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科技·装备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氢能汽车推广持续受到关注

■本报记者 姚美娇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6月03日   第 16 版)

  在相关政策的持续加码下,今年以来,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步入加速期,车辆交付、投运消息频出。不过,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相比其他新能源车型,氢燃料电池汽车想要进一步脱颖而出,还需明确自身定位、寻找突破口,同时持续完善产业链体系建设,进而推动其在更大范围的应用。

  ■ 应用推广显著提速

  今年以来,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推广显著提速。近日,新一批30辆49吨级“升级版”氢能集卡在浙江嘉兴港区交付,每辆车续航里程达420公里,较之前提升40%;5月11日,荣程新能集团氢燃料电池汽车入列运营启动仪式举行,搭载国鸿氢燃料电池系统的80台柳汽氢能重卡正式交付荣程五洲(唐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投入使用;4月29日,孝义市首批500辆氢能共享单车、5辆氢能公交车正式投运;3月19日,首批由北奔重汽开发、搭载重塑能源燃料电池系统的49T氢能重卡,正式交付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投入使用……

  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加速推广,离不开政策扶持。今年,四川、山东、河南等地相继发布氢能产业支持政策,并加强氢能在交通等领域示范应用。5月21日,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4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其中包含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第一年度奖励资金汇总表。根据公示文件,第一年度共有10个省级行政区获得燃料电池车示范应用奖励资金,其中北京、上海等地获得奖励资金总计11.42亿元。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财政部提前下达2024年财政补贴资金,无疑将进一步刺激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提振市场信心。”

  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也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链近几年引进技术、设备、零部件的步伐也在加快,客观上催生了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大量交付。”

  国金证券发布研报称,随着2025年第一个结算点的临近、氢能高速建设的倡议出台、第一波补贴的下发,以及燃料电池商用车经济性的显现,今年起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将大幅提速。

  ■ 以重卡为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从交付、投放情况来看,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重心主要在商用车领域,其中重卡是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细分市场。

  据了解,与柴油重卡、纯电重卡相比,氢能重卡优势显著,具有无污染、运输路线相对固定、载重量大、行驶里程长等特点。“氢能重卡补能速度快、适合长途重载运输。相较于锂电池,燃料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在相同行驶里程下,燃料电池重卡凭借自重低的优势能够增加有效荷载。因此在实际运营场景中,氢燃料电池汽车无论在车辆自重还是续航里程方面都颇具优势。”纪雪洪表示。

  近年来,氢能重卡示范应用规模持续扩大,逐渐成为燃料电池商用车落地的“骨干力量”。今年3月30日,国内首条规模化应用的氢能重卡高速运输线路——湖北高速氢能源生态示范线启动,共30辆49吨东风氢能重卡投入使用。

  在受访人士看来,氢能重卡将是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推广的关键。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氢能产业链逐渐成熟,未来制氢用氢成本不断走低、降本增效技术持续突破,氢能重卡有望成为氢能下游应用的首个爆发式增长领域。

  ■ 产业链体系建设待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整体来看,当前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虽初具雏形,但产业链体系建设并不完善。纪雪洪指出:“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条上仍存在多方面短板,包括储氢运氢成本较高,以及部分富氢地区跟车辆推广应用的城市距离比较远,未形成良好的生态链。因此,想要进一步推进氢能车规模化应用,完善产业链体系建设是核心。”

  另外,日益增长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也需要强大的加氢站网络。与广泛分布的传统加油站及快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相比,国内加氢站体量仍然偏小。在受访人士看来,推动加氢站建设,政策层面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扩大加氢站配套产业政策、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强调重大规划对重点加氢站项目落地的牵引作用。同时,保证加氢站的运营安全,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