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角茸村的“老朋友”

马莎 周志旺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9月03日   第 24 版)

  香格里拉纳帕海湿地中段,有个叫角茸的藏族村,村里有台生产于1962年的老变压器已运行了半个世纪。 2009年农网升级改造,角茸村的木电杆全部换成了水泥电杆,但这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却留了下来,继续运行了9年之后,最近才光荣“退役”。

  改革开放40年来,角茸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围绕纳帕海做起了旅游生意,重新修建了藏房,水电路直接通到家,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而这台老变压器,参与、见证了电力在香格里拉的发展变迁。

  作为香格里拉纳帕海草原的一部分,角茸村草原辽阔,水草丰美,全村村民大多以发展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村民拉茸今年已经66岁,是土生土长的角茸村人,说起这台变压器如何在角茸村“安家”,不善言辞的拉茸一下打开了话匣子:“这台变压器可是用40多头牦牛和马匹换来的呢。”

  上世纪60年代,中甸县(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县)一共有三台变压器,是“雪山雄鹰”民兵英雄七林旺丹为家乡发展专门购置的,一台在东旺乡新联村,一台在小中甸乡麻风村,一台在中甸县修分厂。1971年,当时的角茸村公社用40多头牦牛和马匹从中甸县修分厂换回了这台变压器和电线。

  在拉茸记忆中,变压器运到村里安装那天,村民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那阵势比过“藏历节”还热闹。当时水电局派来三个技术员安装,角茸村也派出了20多人分成三个班组配合。

  “电杆用的木料都是用牦牛从山上拉回来的。”当时只有19岁的拉茸也参与了变压器安装。“我们挖洞、拉杆,用了六天时间才干完。通电的那一刻,看着灯泡亮起来,除了高兴就是好奇啊!电,那时候还是个稀奇事,村民们以往都是靠酥油点灯,这电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我琢磨了一个月都没琢磨出名堂来,后来多方打听才知道,电源是从汤满河电站接来的。”

  变压器在角茸村安了“家”,角茸村村民的生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前,我家五口人挤在只有十几平米大的土坯房里,吃的是荞面和洋芋和在一起的面团,过年的时候才能分到一小点肉,鞋子裤子都没得穿,不怕你们笑话,我八岁的时候才穿上裤子。”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拉茸眼角泛起了泪光,“那时候是真苦,角茸村的村民都没见过大米,因为要公社派人拿青稞、洋芋到大理、保山等地去换,太不容易了。”拉茸23岁的时候,家里才盖起了木制的新房,可是一到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新房里,透过酥油灯昏暗的光影,还是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1978年以后,生活逐渐好了起来,村民们分了土地,种起了青稞,养起了猪牛,过年过节慢慢有了肉吃,酥油灯也被电灯替代。“以前打酥油是用木桶手工打,要一整天才打完,耗时耗力,现在买了电动的不锈钢牛奶分离器,插上电,几分钟就制作完了。”拉茸说,有了稳定可靠的电力,生活方便多了。

  近五十年来,这台变压器从未出现过故障,连一颗螺丝都没换过。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供电所多年来的精心呵护。

  大中甸供电所负责为角茸村供电,在副所长格桑单增眼里,这台变压器虽然耐用,但变压器油需每年换一次,运行费用较高,损耗较大。格桑单增曾多次建议村委会尽快换掉变压器,但村民们舍不得,任他磨破嘴皮子,大家就是不答应。因此,经过两轮农网改造,角茸村线路、电杆、电表全部换新,唯独这台变压器依旧坚守。

  为了保障变压器正常运行,格桑单增和同事们没少费功夫。每到特殊天气,他们便会来巡视设备,监测负荷是否过载;偶遇断电等突发情况,他们更会及时抢修,恢复供电。

  如今,这台变压器静静地安置在村活动室,闲暇之余,村民们都要来看看这个陪伴了他们半个世纪的“老朋友”。

  “虽然这台变压器下岗了,但因为它的到来,角茸村有了稳定的电力,随着农网改造不断升级,角茸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角茸村小组所在的尼史村村支部书记肖建华说,如今,村里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角茸村依托纳帕海自然保护区发展起了乡村旅游,由村里组织动员,村民们不再仅仅依靠放牧来维持家庭开支,纷纷盖起了客栈,办起了农家乐,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腰包鼓起来的同时,也为纳帕海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出了一分力。

  2009年以来,迪庆电网两轮农网升级改造,累计投入7.97亿元,新建和改造了20千伏及以下线路1696.64千米,新增配变1037台。

  角茸村现在一共有41户表,电量每月达一万千瓦时左右,是改造前的近8倍。世世代代依靠农牧为生的村民们,大多和拉茸一样,搞起了草场旅游,家里也添置了电视机、电冰箱、电饭锅,就连神龛上点的灯也由酥油灯换成了电灯。

  (作者供职于云南电网公司)

角茸村的“老朋友”
6小时抢修
清水有葵(一线故事汇)
细辨同音词(二)(杂谈文字功)
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