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御用编剧”畅谈老友

我们是“大葱炒鸡蛋”的交情

张振彬(沈阳军区前进文工团副团长、央视春晚语言节目总统筹) 《 环球人物 》(

    他结婚的时候我是伴郎,他女儿出生的时候我也陪着等候。我和黄宏是老战友、好朋友,在艺术圈和军队里尽人皆知。《环球人物》约我写一篇关于黄宏的稿子,我反倒为难了:历数他多年的艺术成就?太像豆腐账;揭示他舞台后面的艰辛与付出?显得太沉重;展露他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又有阿谀奉承“拍马屁”之嫌。思考了一晚上之后,不管他是厂长还是将军,我还是写一个相交30多年来我心中和眼中真实的黄宏吧。

    2012年4月中旬,我正在东北一个边防团采访,一位团里的领导突然问我:“黄宏当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了?”我说:“这已不是新闻,两年前就当了副厂长,主管军事片部”。他更正说:“是厂长,一把手,少将了,网上发了消息,你们俩那么好他没告诉你?”我拨通黄宏电话,迫不及待地证实此事。他的回答极简单:“昨天刚刚宣布的任命。”我几乎是扯着脖子喊上了:“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告诉我一声。”他的回答让我顿时无语:“小洁(黄宏妻子段小洁)在外地出差,我也没告诉她。”黄宏就是这么个人。

    黄宏在我们沈阳军区文工团曾创造了5个“之最”。一、当兵年龄最小,只有13岁;二、发表作品最早,刚过14岁;三、提干最早,不满19岁;四、进入高级职称最快,27岁评上副高;五、拿到的文凭最高,北京大学研究生。

    黄宏从小不管干什么事都特别认真,有时候认真过了头,也会闯出点乱子。1973年,黄宏随解放军代表队进京参加全国调演,这个娃娃兵人见人爱,就临时让他担任代表队领队的公务员。当时,代表队住在总政招待所。有一天领队出去开会,让黄宏在家值班,看管房间里的保密资料(剧本和节目单),黄宏就搬了把椅子坐在门边守着。恰巧,相声大师侯宝林来看望领队。那时候电视不发达,黄宏还不认识侯大师。侯大师:“你们领队在吗?”黄宏:“出去开会了。”侯大师:“我能进房间等他一会儿吗?”黄宏:“要等在外边等,不能进房间。”面对这个一脸严肃的小兵,侯大师只好在走廊里等了一个多小时。领队回来后又是喜又是气。喜的是这个小兵很认真,气的是这个小家伙太认真。

    黄宏的好学在团里也是出了名的。上世纪80年代,军队年轻干部都向往有一纸高学历的文凭,但对于枯燥的学习又望而生畏。当时,实际学历只有小学程度的黄宏,却出人意料地报考了辽宁大学中文系哲学专业党政干部大专班。3年的课程他愣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而且科科全优。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开始失眠,浓密的头发也逐渐变得稀疏起来。

    1992年底,总政一纸调令命黄宏进京到总政歌舞团工作。那时他已是军区曲艺队队长,沈阳军区怎么舍得放呢?军区文化部和总政有关部门进行讨价还价。沈阳军区开出的“价码”是:黄宏同志晚进京报到一个月,带领曲艺队搞一台参加全军会演的曲艺小品专场晚会,还要在全军名列前茅。当时,黄宏是队长兼支部书记,我是支部委员。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领教他的指挥能力。在曲艺队人员少、曲种不健全的情况下,黄宏走了一条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路子。他把军区业余曲艺尖子借调进来,一手抓队伍,一手抓创作。这位拼命三郎拉开架势,一个月的时间就把一台别开生面的曲艺小品晚会展现在全军大赛的舞台上。8个节目竟获得10项一等奖。这也是黄宏为自己在沈阳军区的多年工作画上的一个圆满的句号。

    用同行的话说,“黄宏是带着一团火进京的,他想干事,会干事,也能干成事”。1989年,黄宏首次登上春晚时表演的小品《招聘》,就是我当的编剧。当时的“双拥”晚会是一台纯歌舞节目的晚会,语言节目很难融进去。黄宏却把视点瞄向了这个全军层次最高的艺术空间。1991年,黄宏带着他的单人小品《演讲》冲上“双拥”舞台,此后这个演出形式在“双拥”舞台上一站就是20多年。《小站》、《老哥俩》、《歪打正着》、《下棋》、《巡堤》等佳作源源不断。至于央视春晚这一道奉献给全国观众的年夜大餐,黄宏的作品更是有目共睹,我就不重复了。24年的春晚道路上,我伴他走过了18个年头。黄宏最大的特点是不怕逆境。我们的作品经常是数易其稿,最长的创作几个月,最短的仅用78个小时。近年来,几乎每年除夕的年夜饭都是我到黄宏家吃。我和黄宏喝茶聊天,小洁煮饺子。每当我们俩举起酒杯时,黄宏总是调侃说“距离下次春节晚会还有365天”。他做事总是在心里先挂上倒计时牌,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

    黄宏当了八一 厂厂长,授了少将后,我俩第一次见面是在2012年8月份,我从沈阳来北京参加全军的一个创作座谈会。有一天休会,黄宏打来电话:“在干吗?”“看稿子。”“20分钟后下楼吧,我去接你。”还是像往常一样,他见到我没有客套,没有寒暄,第一句话就是“走,先看看我们的厂史馆,过会儿再帮我审看一个片子”。

    其实,这些年,“不本分”的黄宏已经在影视界的洪流中“折腾”出很多名堂了。黄宏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电影《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获得了伊朗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由他执导的电影《阳光天井》、《倾城》也都在国际和国内获过不少大奖。他主演的电视剧《党员金柱》、《好人李成功》等播出后广受好评。在陪我参观八一厂史馆的过程中,他对老艺术家和八一电影人的风采如数家珍。在说到八一厂的发展时,就像讨论作品一样,他眼睛发亮,滔滔不绝。什么正规化、数字化、市场化。看来干啥吆喝啥呀,三日不见,黄厂长让我刮目相看。我们还一同观看了八一厂刚刚拍摄的大型纪录片《铁甲精兵》,他虚心向我征求意见。我告诉他“电影我是个外行”,黄宏说:“电影就是演给外行看的,你提意见正合适。”这的确也是黄宏的一个特点,他会利用一切机会把你的建议吸取过去。谈完意见,我半开玩笑问了一句:“到饭点儿了,哪吃去?”黄宏回答:“食堂,工作餐。”走进八一厂食堂小餐厅,我习惯性地看了一下饭桌上的“场面”:五个菜,一瓶红酒。黄宏说:“就餐的干部战士都是四个菜,你张团长来了,加个菜,知道你牙不好,多了个大葱炒鸡蛋。”黄宏倒了两小杯红酒,站起来和我碰了一下杯。平时,我们在一起吃饭基本上是自己管自己,吃饱了就走人。今天他一客气,我反倒不自在了。他接下来一句话更让我吃惊:“再干一杯,祝你生日快乐!”我是农历七月初七的生日,经常采访创作云游在外,没有过生日的习惯,这次开会一忙更是全忘了。可他还记得!黄宏一句话,一碰杯,我心里一热,眼泪差点没下来。

    “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就像这首歌,不管黄宏是厂长,还是将军,在我心中和眼中,他还是那个实实在在的黄宏。

少将黄宏走出春晚
“的确很难割舍”
从头说黄宏
“我最大的特点是不怕逆境”
我们是“大葱炒鸡蛋”的交情
退出春晚的大腕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