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4年03月24日 星期一

他是雷锋生前战友,他的家风是像雷锋那样做人,他的孩子们也在像雷锋那样做个好人。人家是“官二代”、“富二代”,他们却是“学雷锋二代”——

雷锋精神在电力家庭三代接力

本报特约撰稿 李振江 本报记者 贾渊培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3月24日   第 28 版)

  “雷锋的故事要给儿孙们一直讲下去,咱们许家做人要像雷锋那样本分、做事要像雷锋那样踏实。”这是河南省邓州市电业局退休职工许金胜传给子女的家风。

  许金胜是雷锋生前战友,今年73岁的他,1958年从邓州入伍到沈阳军区,和雷锋同在一个连队服役2年。退伍返乡后,许金胜50年来一直把学雷锋作为自己和子孙的信仰……

  30多年来,许金胜爱“挑”活出了名

  许金胜在邓州市电业局做过抢修工、抄表工、收费员、变电维护工。30多年来,许金胜爱“挑”活出了名:有了任务他要先挑重的、脏的。

  在女儿许俊亚和儿子许锋的记忆里,父亲是个不着家的忙人,他不是在施工现场就是在为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帮忙。

  许金胜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和家人一起讲雷锋的故事。最爱给儿女们拉二胡,演奏军旅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可以说,儿女们是听着雷锋故事长大的。

  “我把雷锋故事讲给儿女听,是希望家里形成一种好风气。”许金胜说,他的孙辈们也不例外,也必须用实际行动学习雷锋。

  子女长大后工作渐忙,回家渐少。儿孙绕膝的许金胜就经常教育儿孙要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

  如今,为小孙女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伴奏是许金胜最喜爱的娱乐。

  儿子叫许锋,是父亲特意起的名

  “我叫许锋,与雷锋的‘锋’同字,是父亲特意起的名。”提起自己的名字,许胜金的儿子许锋自豪地说,“雷锋影响我家已经不止两代人,我是听着雷锋故事、唱着学雷锋歌长大的,现在我的孩子也是。虽然我从未见过雷锋,但父亲不时的描述,让我对他倍感亲切。雷锋的思想、品德、行为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心里。”

  39岁的许锋是邓州市电业局罗庄供电所安全员,他的妻子在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分行上班,两人相距70多公里。有人劝许锋申请到穰东镇工作,那里紧挨南阳,离妻子近些,但许锋从来没向组织提过这一要求。

  “我们供电所很多同事都离家较远,我不能搞这个特殊。我的妻子也是大家庭的一员,她很理解雷锋精神,总是默默地支持我。”

  从业17年,在妻子和父亲的支持下,许锋兢兢业业,无论哪个用户反映用电有问题,他都积极上门解决。村民抗旱浇地、盖房子用电,他都要去现场帮忙。今年春节前后,在罗庄镇返乡农民工家中,经常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人家是官二代、富二代

  俺却是‘学雷锋二代’”

  “气压0.48兆帕,正常;黄相与下引线连接处温度3摄氏度,正常……”戴着眼镜和安全帽,手拿测温仪和记录簿,和队友仔细地巡视设备,这是3月9日下午,许金胜的女儿许俊亚工作时的一个场景。

  许俊亚所在的邓州市电业局湍州操作队负责着8座变电站和两个10千伏开闭所的检查维护工作,日复一日的巡视设备、检查隐患、倒闸操作,单调而平凡。越是逢年过节,她们越要坚守岗位。

  初春的天气依然寒冷。笔者跟随许俊亚来到开闭室时,一进门就像掉进了冰窟里。原来这里冬冷夏热,夏天温度能高达40摄氏度,每次巡查时都要反反复复地进出透气。许俊亚说:“工作辛苦不算什么,最难受的是逢年过节和刮风下雨天,人家都放假回家团聚了,但她们必须在队里时刻待命。 ”

  “想过申请换岗,多陪陪家人,但父亲是我坚守岗位的最大支持者。”

  人到中年,许俊亚成了操作队的中坚力量,她帮着孩子小的姐妹代班,帮着年纪大的队员巡检,协助新入职的同事熟悉业务,工作之余还要参加电力雷锋营的活动,队员们戏称她为“学雷锋二代”。

  “人家都是官二代、富二代,俺却是‘学雷锋二代’”。许俊亚爽朗地笑道。

  2003年,许俊亚和哥哥许锋同时加入电力雷锋营,像父亲那样成为编外雷锋团的一员。他们虽然没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成了电力系统闪闪发亮的螺丝钉。

四朵巾帼之花呵护电力“大动脉”
资讯
姜堰供电践行
“你用电·我用心”(关注)
商帮故里袁锡乔 扑下身子“护电人”
雷锋精神在电力家庭三代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