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凛冬话大雪

■梁永刚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12月10日   第 24 版)

  作为入冬后的第三个节气,大雪有其独特的意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这样描述的:“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群芳谱》则称大雪“言积寒凛冽,雪至此而大也。”《三礼义宗》记载:“十一月,大雪为节者,行于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

  进入大雪时节,气温下降,天气更加寒冷,降雪的可能性也更大了。特别是我国北方及黄河流域一带陆续大范围降雪、积雪,“故以大雪命节”。

  古人将大雪节气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由于天寒地冻,鹃鸥被冻得瑟瑟发抖,叫不出声来;此时阴气最盛,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求偶;冬季百草枯萎,但一种叫“荔挺”的小草,却与众草的生长规律不同,每年到了大雪节气,因感到阳气的萌动而发出新芽。

  古人认为,雪水从天而来,凝天地之灵气,是上天的恩惠,故而将其誉为“天泉”。而且,雪还是吉祥如意的征兆,一是因为雪通体透白,无暇至纯,是圣洁的化身,有纯洁和美好的寓意;二是雪乃过冬庄稼的“保护神”,在其庇佑和滋养之下,一地庄稼得以茁壮成长。农谚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的农谚。积雪覆盖大地,还可以冻死一些在地表越冬的害虫,可以保持地面以及作物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温。同时,雪融化后又增加了土壤的水分和氮氧化物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需;三是雪能净化空气、杀灭细菌,乃一剂良药。民间有用雪水治疗火烫伤、冻伤的单方,凡因上火而致的双眼红肿,用雪水洗浸可消热散肿,煮沸雪水缓缓饮下,还可使醉酒者清醒神志。就连《红楼梦》中冷香丸的配方中,也有一味雪水。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腊雪甘冷无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瘟疫。从中医角度看,水为阴,雪为阴中之阴,能清热祛火,且有解毒排毒之功。雪色洁白无瑕,入肺经,善解肺经毒火邪热。雪化为水,水入肾,又有益肾养阴的作用。

  大雪时节,阳气入里收藏,阴气旺盛,白天变得更短,逐渐衰微的阳气也是一日少过一日,大雪之后的一个月可以说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月份。“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矣”,雪花是天地积阴的结果,因此自然造化本身就带有“阴”的气象。古人认为,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民间流传着“冬天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所以从养生角度出发,大雪节气是进补调的大好时机。尤其人体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有助体内阳气升发,减少疾病,又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将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

  但是,进补不是一味地补充有营养的食物,而应根据地域、天气吃不同的食物,也就是通常说的“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北方地区的冬季干燥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肉等,补充身体元气,增加御寒能力。如果天气持续干燥,还要在滋补时增加冰糖、百合等甘润的食物,以起到“灭火器”的作用,防止身体上火。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温暖得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比如鸡、鸭、鱼类。而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冰糖为宜。 

  (作者供职于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戈壁滩上人和树(一线故事汇)
宝泉岭
凛冬话大雪
榆面饸饹香
故乡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