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5月18日 星期一

儿时养蚕事

■文德一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5月18日   第 24 版)

  春争日、夏争时。

  翻土耕地、催芽播种、浇水拔草,接着便是追肥育苗,从新翻泥土的欢步中,在荷锄挑担的背影里,你能闻到油菜的花香。再看那田埂吐着胭脂红的豌豆苗,藕塘出水拔尖的荷叶,一切都是万物努力生长的节奏。

  农家妇女是无心踏青赏花的,光是扯草喂猪、洗刷做饭的家常事就满满当当,还得花点心思想出晒盐菜、扯春笋、做艾粑粑之类的小插曲,为家庭的一日三餐增添些意外的惊喜。

  天气暖了,祖母又思忖着孵养小鸡的事,将积攒的鸡蛋藏了起来,无疑打消了我馋嘴的念头。我也突然想起,去年夹在抽屉书本中的蚕籽,也可以孵化了,只需细心伺弄,就可以看到这些小生命的成长嬗变。大人们担心我沉迷养蚕,耽误了帮些农活,而且影响学习,免不了叽叽咕咕说上一通阻挠的话,但我还是暗自将饲养春蚕的事挂在心头。

  田畴蛙虫鸣,柳丝叶青青的时节,村庄院落光兀的树枝早已披上新绿,蚕宝宝主食的桑叶,也夹在其中伸开了嫩绿的巴掌。虽然家乡人从未把养蚕当成副业,可家家房前屋后都能找到零星的桑树。

  孵化蚕籽说来不易,养过蚕的同学告诉我,只需将蚕籽贴身于自己最温暖的胸前就行了。若是放在温度高了的地方会烫死,冷了又没效果,蚕籽不能沾水,时冷时热还会死在小壳里。我想,这与祖母天天关心母鸡孵蛋应该是一回事。

  心里急于养蚕,便偷偷将家里的棉被扯开一个洞,撕下一团棉花,再将粘贴在纸上的蚕籽包裹起来,藏在身穿内衣的腋下。大概一星期,展开棉花团中的纸片一看,黑芝麻大小的籽粒竟蠕动出一条条小生命。扯烂的棉絮被母亲发现了,自然是挨了一顿责备。  

  避开大人,我用火柴棒将蚕儿轻轻挑到一个小纸盒内,再去采来桑叶喂养。这些牙签尖一般大的小生命不声不响一天天长大,后来竞然长得白白胖胖。白天我去上学,放足桑叶,将养蚕的纸盒藏起来。晚上做完作业,在油灯下静静细看它们啃食桑叶,真如欣赏一群悠闲踱步在草原上的肥羊。心里甚至估摸着,以后多养一些,将茧子收集起来,用蚕丝做成棉被该多好!

  当然,养护春蚕也有失误的时候。有一天,我打开纸盒一看,蚕儿死了一大半,清理纸盒时,叶子下面不是星星点点的蚕沙(粪便),而是拉稀的粘液。同学告诉我,这是吃了湿漉桑叶的缘故。后来,我早起去采摘回桑叶,便用清洁的布片擦干再投喂,总算是安然无恙了。

  蚕宝宝壮实得通体透明时,便不再进食,一个个如同闭目诵经的老和尚,一副云水禅心的虔诚模样,从容淡定地等候脱胎换骨的生命超度。它们艰难地蠕动着,在纸盒选择一个角落,静卧下来,心无旁骛地开始吐丝,不知疲倦地编织成一个晶莹洁白的茧子。拇指般大的茧子成了它们躬身自省的“城堡”,直到将自己困守其中衍化成蛹,等待蜕变。最终,破茧后的蚕蛾交配产籽,算是走过了一个生命的轮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生命短暂,却用尽一生能量实现价值,这不正是人生应追求的境界么?如今想来,年少养蚕已成为脑海里时光逆行的往事,后来对“茧丝牛毛、作茧自缚、抽丝剥茧”这类词语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想起往昔养蚕事,仰望着融融的月色,静听《一晃就老了》歌曲,不禁辗转反侧:人生该好好回望来时的路,珍惜美好的时光,善待生命,不负韶华,奋力跨越未竞的征途。

  (作者供职于江西能源集团贵州矿业公司)

儿时养蚕事
水力打米机
第一次下井
午后的戈壁
倒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