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天的侮辱和冷落后,奥巴马与菲律宾的罗德里戈·杜特尔特终于握手了!”当地时间9月8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出现了这样一条新闻标题。当作为盟友的菲美领导人“握手”成为新闻时,谁都看得出,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与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之间甚至菲美两国之间都出了点不同寻常的事。
“婊子养的”闹翻舆论场
事情要从9月5日说起。当日,杜特尔特赴老挝出席东盟峰会前在菲律宾达沃市举行新闻发布会。此前,他在打击贩毒运动中大批处决毒贩,导致马尼拉与华盛顿关系紧张。有记者问:“你如何看待奥巴马可能会在双边会晤中提及菲律宾法外处决贩毒分子所涉及的人权问题?”杜特尔特说,菲律宾“不要任何人来干涉。这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我不会向任何人卑躬屈膝。”意犹未尽的他继续说道,“我们的国家是很小,经济也不发达,但我们很早就不是美国殖民地了!”他反问道,在美国人走之前,这个岛上的原住民摩洛人有600万人,“你看现在剩多少人了?美国至今没有就此向我们道歉”。越说越生气的杜特尔特终于爆出了最“刺激”的一段话:“你必须尊重我,不能丢给我一堆问题和声明。婊子养的,我将在东盟论坛上狠狠骂你。如果你是以这种方式对待我,我们将会像猪一样在泥地上扭打。我们会继续打击毒犯,才不管任何人对我说什么闲话。”
“婊子养的”这句话让美国人非常恼火。一位负责亚洲事务报道的美国记者说,“一国现任总统公开批评盟国,这可不是每天都有的事情”。东盟峰会是杜特尔特的外交首秀,他原本将与奥巴马举行双边会谈。“辱骂风波”一出,奥巴马回应记者们的追问时称,杜特尔特是位“丰富多彩的人”,并质疑此时与这位“丰富多彩的人”举行会谈“会不会是建设性、富有成果的?”几小时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内德·普赖斯宣布取消这一会晤。菲律宾政治和选举改革研究院一位专家表示,由国安委发言人出面回应,这一点“值得玩味”,可能表明白宫正在对杜特尔特进行国家安全方面的评估。对这个“烫手山芋”,美国“不知道如何应对”。
其实,奥巴马不想在此时和杜特尔特撕破脸,因为在南海这局棋中,菲律宾很重要。虽然公开受辱,奥巴马还是给两人见面留了余地,强调自己“不从个人角度看待此类评价”,称杜特尔特以前也用这类词汇谈论包括教皇在内的各国要人,“这看起来是他的一个习惯,一种说话方式”。
9月6日,菲律宾总统办公室发表声明,称杜特尔特“对他的言辞被看作对奥巴马的人身攻击表示遗憾”,他对菲美两国持久伙伴关系“有着深深的尊重”。但声明话锋一转,又强调菲律宾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所有国家发展更为紧密的关系。
在东盟峰会上,媒体盯住了杜特尔特与奥巴马的互动。《日本经济新闻》网站刊登报道称,杜特尔特抵达会场时“没了往常目中无人的态度,自始至终低头不语”。9月7日,奥巴马在东盟峰会庆祝晚宴前和杜特尔特握手并“短暂交谈”。后来他说,自己在与杜特尔特的交谈中仍敦促其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反毒战争。菲律宾外长佩费克托·亚赛对两人能够会面表示“非常高兴”,并说“他们在领导人接待室见面,是最后两个离开接待室的人。”他强调,“辱骂事件”后两国元首还能短暂会面,说明两国关系足够牢固。不过,他没有透露杜特尔特与奥巴马聊了多久。而路透社称,见面只有两分钟。白宫简短声明称,两人交谈中“掺杂着寒暄”。
但“艰难握手”的余温犹在,杜特尔特又“开炮”了。9月8日,杜特尔特发表了被法新社形容为“狂怒”的演讲。当时在场的人士称,杜特尔特当着奥巴马的面,讲述美国人在殖民时代对菲律宾人的杀戮,以及美国殖民主义给菲律宾造成的伤害,包括遗留下的毒品泛滥等社会问题。他拿出一幅当年美军士兵杀害菲律宾原住民的照片说:“我们的祖先被他们杀了。他们现在却来跟我们谈论人权。”演讲结束后,会议大厅里“一片寂静”。
不满美国指责菲禁毒措施
有“菲律宾版特朗普”之称的杜特尔特对奥巴马“放炮”的直接原因是,“不惜一切代价扫毒”是杜特尔特的重要竞选政纲,也是他最为看重的政绩,为他赢得了民众支持。他不能容忍西方对此指手画脚。
据菲律宾媒体报道,自从杜特尔特6月30日上任后,至少有600名贩毒嫌犯未经审讯便被处决,4400多人被捕,近60万人投案自首。为了扫毒,杜特尔特推出了一系列的非常措施,比如鼓励民众成为“义警”,发现毒品交易后就可将毒贩杀死。这个做法确实让毒贩面临强大的压力。此外,杜特尔特还公布涉毒名单,以震慑毒品交易的保护伞。名单上有大量法官、市长、镇长及军警人员,杜特尔特称名单上如有人是被冤枉的,由他个人承担责任。此举一出,果然震慑住了那些庇护毒品交易的官员。虽然菲律宾民间也有对“法外处决”正当性的批评和对“保护伞”名单准确性的质疑,但总体而言,这些“铁血禁毒”措施收效明显,菲律宾犯罪率迅速下降。如今,当地年轻人能够放心地在街头玩智能手机,这在以前“不可想象”。
但就是这些措施,引来包括美国媒体在内西方舆论以“人权”为由的指责。杜特尔特曾为此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回击。他说:“美国警察射杀黑人,不令人震惊吗?轰炸叙利亚和伊拉克,杀死医院里的小孩和老人,这叫什么?”
美国驻菲律宾大使菲利普·古德伯格也对杜特尔特在扫毒战争中的人权问题提出批评。杜特尔特对他就更不客气了,怒骂他干预菲律宾内部事务,称“这个大使是个娘娘腔”“这狗娘养的真让我生气”。他和古德伯格在菲律宾总统大选期间就有过节,古德伯格曾批评杜特尔特一些冒犯女性的言论,杜特尔特要古德伯格“闭嘴”,并扬言“如果美国要断绝与菲律宾的外交关系,我不在乎”。美国方面为此召见菲律宾驻美使馆临时代办,要求其澄清杜特尔特辱骂古德伯格的言论。
杜特尔特口无遮拦,爱骂美国人,这显示他对美国确实有很强的不满。他不断强调菲律宾不再是美国的殖民地,而是一个主权国家,强烈的民族情感流露无遗。即使对美国人的“好意”,他也常常加以嘲讽。就在骂古德伯格的同时,他“夸”了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几句,说“我与美国国务卿克里关系还可以,克里人还不错”。当时,古德伯格陪同克里拜会杜特尔特,克里承诺向菲律宾政府提供3200万美元援助,用于加强执法培训。杜特尔特后来在内部谈话中调侃美国人说:“我们再骂他们一次,这些家伙还会来巴结我们。”
史上受尽美国欺压
身为一国总统,却如此“出言不逊”,杜特尔特是怎么想的?如果了解菲律宾的民情就会知道,其实许多菲律宾人对美国人都有不满情绪,这个曾经的美国殖民地,与昔日的“主人”有着难以解开的心结。杜特尔特只不过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而已。
一部美国发家史,充满了幸运的偶然,得到菲律宾亦不例外。菲律宾原是西班牙殖民地,为争取独立进行了300余年斗争。19世纪末,菲律宾各地爆发要求独立的起义。迫切需要海外扩张的美国抓住时机,借“缅因”号事件于1898年与已呈颓势的西班牙开战。不久两国在巴黎签订和约,美国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从西班牙手中取得菲律宾,随后镇压了菲国内的抗美斗争,最终将其作为殖民地揽入怀中。
美国在菲律宾采取了不同于老殖民者的政策,在政治上全面引进美式政治、司法和教育制度,力图培植本地亲美集团,逐步扩大后者参与政治的权力,最终给予其政治独立,但保持美对菲的控制权。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不仅中断了菲律宾的独立进程,还令其遭到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二战后,菲律宾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空前高涨,美国企图延期宣布菲律宾独立的企图未能得逞。最终,菲律宾于1946年7月4日宣布独立。
然而,菲律宾独立后,很长时间都“独而不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长期对美处于仆从、依附状态,以求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自保。在二战后美国的外交大棋盘中,菲律宾一直是一枚服从其全球战略摆布的棋子。
饱经殖民统治的菲律宾民众,对外族奴役的耻辱感一直刻骨铭心,抗争时有发生,对美国的心态有着爱恨交织的两面性。位于菲律宾第一大岛吕宋岛西南部苏比克湾海军基地的历史,就是美菲关系的一个生动缩影。美国曾长期占用这一海军基地,将其作为全球战略中一个重要支点。冷战期间,苏比克湾海军基地与越南的金兰湾海军基地并称东西方阵营在南海对峙的桥头堡。这一美军基地的存在,一方面为菲律宾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另一方面也被不少菲律宾人视为耻辱。在菲律宾人民的不断抗争下,1992年11月,美军驻菲律宾的最后一艘航母驶离了苏比克湾。菲律宾接管苏比克湾后,将其改造成本国首个自由港经济特区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不过,近年来随着南海问题的升温,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三世在任期间提出重启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去年,菲律宾签署了允许美军临时进驻菲军营的协议,其中就包括苏比克湾,今年5月,菲军方与苏比克湾管理当局达成协议,军方可使用苏比克湾的部分设施。
菲美领导人历来恩怨并举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菲律宾领导人处理与美国关系时,都表现出程度不同的两面性,一方面在大的格局上离不开对美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又要顾及民众的民族情绪,表现出独立自主的姿态。
其实,菲律宾独立后的领导人多与美国有很深的渊源。1965年至1986年间统治菲律宾的费迪南德·马科斯,一直仰仗美国的支持。美国也将其治下的菲律宾称为“民主橱窗”,以影响整个亚洲。然而,当菲律宾陷入严重的政冶、经济危机,特别是1983年发生反对派领导人、菲律宾自由党总书记贝尼格诺·阿基诺遇刺事件后,美国判断马科斯政权已岌岌可危,开始甩掉马科斯。美国国会议员公开揭露马科斯通过贪污手段在美国蓄置财产,有人根据美国军方文件披露马科斯在二战结束前曾因“以欺诈手段募捐钱财”而被一名美军上尉逮捕过。马科斯对此极为恼怒,指责这是“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对菲律宾内政进行的“赤裸裸的、露骨的干涉”。
1986年,马科斯因涉嫌在总统大选中舞弊而引发全国抗议浪潮。眼看政权不稳,马科斯向美国人做出了将进行改革的种种许诺。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个人对强人作风的马科斯颇为欣赏,他的夫人南茜·里根和马科斯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也是好友。里根曾在国会为支持马科斯辩护称,选举舞弊不算大事,保持稳定才最重要。时任美国驻菲大使斯蒂芬·博斯沃思曾透过渠道转告马科斯,美国国防部、中央情报局等机构都想让他下台,但里根想要帮他“把大火扑灭,让一切安顿下来”。不过,里根也在暗中派人摸底,看马科斯到底还能不能控制局面。当菲律宾国防部长胡安·庞塞·恩里莱等重要人物也纷纷背叛马科斯时,里根判断马科斯大势已去,就表达了希望他退位之意。马科斯还不死心,打电话给美国参议员保罗·拉克索尔特,问里根是否要他留任,拉克索尔特说:“你应该了断一切。”最终,美国在菲律宾总统府遭围攻时用直升机将马科斯及家人接走,3年后他死在夏威夷。
马科斯生命的最后几年,对里根不无怨恨。1988年,美国联邦大陪审团在纽约曼哈顿立案起诉马科斯夫妇,指控他们侵吞菲律宾国家财富。此前,大陪审团对案情进行了两年的调查。据透露,美国国务院官员曾试图阻止对马科斯的起诉,担心这样一来美国今后将难以劝说“外国独裁者”自动下台。但里根认为,此案“不涉及外交政策”,应该让司法部处理。马科斯当时已经病重,由夫人到纽约应诉。堂堂第一夫人落魄为犯罪嫌疑人,被纽约小报品头论足,丢尽了面子。
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决定了菲美关系的磕磕绊绊,但菲美两国的战略需求又决定了“斗而不破”的基本关系格局。杜特尔特的多位前任都是“亲美”者,但又都有“怨美”“批美”之举。有观察人士称,个性强烈的杜特尔特也会在这个大格局中行事。他必须顾及不能与美国关系完全破裂这个大局,但是他的个人特质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国关系的气氛。对奥巴马乃至其继任者“发飙”和“握手”并举,某些时候甚至“多发飙少握手”,可能是杜特尔特时代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