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国际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日本鼓励“低碳氢”,却难实现“真低碳”

■本报实习记者 杨沐岩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6月03日   第 15 版)

  日本议会近日通过《氢能社会推进法》,将建立补贴机制,鼓励“低碳氢”生产,以促进氢能利用。但业界普遍担忧,由于标准缺乏、氢气进口价格过高、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难以落地等多重问题,日本氢能很难走向真正的低碳。

  ■氢能发展遇瓶颈

  近年来,日本加快布局氢能产业,促进氢能利用,但收效甚微。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23年,日本氢价较2030年目标价格高出1/3,约为化石燃料价格的12倍。氢能供应量仅为每年200万吨,其中超过一半被用于炼油。

  同时,由于自身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不足,日本此前的氢能战略优先考虑化石燃料制氢,忽略了绿氢。但去年日本修订《氢能基本战略》,提出了“低碳氢”概念,并计划构建鼓励“低碳氢”消费的市场机制和“低碳氢”供应的监管指导措施。

  近日通过的《氢能社会推进法》提出,日本将向“低碳氢”认证供应商提供3万亿日元(约合192.4亿美元)的补贴。生产商只要在2030年前开始供应,就有可能获得连续超过15年的补贴支持,同时,生产商要保证支持期结束后持续供应10年“低碳氢”。

  ■“低碳氢”定义模糊

  日本经济产业省将“低碳氢”定义为“氢气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一定值,根据有关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的国际决定,符合日本经济产业省法规要求的氢”。今年1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在相关会议中也曾探讨“低碳氢”具体标准。

  分析人士指出,对“低碳氢”的定义模糊是《氢能社会推进法》面临的首要问题。单纯以“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作为评价氢能是否低碳的标准并不科学,还应考虑到日本产氢和进口氢的差别,以及不同制氢方法间的差异。同时,氢气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也应被计算。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斋藤健表示,一旦《氢能社会推进法》通过,就将开始正式的“低碳氢”项目遴选程序。同时,这一法案对供应商的国籍没有限制,本地生产商和进口商均有资格申报补贴。但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从国外进口绿氢不仅价格高昂,同时缺乏对运输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测算机制,无法从根本上降低日本对国外进口能源的依赖。”他还指出,利用核电制氢被多个国家视为未来氢能清洁生产的重要途径,但日本核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存在争议,因此核电制氢很难在日本推广。

  ■难以真正实现减排

  据了解,在日本福岛县和山梨县等地,有部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的项目。当前,日本氢能供应主要依赖从澳大利亚进口,但先前两国合作的煤制氢项目曾被批评为“转移碳排放”。

  “低碳氢”如何实现低碳利用也存在问题。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有关报告指出:“氢、氨等应被优先用于冶金和化工一类难以削减排放的领域,但仅靠这些领域的用量,不足以支持建立大规模供应链。因此预计需求首先会出现在发电领域。”

  近年来,日本正推广氢、氨和天然气掺混燃烧发电。日本自然能源财团的报告指出,到2030年,日本大部分氢能需求增长将来自掺混燃烧发电,但掺混燃烧作为向100%燃烧氢氨的过渡手段,是否能定位为火力发电的积极减排措施还有待商榷。

  部分日本环保团体认为,尽管掺混燃烧发电可以降低火电排放,但由于机组在经过改造后仍有十几年的寿命,因此部分碳排放会被长期“固定”。这些团体还指出,根据《氢能社会推进法》,日本可能会将耗费大量资金,用于补贴氢能和化石燃料间的价差,此举将进一步减少日本对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