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米老鼠”董浩 捏尖嗓子配音

□ 本刊记者 姜琨 《 环球人物 》(

    采访董浩圆了一个童年的梦。他是电视里那个憨萌暖心的胖叔叔,总乐乐呵呵地在《大风车》听你吐露生活中的小欢乐、小忧愁;他也是一位优秀配音演员,诙谐幽默的米老鼠借他之声更添几分童真朝气。聊起小朋友、聊起动画,董浩声音和缓,字句皆是关爱与温柔。

    “要配就配米老鼠”

    董浩说自己是“还在第一线蹦蹦跶跶、唯一一个播龄如此长的人”。早在1979年,他配音的《铁臂阿童木》就与小朋友们见面了。1982年,董浩与美国公共电视台(PBS)合作《芝麻街》特辑《大鸟在中国》,获得了美国艾美奖最佳儿童节目奖。董浩配音大鸟,嗓音尖怪。“那是中国人第一次听到这么新奇的声音。”

    那些年,董浩不分昼夜来回赶场配音译制片。为日本电视剧《阿信》的男主角配音时,听说《米老鼠和唐老鸭》在中国招募配音演员,他摩拳擦掌准备试试。

    米老鼠是许多配音演员的心头好。董浩也报名了。试音时,他听到米老鼠的原声,乐了:“他们都可以回家了。这就是大鸟啊,往后再靠一点就是米老鼠。”配音导演问董浩:“唐老鸭你试试吗?”董浩大手一挥,“我不试了”,心想:米老鼠和唐老鸭,米老鼠明显是主角啊,要配就配米老鼠。

    配音样带寄来后,董浩一听,有点懵:怎么唐老鸭说10句话米老鼠才说1句?敢情唐老鸭是个话唠?!

    导演可没打算让他闲着。“所有高尔夫球的解说,还有鸟、大狗、猫,反正出声儿的,全都我扫边儿。”一人分饰几角不易,董浩得说完一句后马上打点,再换角接词,甚至变着花儿跟自己吵架。

    那,唐老鸭呢?就是尖嗓子的李扬。

    李扬见到董浩第一眼后给他定性:一位谦和的大白胖子——“见谁都满脸荡漾着喜兴和热情,一看就是个好打交道的人。”看原片哈哈大笑、互相提醒有趣镜头,两人遇到对方配的精彩片段“竭尽吹捧之能事”。

    但这次配音有些吃力:“凭自己的肉嗓子,一天说近10个小时,怎么跟电子合成音比?”李扬也诉苦:“兄弟,100多集这么配,够呛啊。”时逢初春,董浩看到天上的乌鸦,赶忙招呼李扬:“兄弟,就照这老鸹(乌鸦)配。”

    李扬的问题解决了。董浩呢?他想起京剧《红灯记》中“铁梅”扮演者刘长瑜的经典唱段,“奶奶,您听我说。”董浩模仿这段唱腔,找到了不伤嗓子的诀窍。后来他拜访刘长瑜,见面就鞠一大躬:“您可救了我了。”董浩对《环球人物》记者说,“两个大男人捏出这种‘呀呀呀’的声音,很不容易。还好是小动物的声音,不是太监。”

    配音导演徐家察和录音师王书斋把关甚严。“米老鼠”和“唐老鸭”捏着嗓子配一通,气喘吁吁还没定神儿,导演或是录音师不轻不重地一句“重配”:要么听不清,要么味儿不足。几次三番,董浩沉不住气了:“什么听不清?你听听原声,原声就是这样表达的!”“怎么味儿不足了?米老鼠是公的,就应该这样说!”

    迪士尼总部还要求,配音动画一个字不许变、不许剪。“说句良心话,这很难。英文字母一串就能说出来,但方块字有字头、字腹、字尾。”董浩犯难了:“翻译拗口得探讨,直译和意译是不一样的。”偏偏翻译潘小华爱较真,只要董浩配音解说高尔夫球,他就悠悠地站到董浩身边:“我来了。”董浩叫苦不迭:“我说你怎么又来了?!”“我就盯着你,你不能去字。”

    总算配完音了,董浩和李扬半年后收到报酬,一集15块。“当时就是发大财了。一个月工资才挣40多块,15块是天文数字。”除了这笔巨款,两人都落下“配音后遗症”。“配完后,我走路办事动作都有点像米老鼠,现在走路还慢。李扬本来就外八字,更像鸭哥。”董浩自嘲:“现在完全是老太监的声音了,嗓子没那么嫩了。”

    1986年,央视一套正式播出《米老鼠和唐老鸭》,这对可爱搭档终于和中国小伙伴见面了。许多小朋友为了每天下午这15分钟,早早守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盯着屏幕。那个年代,这两只活泼调皮的小动物实在特别:不再乖巧、不再温顺,就是邻家在胡同里东跑西窜、玩弹珠、啃冰棍儿的“熊孩子”。

    《米老鼠和唐老鸭》风头无两,火爆至今。

    2001年,央视引进新版《米老鼠和唐老鸭》,即1998年在美国首播的《米老鼠新传》。迪士尼总部认为李扬的发声方法和原版有别,选择一位新人与董浩搭档。董浩立刻拒绝:“这不行,同进同退。”眼看迪士尼方面心意已决,董浩的倔脾气上来了:“要换李扬,我也不配。”没了董浩和李扬这两个“熟嗓”,新版《米老鼠和唐老鸭》悄无声息,不复当年名动全国的盛况。

    “你们放心治,治不活没关系”

    风头正劲的董浩和李扬受邀主持了1987年的“六一”儿童节晚会。他们捏着嗓子学米老鼠和唐老鸭说话,穿着专门从上海定做的厚重道具服在台上蹦蹦跳跳。天气本就闷热,聚光灯打到身上更是汗流浃背。当孩子们簇拥到董浩身边叫“董浩叔叔”时,他顾不得闷热笑得开怀,亲亲这个,摸摸那个,“好像个个都是亲生的。”

    10年艰辛的配音工作使董浩积劳成疾。1992年,董浩突发急性肝坏死,紧急入院接受治疗。因病情严重,主治医生唐大夫诊断他仅剩下8天生命。病床上的董浩忍住剧痛,勉强挤出一笑:“唐大夫,你我有缘,我是‘米老鼠’,你是‘唐老鸭’。你们放心治,治不活没关系。”

    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经过一夜抢救,董浩转危为安。第二天,虚弱的他看到闻讯从儿科病房赶来的小病友,拼命把小脸贴在玻璃窗上。“他们把我当成最好的朋友,当成家里人。我在这时撒手,怎么能行!”

    凭着为亲人和小观众而活的强大信念,董浩奇迹般康复了。“我真的打倒了死神。每一拳、每一个过招我都知道。”出院没一个月,忙碌惯了的董浩就站在全国少儿节目业余主持人大赛的舞台上,紧接着又跑到广州出差。桑拿天,董浩全身虚汗,皮带都湿透了。唐大夫听说后,急得在电话里喊:“玩命呢?!”董浩笑呵呵地“应付”:“没关系,你不是说我创造了奇迹吗?顺便多创造几个也行。全国小朋友关心我的‘气场’托着我呢!”

    20多年过去,董浩还在不断创造快乐。“主持少儿节目,年龄不是问题,关键要看是不是真心爱孩子。家里孩子无论多大年龄,都不会排斥长辈的关爱。要知道,真心不老!只要心中有爱,心态就永远不老。在孩子堆里混久了,越发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更容易成为彼此的朋友。”

    2016年1月7日,董浩宣布退休,泪洒舞台。他在微博中写道:“感谢央视,感谢70、80、90、00后以及所有观众对我的厚爱!”

    是啊,一路走来,董浩叔叔已年过花甲。搬着小板凳在电视机前等他出场的旧时光,成了几代人的回忆。

    “董浩叔叔不会把你们甩掉的”

    《环球人物》:您去过迪士尼乐园吗?

    董浩:我去过。受美国方面邀请,我去过两次迪士尼总部和奥兰多迪士尼乐园,东京、香港的迪士尼乐园我也去过。我觉得最热闹的还是东京迪士尼乐园,1993年初去的。设计比较合理,也秩序井然。日本人在管理方面还是不错的。我印象很深,它有一个巨大的停车场。我过两天去东京办展,还会再看一看。

    《环球人物》:怎么看《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文化价值?

    董浩:米老鼠幽默、真诚、直率、绅士,是一个有民族性格特点的角色。而唐老鸭嫉恶如仇、快人快语。他俩浓缩了普通美国人的性格,无论年龄长幼,每位观众都能在片中找到自己。《米老鼠和唐老鸭》虽然有一个非常欢快的动画外壳,实际上寓教于乐、非常有分寸感。这两个小玩意儿和其他小动物,组成一个挺祥和、挺正能量的大家庭。成人世界的团结友爱,在它们的小小世界里都唱出来了。这是我们平时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期盼。而我们的动画片在产业链开发方面投入不够、角色性格设置上想法不够,还要加油。

    《环球人物》:现在回想,配音是不是苦不堪言?

    董浩:苦中作乐吧。当时还是挺乐呵的。我们那拨配音演员,还是把配音作为一项事业。不像现在有些演员忙于挣钱,兜里装着好多本儿,也不去做功课。我们还是努力地二度创造角色。

    《环球人物》:您在家会不自觉带入角色的性格特点吗?

    董浩:肯定会,但没那么刻意。米老鼠不好带,它周围都是小动物。我一睁眼,我爱人是个人。其实小头爸爸是我生活中的状态。台里这两天还催我配最后400多集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原来他们觉得我岁数大了怕我累,想换人,结果试了以后没我那个味道,那我继续配吧。

    《环球人物》:您可得注意身体。

    董浩:我知道。这么累还有一个记者老在骚扰我,哈哈。

    《环球人物》:今后还会在电视上见到您吗?

    董浩:我不会辜负你们小时候对我的信任。我正筹备在视频网站开一个脱口秀节目,给你们叨唠叨唠你们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包括失恋、婚姻(乐)。比较有内涵,比较新鲜。(拖长尾音央求)还要问吗?

    《环球人物》:对。

    董浩:哈哈我的天哪。这么难缠的一个小姑娘。

    《环球人物》:您觉得退休前后差别大吗?

    董浩:董浩叔叔不是那种性格,退了休就老婆孩子热炕头,不会。我爱人批评我说,本来以为退休后就可以天天见到我了,现在反倒比上班还忙。我在单位60岁退休,在家70岁。70岁以后基本就在家收拾收拾待着了。但愿吧,但愿到时候我闲下来。

    《环球人物》:您对孩子们有什么寄语?

    董浩:我就是胡同里长大的一个老炮儿。北京老爷们儿遇事儿走心。我当时主持节目也是,把你们当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朋友,当成我自己的孩子对待。现代社会很纷乱,不光是你们,我们这年龄的人有时候都觉得迷惘、彷徨,或者说无奈。但是我们共同度过,董浩叔叔不会把你们甩掉的!我自己闷得儿蜜,会时时关注你们。你们就加油加油,保重自己。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快乐呢?

“78年前我看《白雪公主》”
“米老鼠”董浩 捏尖嗓子配音
“迪士尼落户上海谈了10年”
迪士尼的中国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