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的采访时,蔡聪妙一再强调说,菲律宾是他的祖国,中国则是他的祖籍国。但同时,他从不敢忘记父亲对他的叮嘱:“你的根在中国。”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有“两个祖国”的人,竟然是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的密友。
作为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的对华政策智囊,菲律宾华人蔡聪妙的正式头衔是:菲律宾投资贸易特使,这个身份恰恰表明了蔡先生目前的两大工作:从政与经商。蔡聪妙很早就选择经商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但他比大部分侨胞走得更远些,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之后,他开始涉足政坛,参与了菲律宾政府的对华决策。
在北京欧亚峰会期间,蔡聪妙跟随阿罗约总统访华。事实上,阿罗约此次访华的大部分行程,都是在他的参与下制定的。访华期间,蔡聪妙日程排得很满,除了北京,还包括武汉、天津和杭州,他只好把《环球人物》记者的专访安排在离京前一天的晚饭时间,他总能这样见缝插针地安排日程之外的事。
维护华人的正当权益
蔡聪妙幼时离开家乡,几十年过去了,他依旧乡音不改,和记者交谈没有丝毫语言障碍。
“作为菲律宾投资贸易特使,我的工作其实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负责解决菲律宾投资贸易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对华人不利的事情,我都要管。”蔡聪妙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59岁的蔡聪妙在菲律宾声名远播,外界对他有这样一段评价:通晓中英文,心肠慈善,做事认真,富有外交手腕,交游广阔。2005年4月,蔡聪妙当选为菲律宾华商联总会理事长,阿罗约亲自到场致词祝贺。她在演讲中5次提到蔡聪妙,对他的赏识可见一斑。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阿罗约在菲律宾工商部任职之时,蔡聪妙便与她相识。阿罗约当上总统后,邀请他出任菲政府投资贸易特使,虽然没有一分钱的工资,但蔡聪妙还是答应了,因为他知道这是提升菲律宾华人政治地位的一个机会。
据统计,目前大约有200万华人华侨生活在菲律宾,他们只占菲律宾总人口的2%,但他们创造的总产值约占整个菲律宾GDP的一半。与经济领域的这种分量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华人在菲律宾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却很弱小。这当然有历史原因。20世纪60年代之前,由于遭受菲律宾当局或殖民统治者的多次迫害,很多菲律宾华人不敢承认自己的华人血统。时过境迁,菲律宾华人的境遇现在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如何更好地维护华人利益,这是蔡聪妙一直在努力的,虽然仅凭一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为菲中友好尽力
今年10月,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行政令,允许在菲投资并雇用至少10名菲律宾人的外国人获得永久签证,这一政策将使大多数中国新移民受益。这是继去年菲律宾政府把中国人从“受限制外侨”名单中拿掉,并每年给予50名旅菲中国人永久居留权之后,出台的又一项友华政策,而蔡聪妙正是这些政策的幕后推动人。
回顾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蔡聪妙长长叹了一口气。事情的起因是去年8月16日,91名在菲律宾打工的中国人突然在克拉克自由港被扣押。“当时我人在北京,有人对我说菲律宾又发生‘排华’事件。我心中纳闷,不知何所指。”很快,他便接到中国驻菲大使馆总领事郭少春参赞的电话。原来65年来,中国人一直被菲律宾列入“高风险/受限制”的外侨名单,不得随意进出自由港。“我们竟然没有察觉。”蔡聪妙痛心地对记者感叹。
弄清事情原委之后,他连夜打电话给当时正在美国访问的菲律宾外长。虽然菲律宾外长承诺会妥善解决此事,但落实时因为牵扯到法律问题,外交部便把球踢给了司法部,司法部则以修改法律需要时间为由拒绝立刻放人。无奈之下,蔡聪妙只好给阿罗约总统打电话。“总统很重视同中国的关系。她只问了我一句有什么要求。我说放人,她问就这样?我说是的。”有了阿罗约总统的保证,蔡聪妙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中国劳工被释放之后,修改法律把中国人从受限制名单中除去随即被蔡聪妙提上日程,经过努力取得了突破。两个月后,菲律宾移民局重新颁布法令,中国公民不再属于受限制对象。菲律宾《商报》执行副总编辑庄铭灯对本刊记者说:“蔡先生出面同相关政府部门协调,动用了各方面力量,用2个月时间解决了65年来困扰旅菲华人生存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要选择中国的火箭!”
1949年,蔡聪妙出生在福建晋江。4岁那年,他随家人移民到了菲律宾。他的父亲白手起家,开办了一家建材商店,由于和气周到,生意越做越火红。父亲对蔡聪妙的影响很大。“直到现在,每每遇到难题或者做重大决定时,我都会想如果父亲还在,他会怎么做。” 蔡聪妙对记者说。
大学毕业后,蔡聪妙开始创业,经过几十年的打拼,蔡聪妙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实业家。他创办的CLMC集团旗下有十几家公司,涵盖了钢铁、卫星、电脑、广播、股票、房地产等领域。
他同中国做的第一笔生意是在1983年,当时他代理湖北“二汽”的东风汽车。蔡聪妙击败来自日本等国的竞争对手,把153辆“二汽”生产的翻斗车卖到了菲律宾。但在他近40年的经商生涯中,最受赞誉的是他买中国火箭发射菲律宾卫星。上世纪90年代初,蔡聪妙创办了一家卫星公司。当时他制定的经营策略是:购买美国的卫星和中国的火箭,在西昌把菲律宾卫星送上太空。但在后来的实际运作中,他却陷入困境。1996年,中国连续两次卫星发射失败,商业卫星发射业务陷入低谷。“别国的合作伙伴都撤出了中国市场,公司董事会也不打算再跟中国继续合作,但我不同意。”从他的话语中记者依稀看到他当年不放弃的决心和坚定信念。
“我们要选择中国的火箭!”他对祖国的卫星发射技术仍然充满信心,“你们要相信问题肯定会得到解决。”为进一步说服股东,蔡聪妙又亲赴美国,请专家对中国卫星发射技术进行分析和论证。他用决心和事实打动了董事会成员。“从那时到现在,中国的火箭成功发射100多颗卫星,没有一次失败。”说到这里,蔡聪妙激动得敲响桌子。
与父亲一样,蔡聪妙也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注重培养他们对祖国的感情。他和妻子育有三个子女,大女儿和排行老二的儿子都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今年夏天,26岁的小女儿蔡满满作为菲律宾青年的代表,来北京当了一个月的奥运志愿者。蔡满满是学医科出身,她虽然没有选择和父亲年轻时一样的道路,但父亲对祖国真挚的情感她耳濡目染,已经继承了下来。
他们一家人虽然从事不同的工作,但都愿为促进菲律宾对华关系以及两国的世代友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