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中国红辉映圣克鲁斯河畔

■本报记者 赖小风 特约通讯员 王冠 李继红 《 中国能源报 》( 2019年10月28日   第 27 版)

  广袤无垠的巴塔哥尼亚高原,狂风呼啸,放眼望去苍茫如大漠,圣克鲁斯河像一条晶莹的玉带镶嵌之上。当地时间10月20日深夜,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以下简称“葛洲坝集团”)承建的孔拉水电站现场,葛洲坝集团工人正操作着重型机械设备有序开展工作,打破了这片人迹罕至高原的宁静。

  集装箱办公室

  夜里12点半,忙碌了一天的陈志进刚刚从工地回来,脱下厚重的红色防风服和防风眼镜,准备洗漱。他在项目部开展的“决战四季度全力冲刺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劳动竞赛中,担任孔拉克里夫大坝生产督导组、辅企建设督导组、员工综合培训督导组的副组长。现场繁忙的劳动生产,项目部绝大多数同事和他一样,经常半夜12点才能回到营地。

  屋外狂风拍打着集装箱砰砰作响,“在这里,体重太轻的话,出门可能会被风刮回国。”陈志进打趣地说完便掏出手机回复国内的工作信息。打开房间大门,星星点点的灯光从简易的集装箱中透出,就在这集装箱内,几百名葛洲坝人和上千名阿根廷籍员工驻守在这里。

  孔拉水电站总容量131万千瓦,是中国目前对外承建的最大在建水电站项目,也是世界最南端的水电站项目。

  除了项目现场的工作,项目人员还需要经常与国内进行工作上的沟通,但阿根廷和中国隔着11个小时的时差。“一般都是白天忙生产,晚上忙国内各项工作的状态。”陈志进补充道。

  铆足干劲建“粮仓”

  尽管孔拉水电站本身意义重大,但工程建设的路途走得并不顺畅。早在2013年,由葛洲坝集团牵头,中阿双方共同参与组建的联营体就已经中标, 2015年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但经过近两年环境评估认证,项目于2017年10月才恢复施工。

  项目周期的拉长,并没有消磨葛洲坝人的工作干劲。当地进入春季以来,项目施工现场不断受到大风影响,出现连续极端天气,砂石系统安装出现了极大的难度。

  砂石系统是工程建设的“粮仓”,为了保证生产,项目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克服了天气寒冷,大风等困难。今年10月8日,随着监理工程师Antonio Sabatini先生发出砂石系统启动指令,一条条皮带高速运转着,砂石原料沿皮带不断向前,整个场面井然有序,拉巴朗科萨水电站砂石系统整体调试完成并投产,并且额定生产能力达每小时500吨骨料,充分满足混凝土生产和大坝填筑骨料需求。

  今年以来,项目部克服了众多困难,孔拉水电站工程建设已初步具备了大规模启动条件。

  全力奔跑促生产

  “要论国际项目与国内项目的区别和难度,就是外部环境问题。外部条件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孔拉水电站项目负责人何雄飞解释道,“除了不可控因素,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 面对重重压力,何雄飞顶着压力,发出“决战四季度”的号召。

  “现场各区域员工劳保着装、设施防护、道路行车安全等落实良好。”

  “两个水电站场内起重、高空作业均控制良好。”

  “两大坝填筑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大坝质量良好。”

  ……

  工作群里,相关工作组不断汇报最新工作动态。

  截至目前,联营体项目部2069名员工,610台(套)自有设备正全力推动四季度生产。

  孔拉水电站是中阿两国政府合作重大项目,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南美的延伸。一直奔跑的葛洲坝人致力于将孔拉水电站打造成中阿两国企业合作的典范工程。

站上冈仁波齐的“钢铁羊”(新闻特写)
中国红辉映圣克鲁斯河畔
这个电厂真有范儿
海外资讯
电力明珠闪亮印尼新首都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