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为食物拍大片,和影帝聊厨艺

吃货主编,用美食攻克文青

□ 本刊记者 余驰疆 《 环球人物 》(

    人物简介:朱利安·彭,1984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巴黎索邦大学肄业。2010年创办美食杂志《Fricote》,每期发行量将近10万册,是欧洲发行量最大的独立出版杂志之一。

    一根胡萝卜可以做些什么?煎炸蒸炒都已过时,巴黎的吃货主编朱利安·彭告诉人们,胡萝卜还能变成鞋跟:在最新一期美食杂志《Fricote》(法语,即家常菜)中,胡萝卜被踩在脚下,成了极富艺术气息的时尚单品。

    《Fricote》是如今法国文艺青年最推崇的独立杂志,不到 200 页却囊括了与美食有关的产品设计、时装、亚文化等内容,堪称美食界的时尚大刊,每期发行量近10万册,是欧洲独立出版业中发行最多的杂志之一。

    “我就是有颗老人心”

    年轻人爱《Fricote》的原因很多:照片富有创造力,文章清新,常介绍小众但质量上乘的餐馆……但最重要的,这本杂志绝不是简单地介绍餐馆或食谱,它关注到的是整个美食界和围绕美食产生的生活方式。朱利安,就是这种生活方式的传播者,他的信条是“无食不欢”。

    最新的《Fricote》封面是由樱桃和青豆拼出的笑脸。今年5月,朱利安在一家米其林餐厅吃饭,主厨正在处理樱桃与青豆。主厨对他说:“这两样东西是一年中最稀有的食材,一年中只有两三个礼拜能有最新鲜的樱桃和青豆。”朱利安尝了一口樱桃,被那种稍纵即逝的美味打动,立马联系摄影师,拍了一组应季水果的时尚大片。他说:“我们在特定的时间做该做的专题,像厨师用当季食材做一道菜,我们请食材当模特,传递主题——活在当下,珍惜美好。”

    事实上,在《Fricote》创立之初,许多人觉得朱利安是个疯子。朱利安父母都是越南人,但他从小生活在巴黎,内心向往自由和精致的生活。2004年,朱利安正在法国名校索邦大学读书,法国因为劳工权益问题爆发罢工,学校经常停课。朱利安产生了厌学心理,决定辍学。他当过快递员、收银员、服务员,甚至在码头卖鞋。一年后,他带着浓浓的“江湖气”进入潮流杂志《鞋尚》(Shoes Up),成为一名编辑。在《鞋尚》工作5年,朱利安认为这本杂志仍过于表象化,缺少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元素。

    朱利安是个吃货,曾为了吃正宗的越南米粉飞去父母的家乡越南。一天,他和同事尼古拉一起吃面包圈,谈论起快餐店大举扩张的问题——这让食物被粗俗对待,大家甚至不愿好好在家里做顿饭。他们决定办一本美食杂志,既能让读者看到美食的有趣,又能批判肤浅的饮食文化。

    在法国,人人都可以注册杂志,出杂志几乎没有审核门槛。真正的难度在于市场,新媒体崛起,杂志接连倒闭,大部分新杂志出完首刊就销声匿迹。身边人都劝朱利安做个美食博客就行,他却说:我就是有颗老人心,就是喜欢老东西,就是要做摸得着的杂志!

    “创意就是最大的成本”

    与其说朱利安热爱美食,不如说他是热爱推荐美食的成就感。他是个“巴黎通”,曾在网上发布视频给网友推荐巴黎年轻主厨开的创意餐馆,颇受欢迎。但做杂志的程序要复杂得多,杂志社刚成立时只有4个人,光是联系印刷、销售就让他们筋疲力尽。

    创刊号中,朱利安介绍了街头艺术家出身的法餐大厨,和说唱歌手对话,请他说说黑人说唱与美食的渊源,别开生面。他采用了一群年轻的作者、插画师,认为这些人的风格犀利、角度独特,是让杂志脱颖而出最重要的筹码。

    挑选封面时遇到了难题,付印前一晚他们都没能选定心仪的图片——既有视觉冲击力,又能表现对快餐文化的批判。朱利安和两名插画家连夜构思,画了上百张草稿,终于在天亮时拿出了匹配创刊号的封面:一个塞满食物的汉堡,意味着一口解决所有问题的快餐饮食。两位插画师没有向朱利安收创作费,许多美食家也是免费为朱利安提供图片、评论,他们认为朱利安有最好的创意,希望帮助他完成。

    事实也证明朱利安的确是个创意大师:他请艺术家在牛骨上雕刻,然后将鱿鱼缠在上面,让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食物变成一件艺术品,这个封面被称为“海陆双拼”;他将法国大厨的模样和作品用3D技术打印出来再拍摄模型照片,展现了美食与科技结合的可能性;用披萨皮搭帐篷,把红酒放进去,这张照片名为“去露营必须带的食物”;他还请来法国影帝让·雷诺,不谈作品只说明星的厨师梦……

    朱利安说:“我们的制作预算很少,但在杂志的世界里,创意就是最大的成本。”

    “宁可少出,绝不敷衍”

    朱利安对杂志内容只有一个要求:必须和美食息息相关。“个性是杂志的灵魂,美食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个性。我们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做一个很小的主题,”他说,“要让人看到这本杂志饱含了诚意和辛劳,只有打造精品,才能吸引读者。”

    富有年轻活力的创意加上严格的自我要求,《Fricote》很快打响名号,朱利安也成为法国美食圈的香饽饽。如今,他身兼数职,不仅要出杂志,还得帮插画师办展览,给餐馆做顾问、咨询。因此,以前《Fricote》是季刊,现在编辑们分身乏术,决定改为半年刊,朱利安说:“宁可少做,绝不敷衍,这样做是为了能有时间做别的,也为了能保证杂志的品质。” 

    法国人做菜讲究精确,比如他们做鱼要具体到尾巴多少厘米、切口有多大。朱利安做杂志也是如此,走街串巷只为寻找一家小而美的餐厅,花一整晚就为摆出最有美感的披萨皮帐篷,对美食的尊重和热爱被一一展现在杂志中,最终被读者看见。

    就像他常说的:“不要觉得做美食杂志没深度,只要你严肃认真地做,自然会有人严肃认真地看。”

谷大白话,让美剧“还俗”
吃货主编,用美食攻克文青
美国Papi酱,6秒视频演喜剧
隐匿在安大略湖畔的19世纪
理性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