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5月18日 星期一

水力打米机

■廖力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5月18日   第 24 版)

  家乡有座圆弧形的堤坝,至今还有治水、灌溉的功能。堤坝由条石组成,那些笨重的条石,被匠人开凿后砌于此。虽历经岁月沧桑,但条石上的凹凸纹路依旧清晰可见,只不过多了被河水冲刷腐蚀的印记。

  听父母讲,堤坝大概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年修坝的场面热火朝天,很多家庭全员出动。除了修坝,在堤坝的侧下方还修建了一座房子,里面装有一台打米机,专供村社打米。

  如今的打米机,几乎全是电动机器设备,但在那个电力匮乏年代,农村村社基本不可能奢侈到消耗电来打米,更不会用宝贵的石油。于是,有人提出用水力打米。

  水力打米是否可行,村社的人们展开了大讨论。在修与不修的问题上,争论在村社发酵。最开始遭到多数人反对,他们认为,水这么柔软的东西,怎么打米,简直是天方夜谭。村社干部顶住压力,邀请县城的工程技术员来村里实地考察、论证,得出了可行的结论。尽管有权威人士的科学论证,有些人信服,有些人依旧半信半疑。尽管村社中依然有质疑的声音,工程最终落地实施。

  理论需要实践来检验。筑坝、修房,村社还挖了一条暗渠。这条暗渠有坡度,从高往低通向房子,连接被堤坝截断的上下河流。坝筑好后蓄水,水位逐渐升高。

  村社人都盯着大坝,一边观察堤坝的承受能力,一边迫切想知道能否真能水力打米。那天,河水终于上升到暗渠的进口处,直至淹没进口。有较大的高低落差及足够的水流,冲击机器的涡轮旋转,涡轮通过皮带带动长轴,长轴通过皮带带动打米机,富有节奏感的轰鸣声喷薄而出、连续不断……那天,两岸村社的人都来看水力打米机,现场欢腾起来,大家喝彩、鼓掌、握手……质疑声从此烟消云散。

  有一次,母亲带着我,挑了一担稻谷去河堤打米。年幼的我当时压根不知稻谷倒进机器变成米的原理,只觉得稀奇和疑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为何打米机下有源源不断的水。后来上了学,才从书本中得到答案。

  从古代舂米,到使用水力,再到用柴油和电力,村社人打米愈发方便快捷。水力打米机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其清洁、无污染、节能的优点与当下绿色环保的理念是吻合的,也充分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能量的智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如今堤坝下那座房子已成断垣残壁,守护打米机的作坊人也离开了人世,但那堤坝还在,那条暗渠还在,水力打米机的历史记忆也还在。

  (作者供职于中铁物贸集团成都分公司)

儿时养蚕事
水力打米机
第一次下井
午后的戈壁
倒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