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80多个家庭,109个孩子,750万资金

《大圣归来》,众筹的是情怀

□ 本刊记者 李雪 《 环球人物 》(

    人物简介

    路伟,1978年生,天空之城公司创始人,电影《大圣归来》出品人。

    7月,一只长脸红猴子搅动了中国的大银幕,正如它曾闹龙宫、闹冥府、闹天宫……《大圣归来》上映一周票房过3亿,也是有史以来海外版权销量最好的中国动画电影。这几天,它不但刷爆了微博、朋友圈,还由此诞生了一个新词“自来水”——相比掏钱买的“水军”,网友们因为喜爱而为电影做义务宣传。

    在这个孩子帮成人找回自己的故事中,孩子的力量不但体现在电影里,更在电影外——109个孩子成为“众筹出品人”。这个众筹故事的背后,是一个关于友情、亲情、希望的故事。

    友情

    2014年的一个冬日,路伟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为《大圣归来》众筹发行宣传经费。那时,这部电影已进入了第七个年头,投资人压力非常大,2014年6月路伟全面接盘。

    “4个小时,募集了500多万吧。”路伟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他们开始设定的是1万元和10万元两个单位。大约一周后,109名孩子的父母总共出了750万元。“要是不封闭,肯定超过1000万了。”

    为什么会想到众筹,路伟说这和他的专业背景密切相关,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投资专业。“去年,众筹非常热门,但我听到的众筹项目大多数都不太靠谱,因为他们并不了解一个金融工具在现实中到底应该怎么正确执行。我就是想做一个样本。”

    的确,作为一个众筹项目,《大圣归来》无疑是成功的。产品清晰、投资人精准、明确的时间期限等等,一如路伟所预想的;另外,还有他没有想到的超高票房,这能给参与众筹的朋友们带来至少两倍的收益。然而,众筹参与者们给出的种种理由中,被提及最多的并非回报,而是这几个词:朋友,信任,情怀……

    那方舟在美国从事金融工作,一看到路伟发的众筹信息,立刻跳出来加入。“国内国外找投资的太多了,我一般是抱着极度怀疑的态度。投资投人,路伟这项目不赚钱,我也必须支持当年的朋友。”接着他话锋一转,“当然,他这么执着的一个人,又是学投资出身,不可能带着大家赔钱嘛。”

    李念东是一家外企的高管,他说:“我们夫妻俩和路伟是大学同学,以前一起在学生会刷过海报那种。我们对路伟的为人很了解,特别对他在艺术方面的才华很欣赏。当他在朋友圈说想搞众筹这个事,我们就觉得特别靠谱。”

    了解路伟的人会这样评价他:他是金融圈最懂动画电影的,是动画电影行业里最玩得转金融的。说起路伟对艺术的爱好可以追溯到大学时代。

    当时,他觉得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非常佩服,想给自己也找点爱好或者特长。他自觉对色彩的感觉不错,就想学摄影。没钱买相机,他就天天泡在图书馆看摄影理论,两年时间把学校图书馆里关于摄影的书全看完了。后来他觉得不过瘾,就去北京印刷学院的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去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方面的书,连美术史、摄影史都读完了。半年后,他终于凑钱买了台胶片相机,3年多的时间拍了上万张照片,现在人大学生会还有不少他当年拍的照片。

    大学毕业后,路伟成了中国银行深圳南头支行信贷部一名客户经理。当时,动画电影《魔比斯环》团队想申请500万元银行贷款,路伟因为兴趣,开始精研3D动画行业的前景,分析上市团队构成。在阅读了几米高的上市案例资料之后,他认定这笔投资值得,并展开了一场长达10个月的游说。2002年,终于有了结果,贷款变成投资,额度增长6倍,《魔比斯环》获得了3000万元的项目资金,并在路伟的帮助下在香港创业板上市。那一年,他才24岁。

    正是出于对路伟的信任和支持,在没有看样片的情况下,朋友们纷纷出资。合同发回来时,大家发现,路伟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赔了算他的,赚了大家一起分。此前,路伟咨询过不少资深电影人,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这部片子,1亿元的投资很可能血本无归。

    朋友们不但带来了资金,而且在电影上映初期就包了200多场,成了口碑营销的起点。参与众筹的姚勇感叹:“以前也参加过众筹,那是为了投资,但这次众筹电影感觉真的与众不同。与各行各业的人协作,为一个目标而努力,碰撞出很多火花。”

    亲情

    80多个家庭,109个孩子,他们长着同样的中国面孔,却讲着不同的语言,分散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像109颗星星一样彼此相隔遥远……但他们被“齐天大圣”连接到了一起,还拥有了共同的名字——《大圣归来》的“众筹出品人”。

    路伟说,这个创意来自他的师兄。“一次聊天时,他说,如果用孩子的名字来做众筹,将来孩子长大了,他可以告诉孩子‘你两岁时候投了一个电影’,肯定特好玩。我觉得这个点很动人。”后来,大家很赞同这个建议,署上了孩子的名字,作为“给未来的礼物”,还为孩子们拍了一个短片,在片尾作为一个特别的彩蛋。

    《大圣归来》讲述的是不一样的西游故事:小和尚江流儿偶然救出了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的孙悟空,齐天大圣不但法力全无,手上还戴着铁铐,他困惑、纠结,只盼遁世、不敢梦想。但江流儿却坚信他就是齐天大圣。这是一个孩子帮成人找回自己,回归英雄本色的故事。

    潘晓春在一家4A级广告公司工作,她觉得自己和孙悟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我们年少时的轻狂放肆,他有;我们成年后的隐忍坚韧,他也有。我们从大圣身上看到自己的成长,也从大圣身上读懂自己的渴望。孙悟空身上寄托了太多我们渴望的品质和能力,不管是英雄时代还是取经路上,我们很容易与他共鸣。”

    她一直想把孙悟空的故事讲给自己5岁的女儿,“我女儿是个娇滴滴的小公主,娇气胆小,每天沉浸在迪斯尼的公主故事里。我很希望她能更勇敢更活泼一点,这是我一直向她灌输孙悟空故事的原因。灌输了那么久,都不如看两遍《大圣归来》,她告诉我说,她愿意和孙悟空做好朋友了。”最近,潘晓春又开始看小说《西游记》了。

    章伊倩是电影的执行制片人,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还是这次众筹的参与者。“孩子知道自己参与了众筹非常开心,还为央视的《中国电影新力量》晚会专门编排了一个小节目,为《大圣归来》拉票。结果直播那天,主持人因为要控制时间没来得及让他们表演,孩子们当时有点沮丧,后来就‘化悲痛为力量’,天天关心票房和宣传发行进度。现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大女儿都会看猫眼票房统计数据了。”

    众筹带来的参与感不但让孩子们成长了,更勾起了一个家庭的集体记忆。“大闹天宫,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呀,就是十万八千里……我对孙悟空的印象开始于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首播时每周六晚上两集,我追了好几个月。”电视剧《西游记》李念东已经看过很多遍了,现在重播还会看一会儿。这一次他的女儿也参与了《大圣归来》的众筹。看到“众筹出品人”有自己名字时,女儿觉得特别神奇,还发动了好多同学一起看。家里的老人也被拉进了电影院,“全家一起关注一件事,还可以有很多讨论,这种情况以前几乎没有过。”

    距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已过了将近30年,人生的阅历也让李念东对于孙悟空、西游故事有了不同的认识。“《大圣归来》中孙悟空形象虽然颠覆了传统,但是精神是一致的:勇敢、坚强、积极向上、与一切邪恶做斗争。小时候是看故事,后来慢慢体会到了精神。现在我从《大圣归来》看到了父爱,因为我也做了父亲。我看到大圣坐在窗口为孩子们守夜,热泪盈眶了。”

    希望

    《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在他的微博里写道,2008年的一天,他看见两岁的儿子津津有味地看着动漫奥特曼和蝙蝠侠,被刺痛了。“我得做点什么,起码让儿子在看动画片的年纪,能看到老爸的作品。”这是田晓鹏导演《大圣归来》的初衷。

    和田晓鹏一样,很多参与众筹的人也怀着一份希望。王从信从2000年开始涉足动画行业,现在他的儿子7岁了。“孩子是动画就看,没甄别能力。”他给《大圣归来》打出的分数是视觉呈现90分,故事情节80分。“虽然这电影有许多不成熟,但大家通过这个电影真正看到了中国行业希望。”

    对潘晓春来说,这次众筹则完成了她一个小心愿。“我研究生时的毕业论文就是宫崎骏及动画电影,当时几乎看遍了手头能找到的所有动画电影,在被中国动画曾经的辉煌而震撼的同时,也为现在的低迷而难过。2013年去东京的时候,我第一站就是去了三鹰的吉卜力博物馆,在宫崎骏的画室翻看那些厚厚的原稿时,我就在想:什么时候中国也能有这样一个安静的地方,让我们也能沉静下来,一笔一画,认真而严谨地做我们想要的动画呢?这次众筹,让我有机会为这样一个画室添了一块砖,与有荣焉!”

    在王从信看来,中国的动画电影发展得之所以不顺利,最缺的是想法、创意,“应该有优秀的人把中国众多题材改编成全世界通用可接受的产品。”

    采访中,《环球人物》记者问王从信:“孙悟空身上的什么东西让你有共鸣?”他给出的答案是:真实,不放弃。“我非常推崇真实的人,不言弃的品质。真实是现在这个社会缺少的,不放弃是我们这行业缺少的,讲求精工极致的匠人精神在当今动画行业是缺失的。

    这10多天里,各种肯定、赞美把路伟包围得密不透风,好在他依旧保持了平实和谨慎: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现在的好评是“报复性好评”,还是要等电影下线后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他更希望《大圣归来》是一个符号,“让更多的人在动画电影这条路上,走得更加轻松一点,开心一点,也更远一点。”

《大圣归来》,众筹的是情怀
大毒枭古兹曼越狱记
克莱德·汤博,与冥王星的不了情
“李小龙之死曾是我的心魔”
排片就是生产力
创业风能吹起猪,也能吹掉裤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