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谈军营,谈创作,谈电影

“我最大的特点是不怕逆境”

本刊记者 | 肖莹 张建魁 《 环球人物 》(

    除了小品演员这一大众熟知的身份外,黄宏的身上还有很多标签:军人、影视演员、主持人、编剧、导演、电影厂厂长……丰富的人生阅历、多样的社会角色,让黄宏的思考变得格外活跃。

    独家对话黄宏,话题在不断变换,只有那个熟悉的声音是永远不变的。

    谈军营

    1月13日下午,“中国文学艺术界2013春节大联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黄宏是主持人之一。其间,搭档杨澜披露,说他们共同主持这台晚会10年,黄宏每次都雷打不动地穿着一身军装,变的只是“肩章上的杠杠和星星”。

    环球人物杂志:军营生活在您身上留下怎样的烙印?

    黄宏:今年是我从军第四十个年头。从一名普通的文艺兵成长为国家一级演员,可以说,我的一切都是部队培养的。

    我常说,我是演员,但首先是军人。军人,就要有不服输、敢打胜仗、不怕牺牲的精神,因为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一旦在战场上输了就等于丢失生命,输不起啊。这种精神对我影响特别深。我最大的特点是怕顺境、不怕逆境,反而在每次遇到逆境时都会激发出一种力量。连续24届春晚、23届双拥晚会,我从未缺席,要总结一点经验的话,那就是,每个人的能力其实都差不多,关键在于你做一件事时,是否能付出100%的精力,抱着力求完美的态度。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做得也不是那么成功,但就个人能力而言,我做到了问心无愧。

    环球人物杂志:除了晚会,你们军人还能在一些关键时刻拿出作品。

    黄宏:我们国家、我们党的每一件大事,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拿出作品。包括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救灾部队,就有部队文工团送去的慰问声。应当说,我们的艺术成长也和一些灾难相伴而行。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职责就是听党指挥,使命就是讴歌主旋律。这是多年养成的一种习惯,也经常会被身边战友的事迹所感动。

    环球人物杂志:先被感动,然后再用作品感动别人?

    黄宏:是的。我记得,在九江抗洪救灾现场,一个小战士找我签名,胳膊上扎着一个红布条。我说你怎么有一个红布条?他说我是党员,一旦出现决口,扎红布条的先往下跳。我当时心里“轰”的一下,很受触动。我想我的党龄比他的年龄都大啊!后来我在他本子上写了四句话:“18岁的肩膀你扛起一道梁,18岁的胸膛你挡住一条江。我是你的兄长,你是我的榜样,我愿意一辈子为你歌唱!”还有一次,我们到汶川慰问,一个小战士想和我合影,当时现场有近万人,小战士被警卫扒拉来扒拉去。旁边的战士说,黄老师你就跟他照一张吧,他是我们班长,一个人从废墟里救出5条生命。当时我流下了泪水,一把就把这个小战士搂了过来,顿时觉得他是那样高大。

    我一直觉得,当兵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接触的一直是部队这个健康的大环境,都是阳光向上的。看阳光还是看阴影,这对文艺工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美学有这样一句话,叫“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我觉得,真善美,就是科学的真、人性的善、艺术的美,应该是艺术工作者的最高追求。我们应该将一个美好的故事、美好的作品奉献给观众,告诉他们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谈创作

    环球人物杂志:现在很多人一听到“主旋律”3个字就会敬而远之。

    黄宏:那说明我们的作品还不好。一些立足于揭露社会不足、鞭策社会进步的问题文学、暴露文学的确很有市场,但主旋律作品应该更有市场。

    用一个怪事吸引眼球很容易,相比之下,通过一件正面的、向上的事情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就要难得多,可能要付出得更多。但对军队的文艺工作者而言,这就是我们的职责,这块阵地我们必须得坚守。

    环球人物杂志:我们的社会需要赞美,我们的观众需要引导,而创造这种积极向上的作品,考验的是艺术工作者的智慧和责任。您在创作上有何心得?

    黄宏:首先是要真正踏下心来,瞄准生活,向生活学习。人民群众真的是我们的老师,再好的编剧也编不过现实。我们应该真正地深入生活,真正地从生活中发现题材、发现人物、寻找灵感,而不是现在的伪生活。耐住寂寞做大学问,只有真正沉下心来,拿出的作品才能长久。

    另外,我们还要注重理论和修养的提高。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创新也是如此。这个创新,是要将你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所掌握的技巧相结合,用新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新的享受。

    环球人物杂志:在向生活学习与创新方面,是否也需要技巧?

    黄宏:当然,比如我的小品《装修》,就是从生活中来的,只是我们把矛盾集中在砸墙上,让大家从小品中能产生共鸣。再比如《打扑克》,利用名片当扑克,处长压科长,局长压处长,女秘书压总经理等等,把现实生活用巧妙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观众才爱看。

    在艺术创作中,我一直遵循这样两个创作原则:“夸张不变形,变形不失真。”

    谈电影

    2012年4月,黄宏被任命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两个月后,他被正式授予少将军衔。黄宏坦言,面对自己的最新身份,最想听到却也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我是看着八一厂的电影长大的”。他认为一方面,这是对八一厂的肯定,但另一方面也给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不努力,我们的后代以后会说,‘我是看着美国大片长大的’。”

    环球人物杂志:电影对您而言并不陌生,您也获过不少奖项。新角色也是新使命的开始。

    黄宏:去年,我抓的一部大型军事专题片《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获得了纪念建党90周年“电视文艺专题节目最佳作品奖”和第六届“记录中国”创优评析作品奖。另外,我厂拍摄的电影纪录片《铁甲精兵》、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忠诚与背叛》,均被列为党的十八大重点献礼影片。2012年,八一厂还迎来了60周岁的生日,胡锦涛主席专门作了重要批示:“祝贺八一电影制片厂成立60周年。希望你们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贡献。”

    环球人物杂志:八一厂还加入了《感动中国》公益电影联盟,有何收获?

    黄宏:《感动中国》的人物里有大人物有小人物,他们不分层次不分高低,只因他们做的事情都令人感动。借助这样的一个平台,我们更能“接地气”。那些生活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小人物,奉献的都是大爱,做的都是大贡献。

    现在都讲“正能量”,我想如果我们把《感动中国》这个活动系统化,1年做10个微电影,推向国际,让中国感动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更多的人都能看到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进步,正是有这样一群中国人在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会形成非常大的“正能量”。它会很有价值。

    环球人物杂志:如何给军事题材的电影找市场?

    黄宏:如果我们拍出了好的军事题材电影,市场一定会期待。我们八一厂一定会拍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如果八一厂要走市场,也是要迈着正步走市场。

    环球人物杂志: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要做出一部市场优、口碑好的电影是越来越难了。比如观众会越来越苛刻,还要过审查关。

    黄宏: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都有审查制度,不然它为什么要搞分级制?审查是帮你把关的。作为创作者,你必须要用自己的作品、真正的艺术感染力影响或征服审查者。领导给你一个选题,他一定不想仅仅听一句口号,一定是希望有一个可以感动他的故事。这些靠谁来完成?靠我们这些创作者。现在中央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改进文风,就要求我们在主旋律作品中不说空话、大话、套话。

少将黄宏走出春晚
“的确很难割舍”
从头说黄宏
“我最大的特点是不怕逆境”
我们是“大葱炒鸡蛋”的交情
退出春晚的大腕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