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20年02月17日 星期一

铜川煤矿矿区产业转型六题待解(资源城市转型)

■白朝阳 姚远 《 中国能源报 》( 2020年02月17日   第 15 版)

  作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铜川煤炭产量曾占陕西省煤炭总产量的70%,多年来为国家和陕西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煤炭产业的长期发展,形成了一批远离城市主城区、矿工及家属占城镇人口比重较高、经济社会功能完善的独立工矿区。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部分矿区由于赋存条件差、开采成本高、煤质差以及资源枯竭等因素,导致成本倒挂、亏损严重,转型发展困难重重。如何有效应对经济大势,推动矿区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已成为全市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煤炭开采成本高。铜川煤炭产业经过长期高强度开发,普遍存在资源接续紧张、煤层埋 藏深、开采条件复杂等问题,煤炭生产成本特别是人力资源成本较高,不具竞争优势。目前,铜川矿业公司等省属企业吨煤开采成本约在260元左右,销售价格在320左右;区属企业吨煤开采成本约在270元左右,销售价格在300—330元左右。而同期山西、内蒙、新疆吨煤生产成本约在130—220元、80—180元、50—120元。煤炭开采条件和成本处于劣势,也对煤炭下游深加工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承载优势不明显。大部分矿区虽然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但远离市区,且地域狭小多为山地丘陵地点,相对于董家河、坡头等新型产业园区,地域、政策、配套设施等比较优势不足,难以满足新兴产业落地。虽然一些矿区近年来也实施了一系列转型发展项目,但由于信息不够通畅,调研论证不够,导致项目规模小,缺乏核心竞争力,议价能力弱,无法实现盈利。

  三是矿区发展制约多。受资源枯竭、产业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制约,发展动能不足。已经破产下马的煤矿,由于项目资金跟进不够,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滞后。年轻力壮的煤矿工人转岗分流,独自一人或携家带口走出矿区。 剩余的煤矿工人技能单一,受教育程度低,且年龄普遍偏大,这些煤矿工人交由地方管理后,给地方发展带来极大压力,社会矛盾凸显,转型发展举步维艰。

  四是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铜川积极争取三供一业、去产能资金奖补、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等政策措施支持,帮助铜川矿业公司等重点煤矿企业实现了减负前行。但矿区特别是破产下马矿区在环境治理修复、棚户区改 造、基础设施建设和转型发展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目前矿区布局 的很多新产业、新项目受政策、资金以及专业人才的限制影响较大, 转型发展任重道远。

  五是闲置资产盘活难度大。矿井关闭后,设备物资、土地、房屋等资产大量闲置。受人员流失、独立工矿区等地域限制,房屋、土地、井巷等大量不动产都难以得到有效盘活。且矿井关停后,无收入来源,但每年还需缴纳闲置的土地、房产等契税,加之地面构筑物拆除、环境恢复治理、留守资产看护人员薪酬等费用仍需巨额资金投入。

  六是市场竞争力不足。铜川煤炭深加工主要在洗精煤方面,且起步慢、发展晚,精深加工产品少,同质化严重。随着国家在安全生产方面要求越来越严,中小型煤矿企业在矿井建设、生产和维护方面投入资金越来越大。加之受传统工业转型、页岩气等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以及国家治污降霾政策影响,市场对煤炭需求逐步降低,煤矿企业“外部压力”与“内部矛盾”相互作用,企业无心、也无力过多投入,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日益突出。

  (作者供职于铜川市资源型城市转型推进中心)

资讯
煤炭行业打响复产保供战
青年志愿者“疫”线展担当(图片新闻)
铜川煤矿矿区产业转型六题待解(资源城市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