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排片就是生产力

新片面世的第一道审判,不是观众,也不是影评人,而是排片经理

□ 本刊记者 赵晓兰 《 环球人物 》(

    ◇ 开栏的话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兴职业开始为人所知:排片经理、时尚买手、宠物摄影师……与传统职业相比,它们更具时尚和个性,和这个时代的互动更为密切,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势力”。这些职业的真实状况是怎样的?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具有怎样的发展前景?而它的诞生和壮大又基于怎样的社会土壤……为此,本刊特开设“新势力”栏目,和读者一起走近这些新职业。

    中国电影市场在近些年持续火爆,全国各地银幕数不断增长,影院建设如火如荼。但即便如此,很多新片还是不能获得一个很好的排片率,甚至不能在电影院同观众见面。经常听到有导演抱怨,“票房不好,不是电影的问题,而是排片的问题!”

    如今新片面世的第一道审判,并非来自观众,甚至也不是影评人,而是全国各大影城的排片经理们。亓(音同奇)冠奇就是济南某影城的排片经理,身处电影产业的一线,他时刻感受着这个市场躁动的节奏。

    “粉丝经济”不一定奏效

    “对于影院来说,排片就是生产力。”亓冠奇说。他所在的电影院是济南最主流的影城之一,有9个大小不一的影厅,1300个座位,还有着一块Imax巨幕。

    他向《环球人物》记者介绍说,影院排片首先会参考院线总部下发的排片指导意见。通过专业电影网站,影城的微博、微信、电话等平台,也能收集到关于新片质量以及它是否受欢迎的信息。

    新片上映,影城通常会提前几天开放一两个厅做第一天的预售。“有的片子可能提前一星期就卖光了,有的片子提前一天预售都没人买。”

    片方的卖力宣传、吆喝会在前期对排片产生一些影响,但很快观众会形成自己的判断。“最近上演‘逆袭’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是很好的例子,一开始因为《栀子花开》和《小时代4》的夹击,上映初期排片寥寥无几。但随着社交媒体上口碑爆棚,观众需求激增,排片神奇地压倒了两个凶猛的对手。”

    一般,在电影上映之前,片方会组织各影城排片经理们提前看片。亓冠奇有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比如“进口片要看视听效果,像《速度与激情7》《复仇者联盟2》这些都是必卖的;国产片明星号召力很重要,现在一些明星的‘脑残粉’非常狂热。”

    但他承认也有判断失误、惯例失效的时候:“电影《重返20岁》里头有一个明星叫鹿晗,受‘90后’的热捧。当时院线的排片指导是25%,我排到了30%的场次,但上映当天上座率不高。看来‘粉丝经济’也不一定都奏效。”

    作为排片经理,要有自己的判断

    市场总是瞬息万变,难以捉摸,但也会有规律可循,露出一些“苗头”。像亓冠奇这样的影城一线工作者,就是迅速去捕捉这些“苗头”,并做出快速反应的人。

    “早些年我们用excel表格排片,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后来有了专门的排片软件。”操作时,他会先排最火的片子和最大的厅,先从黄金时间段排起,接着排第二大的厅。

    “排片的时候场间要有间隔,要留出保洁进去打扫的时间。还要避免两三个影厅同时进散场。黄金时间,工作日在晚上,周末在下午。各个城市晚上的黄金时间段不太一样,有的城市夜生活丰富,就会相对晚一些。”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影城的VIP厅,票价高、座位少,排一些当下很火的片子倒不一定有人来。排一些小成本恐怖片,反倒有上座率,一些情侣会来捧场。”

    为了增加新片热度,电影发行方会主动找影城合作,推出一些明星和主创的见面活动等。“有时候,导演、制片人等主创会和影片发行方一起,把全城的影院经理和排片经理叫到一块儿,攒个饭局、卖个关系,主要宗旨当然是要求多排片。”

    除了打“人情牌”,片方有时还会和排片经理私下沟通,要求每天多排上几场,多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给出一定数量的票房“返点”。“但是作为排片经理,要有自己的判断。比如有的片子坚持几天就完全没人看了。所以还是要以影院、市场为重,即使片方给你些好处,你也要想想,这样做值不值得。”

    文艺片市场需要培育

    “85水瓶,影迷非影评人,老片痴影症加藏碟控患者。出商业片而不染,酌文艺片而不妖,喜旧物,好古意。”在微博上,亓冠奇如此介绍自己。比起真实姓名,他的网名“大奇特”更为互联网上的众多同好们所熟知。

    工作和爱好都是电影,这看上去很美。但两者也会时不时地闹一些矛盾。在影城做排片工作,亓冠奇首先得摒弃自己的个人爱好,以“市场”为导向,唯“票房”马首是瞻。2014年春节档的《爸爸去哪儿》仅用5天完成拍摄,最终拿下了7亿元票房;《奔跑吧兄弟》电影版拍了6天,票房4亿多。“像这些电影我是不会看的,但我会排得非常多。没办法,这是大势所趋。”

    “烂片高票房”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用心之作倒是经常遭受冷遇。王小帅的口碑之作《闯入者》,首日全国排片率仅为1.5%,票房50万。对于这样的作品,亓冠奇会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尽量多排几场。

    有天中午的冷门时段,他发现《闯入者》的上座率达到70%,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于是在微博上呐喊:“文艺片并不是没有市场,就看影院有没有胆量尝试!”

    但有时支持得过于明显了,也会给他招来麻烦。比如娄烨获柏林银熊奖的电影《推拿》,当时院线的指导意见是该片一场也不用排了,但他还是每天排了两三场,领导发现后批评了他。可后来他竟然又偷偷排上了几场。说起这事时,这个“85后”大男孩得意地嘿嘿直乐。

    “时代更替,手艺已被票子羁绊,沦为影像遗产和讨饭工具。” 亓冠奇在一篇影评中写道。在产业化的巨轮碾过电影艺术时,他有着更切身的体验,却也充满无力感。

    在济南,有两个爱好文艺电影的活动群体,亓冠奇是其中的活跃分子,经常发起、推动一些艺术影展。在影城的VIP厅,亓冠奇在周末组团放映了纪录片《海洋》等电影。他还主动与“后窗看电影”等民间影迷组织合作,推动一些优秀电影的放映和主创交流活动。

    亓冠奇坚持:“文艺片在影院每天都应该排上一两个场次,时间段可以不用多好,但长线放,慢慢总会有人看。就像《推拿》海报上说的,‘散客也要做’。我就希望,电影院里放的影片,是百花齐放的,而不是清一色的大制作、大明星。”

《大圣归来》,众筹的是情怀
大毒枭古兹曼越狱记
克莱德·汤博,与冥王星的不了情
“李小龙之死曾是我的心魔”
排片就是生产力
创业风能吹起猪,也能吹掉裤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