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职业经理人,缺少专业精神

在林正刚看来,专业性代表着一种做事的态度,一种做人的方式

本刊记者 | 白菊梅 《 环球人物 》(

    现在什么书在企业界正流行?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正能量》。这本书的作者林正刚曾经担任美国思科系统公司中国区总裁,他把自己35年职业生涯的心得写入书中,核心内容是如何造就优秀的企业管理者。2012年10月24日,在结束了一天的企业管理培训后,林正刚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采访,细述了职场人士的发展规律。在他看来,面对职场中的权势、金钱和欲望,一个优秀的职场经理人最应该具备的品格是专业性。

    “我从未规划过职业生涯”

    林正刚1948年出生于中国香港。上中学时,他的成绩并不好,甚至担心自己不能毕业,后来勉勉强强考上了大学,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获得了机械工程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就开始找工作。那段时期,林正刚所追求的个人发展方式就和其他人很不一样。在一家公司干了两年后,他觉得好像没什么好学了。有一天,他无意中从报纸上看到一家公司的招聘广告,但公司地处加拿大的最北边,离北极不远了。“我当时想的是,既然这家公司所处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肯定很多人都不愿意去,那么公司里存在的问题也许比较多。如果我去解决这些问题,肯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与那些比较稳定、成熟的工厂或企业相比,条件虽然艰苦,但锻炼的机会更多。”事实证明,林正刚确实在那家公司学到了很多东西,为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1995年,林正刚成为美国当时第二大IT企业——数字设备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3年后,思科公司亚太区副总裁通过猎头找到林正刚,希望他能担任思科中国区的企业部总经理。“当时决定跳槽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第一,思科是个网络公司,我能学到很多新东西;第二,职位对我来说无所谓,我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新工作上。”

    在林正刚看来,自己从来没有对职业生涯进行过什么规划,“我甚至是个没有梦想的人,我这个人比较傻,遇到事情不怕吃亏,别人让我做什么都无所谓,多干就有多学习的机会。我的想法就是:无论做什么,都要把它做好。这样积累下来,很多机会就向我招手了。”

    进入思科后,林正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企业文化,并很快适应了新公司。2002年,他成为思科全球副总裁,2005年,成为中国区总裁。2010年,林正刚从思科公司退休。当时,他发现中国很多职业经理人工作得并不快乐,老板也很痛苦。于是,他开始专注于企业管理培训,并成为刚逸领导力公司首席执行官。对于培养职业经理人这项工作,林正刚乐在其中。在他看来,授课过程就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一次次总结。现在,他每年有一半时间在香港,另一半时间在上海和北京,做一个“快乐的授业者”。

    “摆正心态,多干多学习”

    说起《正能量》一书,林正刚表示,“如果书中的这些理念能够对其他人的职业生涯甚至人生有所帮助,那将是我最开心的事。”在他看来,职业经理人在企业内专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他们不是资本的所有者,也没有行政级别,却担负着企业的重任——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掌握着企业的生死大权。

    职业经理人一词的英文是Professional Manager,而林正刚最看重的就是这个Professional(专业性)。“它是最重要的,因为专业精神代表了一种做事的态度,一种做事的原则,一种可以信赖的做人方式。”在林正刚看来,职业经理人不一定非要有高学历,最主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能力。林正刚举了自己年轻时的例子,不怕吃亏,多干、苦干,靠这些帮助自己不断成长。“抱着学习的心态,不断超越自我,踏踏实实地工作,才能成为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也正因如此,林正刚认为,培养职业经理人的核心,是培养一种专业精神,养成一种做事方法。这需要几个方面的因素:“能力等于心态乘以沟通,再乘以知识。”林正刚强调,在这几个因素中,良好的心态是第一位的:“很多人学历很高,履历也非常好,但到了新公司之后,心态没有摆正,整天觉得新公司不如旧公司,整天在找新公司的不足。一个人来到一家公司,一定是因为他的学历和履历;但离开一家公司,一定是因为他的心态。”第二个因素是沟通。“在信息时代里,沟通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沟通不畅,会导致事倍功半。”第三,是知识。“一个人永远没有把知识学够了的时候,一定要有终生学习的态度,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职业经理人机制刚起步

    在林正刚看来,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机制还处在起步阶段。他解释说,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大环境,而现代企业制度是职业经理人机制生存的小环境。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企业的管理体制虽然进行了多次调整和变动,却仍然没有完善起来,尽管产生了不少股份制公司,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没能按市场规则运行。

    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实行了上百年,真正意义上的“老板”已经很少,世界500强企业的许多首席执行官可以说都是伟大的企业家,他们能给企业确定一个宏伟的愿景,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反观中国,情况大不相同。“我认识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他们很烦恼,因为在公司的运营中,他们不知道怎么管理。”林正刚直言。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有关机构就考虑建立中国企业经理人职业化的体系,但20多年过去了,职业化的发展速度并不快,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缺少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位曾经在某知名民营企业担任首席执行官的职业经理人就曾表示,由于他拥有海外教育背景以及大量实践经验,那家民营企业的老板最初三顾茅庐请他管理企业,但当他干了2年之后,老板认为自身威信受到威胁,就把他解聘了。

    林正刚认为,目前国内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待改进。激励机制不到位,让职业经理人缺乏行动的动力。比如,很多老板不肯放权和授权,有些职业经理人甚至没有财政审批权。同时,职业经理人不被信任,老板常常找人制约和监视职业经理人。遇到问题时,老板一句“我都不急,你急什么”就会让职业经理人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如果约束机制不到位,容易使职业经理人有“低风险、高回报”的侥幸心理,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拿着年薪制的工资,有责任就推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企业制度不健全,否则老板就不需要对职业经理人有任何担心和疑虑。管理企业要靠制度去制衡,而人治则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要给企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时间和空间成长,这种成长是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的,急不得。”

    另外,林正刚认为,合格的职业经理人需要有一些基本的职业道德,其中一项就是可靠,要获得老板的充分信任,“应该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和忠诚度,什么事情交到你手上,老板可以不用担心,如果你自己解决不了,你也会动用其他资源来解决问题。”

    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或者普通职员而言,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林正刚的答案非常明确:“销售是最佳的入门职业,是做管理层的一个很好的入口。因为做销售需要一种心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在林正刚眼中,心态仍然是最重要的,一旦心态良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学习的机会,最终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

假特供的真问题
“帝王行动”,让西班牙华商心寒
《新闻周刊》的数字化启示
中国职业经理人,缺少专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