煌,被存入了金色的集体记忆,而后来的事则已证明,那也是他无路可走的峰顶。

姚明当官 中国篮球走新路
美国“退世”? 别闹了,桑巴舞还要跳的
感谢“阿罗不可能”
陈佩斯,30岁已是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