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6月05日 星期一

原油期货脚步渐近

■本报记者 渠沛然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6月05日   第 14 版)

  日前,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最新消息称,为进一步做好开展原油期货上市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决定自5月31日起,会同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各会员单位开展全市场仿真测试。在此之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官方网站发布《关于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原油期货业务规则的通知》。经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还发布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细则》、《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结算细则》等11个业务细则。

  “上期所”此次官网发布通知并明确提出相关业务细则,意味着中国原油期货脚步渐近,蓄势待发。

  量体裁衣

  近年来,国际油价金融属性大幅增加,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国际油价波动性增强,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高,加大了经济运行的风险,尽早上市原油期货,“争夺原油定价权”的话题从未间断。从通知中也不难发现,原油期货选择“因地制宜”,具有不少中国特色。

  与其他地区原油期货不同,中国原油期货交易品种选取了中质含硫原油。“这是因为该类品种的原油资源相对丰富,是中东原油的主要品种。更为重要的是,中质含硫原油也是中国进口原油的主要品种,中国约60%、日本约85%的进口原油来自中东,使用率较高。利用期货市场形成该类原油的价格基准,不仅符合亚太和远东区域市场的实际,也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一位不愿具名的石油交易所业务总监对本报记者说。

  中石油规划总院经济所所长徐东则指出,目前欧美两个原油期货作为轻质低硫原油的价格基准,地位稳固,而中质含硫原油尚无权威基准市场,可以通过错位竞争建立价格基准市场,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取定价权和话语权。

  “中国原油期货采取‘曲线救市’的策略,规避了与WTI和布伦特两大轻质低硫原油期货的‘正面冲突’”。卓创资讯原油高级编辑高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除避免针锋相对之外,随着轻质原油供给过剩加剧,亚太地区炼油技术的提升,中质含硫原油相比轻质原油将更具经济性和吸引力,符合市场发展趋势。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样一种分步式和渐进式安排,既可以倒逼国内油品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推动国内原油、成品油市场化改革深化,又能给国内原油市场改革提供相对宽松的缓冲和调整时间,不断积累石油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管理和运营经验,持续推动油品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高中国石油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欲速不达

  徐东指出,中国原油市场相对封闭、政策法规相对不完善等问题,都将制约中国原油期货的发展。至于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品种以及争夺原油定价权等“宏伟目标”,不可操之过急,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国内原油市场化与原油期货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上述业务总监指出,国内期货交易品种在国际市场交易量足够多,但拥有话语权的品种几乎为零,话语权和交易量不成正比。成功的期货品种关键在于有现货市场的支撑,这恰恰是中国原油市场,尤其是自产原油市场的短板。“现货市场不活跃,国内参与原油买卖企业的数量和总交易量受限。因此国内企业对于原油期货还要有适应和学习的过程。民企如何把控风险,如何套保而不是投机,还需要市场后续培育。”上述业务总监补充说。

  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自1974年以来,各国约有近50次以上试图推出石油期货的努力,成功率约为20%。具体到亚洲原油期货合约,日本、新加坡和印度都曾尝试,但均没有成功。据统计,过去15年,世界各期货交易所针对亚洲市场上市过的原油期货相关品种共有16个,目前只剩下3个,个别惨淡经营,这反映了原油期货市场的复杂性和严酷性。

  此外,俄罗斯争夺国际原油定价话语权困境值得借鉴。徽商期货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邵奇认为,多年来俄罗斯一直试图建立和布伦特原油形成竞争的原油期货市场,希望用卢布作为交易货币,但面临困难很多,其中一些问题也是中国市场在遭遇的,比如中游管网公司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网独立,上游供应商依旧高度垄断。俄罗斯油气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

  “中国原油期货的推出,势必会丰富市场投资,为国内资金配置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作为金融产品,也将丰富国内生产企业的经营手段,应对市场的潜在风险。但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期货品种,原油期货未来发展任重道远。”高健说。

  徐东认为,搞好原油期货市场非一蹴而就,必须和金融市场及其他衍生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联动形成复杂而有机的生态系统,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石油金融一体化,未来随着油气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将助原油期货一臂之力。

原油期货脚步渐近
资讯
跨省天然气干线公布财务数据
打通管网信息共享“最后一公里”(微评)
河南油田防微杜渐查安全隐患(图片新闻)
揭开氢气管道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