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行驶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透过车窗向外望去,山脉连绵,荒漠浩瀚,厚重雄浑的西北风光毫无保留地呈现眼前。
因地处河西走廊北部,我们所到达的目的地被称为北山。多年来,一群致力于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的科研人员扎根于此,将这片与海南省面积相当的戈壁当作宝贵的研究基地,更将初心、使命和梦想深深植入这里。
◆坚守北山◆
北山地下实验室国际交流中心办公室的桌上,放着一本《北山常见动、植物其野外识别手册》。它以图说形式分门别类记录着北山地区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等重要信息,图片都是北山团队在野外工作间隙拍摄的。
作为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北山地下实验室总设计师,王驹对这本手册中的内容如数家珍。自1996年在这里搭建起第一顶帐篷开始,他就与北山团队选择了驻守。面对野生动物的侵扰、水资源稀缺、气候异常干燥等诸多挑战,谁都没有往后退。
“过年时我们会围在一起包饺子,闲暇时会在足球场上较量球技。”王驹说,团队里温馨的氛围常常让人忽略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这正是团队存在的意义。
实验室附近的山坡上,一个小木桩孤寂地矗立在戈壁的风沙中。“只有站在上面,手机才能勉强接收到微弱的信号,这是我们的‘电话亭’。” 王驹说,实验室周围伫立着一排电线杆,这是北山团队早期为解决用电问题而简单搭建的,现在主要用于生活用电。“如果在戈壁迷了路,只要沿着这些电线杆走,就能找到回去的方向。”
北山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马利科和妻子高敏都是在北山工作的科研人员,虽然聚少离多,但他们为有幸参与高放废物处置工作、能为核工业作贡献而深感自豪。闲暇时,夫妻俩会带着孩子走进北山,认识北山,感受北山。
北山的生活简单而充实。马利科和同事们白天忙于各种实验,晚上回到住处就投入数据分析、撰写论文、阅读书籍中,偶尔会爬上小山头看看星星,再寻找信号给远方的家人打个电话。
年复一年,北山团队不断注入着新鲜血液。叶勇是北山项目放废工程事业部的“95后”科研人员。初到北山,他还是个白净的大男孩,如今肤色黝黑的他笑称,自己肤色的深度和对北山的情感始终在同步增长。
水资源短缺、灰头土脸、全身起皮……面对一系列不适应,叶勇最终坚持住了。“感谢前辈们对我的照顾和鼓励,我有信心像他们一样坚守在神圣的北山。”
◆锁定屏障◆
戈壁滩看起来一片平坦,实际却隐藏着无数沟壑。车行驶在沟壑间,颠簸起伏,令人“坐立难安”。但与过去相比,这样的路面已经算是平坦,此刻所经历的颠簸远比北山团队早期经历的要平缓许多。
为尽快直观地了解北山的情况,我们走进了沿路山谷中的北山2号钻孔。这个钻孔在地面只露出一小段水泥柱,但实际井深有703米,直抵地下深处。这样的钻孔,只是北山团队20多年艰苦勘探的一个小小见证。
1999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启动第一期高放废物地质处置TC(技术合作)项目。同年,北山一期项目“甘肃北山深部地质环境初步研究”获得国家原子能机构正式批复。对于王驹和北山团队来说,这不仅意味着他们获得了相当于过去十年总和的经费支持,更重要的是,团队即将开始真正的高放废物处置科研工作。
高放废物处置的选址要求十分严苛,王驹和团队在我国西北候选区域进行了广泛勘探,20多年间打了120口深钻,获得的岩芯连起来有60公里长。2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北山项目已从一期发展到七期。
2000年,王驹和队友在北山进行一号钻孔作业时遇到雪暴,夜晚气温骤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风夹着雪从帐篷缝隙中吹进来,次日早上,被子的褶皱里全是积雪,杯子里的水冻成了冰坨。
2001年11月30日,北山2号钻孔钻到地下200多米时,钻杆突然断在孔内,钻头拔不出来,也钻不下去。彼时已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只好停钻。在帐篷的一个角落,王驹拿出珍藏的半瓶二锅头,来到井口,用三杯酒祭天祭地祭井,保佑次年打钻顺利。剩下的酒,他和大家一饮而尽。
最终发现和选定的北山地区,地处地壳运动稳定区,地下深处是2亿多年前形成的花岗岩体。历经艰难的勘探找寻,当第一次目睹北山岩体,王驹难掩激动,直呼“从没见过这么完整的岩体”,因为岩体越完整、裂隙越少,意味着高放废物形成的天然屏障就越好。
时至今日,北山团队已克服严寒酷暑、干燥气候和风沙的侵袭,陆续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不断深入了解岩石的特性和地下工程的安全性,为高放废物安全处置保驾护航。
◆书写精神◆
在北山,不仅仅有探索和科研,还有一份特别的温情和浪漫。
“奶牛”是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狗,它不仅是北山团队的宠物,更是其中的一员。在这片荒凉的戈壁滩上,它和一群狗宝宝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北山人带来家的温暖和归属感。
每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北山的朝阳缓缓升起,将无垠的沙海染上一层金色。这片荒凉的土地在阳光的照耀下,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生命力。阳光如同温柔的手掌,抚过每一座沙丘,每一块岩石,让这片沉寂的土地在新的一天里焕发出勃勃生机,亦如北山团队30多年默默坚守所沉淀出的精神。
而当夜幕降临,北山的天空则变成一幅璀璨的星图。在这里,科研人员们不仅执着于探索深地的奥秘,也抬头仰望星空,追寻生命价值的意义。手执王驹带来的星象图,大家在繁星下你一言我一语,展开对星座的讨论,北山生活中因此多了一份脚踏实地、仰望苍穹的浪漫。
是的,这里是北山。
北山的每一个日夜交替都写满了意义,每一次日出和每一片星空都令人心生敬畏。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呈现着别样的精彩,一群真实可爱的核工业人演绎、传承着独一无二的“北山精神”。
(作者为中国能源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