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年,董明珠的“造车梦”终于开始落地。
近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通过参与司法拍卖拍得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成交价格为18.28亿元。同时,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将个人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的股权表决权委托给格力电器。本次拍卖完成后,银隆新能源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通过银隆新能源掌握的钛酸锂电池技术,格力电器将由此进入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两大万亿级市场。
收购之路一波三折
时间回到2016年,彼时董明珠执掌的格力电器发起了一项对银隆新能源的收购预案:以130亿元发行股份收购银隆新能源100%股权,进而从家电制造跨界进军新能源汽车制造。然而,酝酿一年多的计划遭遇多数股东阻击而失败。
不甘心就此作罢的董明珠选择以个人身份追投银隆新能源。2016年12月,董明珠宣布个人出资10亿元,并拉拢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及中集集团等业界大佬和企业,共同向银隆新能源增资30亿元,获得该公司22.388%股权。此后董明珠又连续两次增资,使个人持股比例上升至17.46%。
同期的银隆新能源却风波不断。从2018年开始,银隆新能源相继被爆出拖欠供应商货款达12亿元、多个园区项目被迫停工停产、南京银隆产业园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查封等负面消息,期间董明珠与公司创始人魏银仓“反目”,控告魏银仓、前高管孙国华涉嫌侵占公司利益,自己则被指控“利用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职务谋取私利”“损害上市公司格力电器及股东利益”等。当年11月,银隆新能源更是以公开信的方式“自曝家丑”,指责魏银仓等人非法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元。目前,孙国华已被刑拘,魏银仓出走美国。
时隔5年,格力电器最终拿下银隆新能源的控股权。
执着“造车梦”
董明珠为何对造车如此执着?
她本人曾多次表达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而银隆新能源掌握的钛酸锂电池核心技术,或是打动董明珠的关键,格力电器可借此跨界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两大万亿级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银隆新能源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集钛酸锂核心材料、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备、智能储能系统和纯电动整车研发、生产、销售及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为一体的全球综合性新能源产业集团,旗下拥有广通汽车、奥钛储能两大品牌,拥有钛酸锂和磷酸铁锂生产线40余条,电池板块实际年产能约18.31GWh。
在汽车领域,银隆新能源已然是个“老兵”,其商用车产品齐全,拥有市政环卫车、物流车等车型,涵盖纯电、氢燃料、混合动力等多个新能源动力体系,已在全国超过229个城市和地区应用。今年1-7月,银隆新能源客车累计销量居行业第四。
虽然格力电器对银隆新能源的收购之路一波三折,但董明珠对造车的念头却从来没有断过。自董明珠入股后,银隆新能源开始在全国“跑马圈地”,先后在珠海、天津、兰州、南京、洛阳、攀枝花、成都等地建设新能源汽车基地或产业园。格力电器还与威马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制造、车家智能互联等智能化相关领域,以及整车制造、高端设备输出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风光不再 定位尚不明确
根据格力电器的说法,银隆新能源将成为其多元化战略的又一块重要拼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格力电器实现营收910.52亿元,净利润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49%。虽然实现恢复性增长,但仍没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水平,且逐渐被美的、海尔拉开差距。收购银隆新能源,能否成为格力电器扭转被动局面的一个契机?
格力电器称,将充分利用银隆新能源现有的锂电池产能,全面加速多元化业务发展。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此前银隆新能源的主营业务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未来是继续拓展传统业务还是发展乘用车,目前官方还没有明确表态。
不过,就目前情况而言,格力电器先得收拾好银隆新能源的“烂摊子”。近年来,银隆新能源的经营状况非常糟糕,截至7月31日,公司总资产281亿元,负债总额227亿元,今年1-7月实现营收10.6亿元,净利润-7.6亿元。格力电器解释称,银隆新能源因大股东涉嫌侵占公司利益等违法行为导致出现治理问题,融资受限,产能也未能完全释放,因此在近两年出现亏损。
造车是一项“烧钱运动”,格力电器是否有大量资金持续投入还是个问号。就发展前景来看,银隆新能源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具有安全快充、耐宽温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能量密度低、成本高的缺点。而且,随着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锂电池技术不断成熟,钛酸锂电池技术实质上已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当初风头正劲时没能拿下;如今落寞负债,格力电器依旧义无反顾。两家公司突破重重阻碍才走到一起,前景如何尚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