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清香绿豆芽(百味)

■陆漪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13日   第 20 版)

  “豆瓣初开酣未醒,琼芽悄展态犹萌。”万物生长的季节,时令鲜蔬分外丰富,而清淡爽口的绿豆芽依然得到人们的垂青,俏生生出现在餐桌上。

  绿豆芽为绿豆种子经浸泡后发出的嫩芽。绿豆在发芽过程中,维生素C会大幅增加,而且部分蛋白质也会分解为各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可达到绿豆原含量的七倍。所以,绿豆芽的营养价值比绿豆更高。

  中医认为,绿豆芽是清热祛火、疏利三焦、解除酒毒的良药。另外,其富含维生素C,对增加机体抗病能力大有裨益。李时珍称赞绿豆芽为“食中要物,菜中佳品。”《本草纲目》记载:“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独异。”

  豆芽作为素菜食用,较早见于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元前数日,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以糠皮置盆中,铺沙植豆,用板压。长则覆以桶,晓则晒之,欲其齐而不为风日损也。中元,则陈于祖宗之前。越三日出之。洗,焯以油、盐、苦酒、香料可为茹,卷以麻饼尤佳。”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对豆芽菜的记载也较为详细:“以绿豆、小豆、小麦,于瓷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篮彩缕束之,谓之‘种生’。”彼时,人们已掌握生发绿豆芽的工艺。宋人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述“七夕”用水浸发绿豆芽。当时,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前十日,以水浸绿豆,每天换两次水,待芽长到五六寸长时,将其移至花盆,到七夕乞巧时可长得亭亭玉立,便谓之“生花盆儿”。

  绿豆芽制作的过程简单易行,准备好大小适合带孔的塑料筐,然后将挑选好的绿豆放水中浸泡几个小时,滤去水后装进塑料筐,上面覆盖一块湿布即可。接下来,每天要均匀地在布上淋洒两次清水,使湿布下的发芽豆种持续有湿度。

  没多久,掀开湿布,只见原本坚硬的绿豆粒渐渐饱涨,呈现出一道道裂口,胚芽渐渐顶破表皮,露出晶莹洁白的小小嫩芽,密密麻麻,争先恐后伸着懒腰,呼吸着湿润的空气。三天以后,豆芽已长至2厘米长,根根向上。不到五天,只见嫩黄的子叶、乳白的胚芽、洁白的茎干、灰白的细根、娇嫩纤巧的绿豆芽银光闪烁。难怪明人陈嶷妙笔生花,惟妙惟肖写下一首《豆芽赋》:“有彼物兮,冰肌玉质。子不入于污泥,根不资于扶植。金芽寸长,珠蕤双粒;匪绿匪青,不丹不赤。宛讶白龙之须,仿佛春蚕之蛰……”

  晶莹如玉的绿豆芽可以烹调出多种美味。凉拌时,将其焯水两三分钟,沥干水后盛盘,加调料拌匀即可。也可将绿豆芽和瘦肉丝同炒,味道鲜美而不油腻。汪曾祺喜欢在吃凉米线时加一点绿豆芽之类的配菜,浇佐料,也喜欢荷叶簿饼卷食时加入韭菜、绿豆芽、水萝卜、酱肉等。我喜欢清炒绿豆芽,放入几根青椒丝或一小把青韭略加点缀,除了盐不放其他任何佐料。正如作家林清玄所说:“生命中最好的事物总是‘无添加’的,唯有原味、清淡、无添加的事物才能陪我们一辈子。水、米饭、面条、空气,无味中有至味,可以陪伴我们一辈子;爱、亲友、美,平常中有深情,也可以陪伴我们一生一世。”

  “万千绿豆比珠圆,一夜琼花开玉莲。”在清水和黑暗中静待萌发的绿豆芽,成为盘中的清素美味,其中也蕴含着诸多人生况味。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