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黑生绿”的产业蝶变

——江西新余矿业成功转型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陈栋栋 | 江西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20期)

    翻看公司去年的财务数据,江西新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余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庆贺难掩欣慰。

    2018年,新余矿业终于走出了低谷,赢得了5年来的首次扭亏为盈,迎来了转型项目落地的新希望。

    新希望源于一场艰难的转型。在罗庆贺的主导下,营收几乎完全依赖煤炭产业的新余矿业“壮士断腕”,告别煤炭主业,踏上了一条多元化发展之路。

    新余矿业2018年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考核利润563万元。其中,煤炭营收占比为33%,光伏营收占比为45%,医疗经济营收占比为22%。从数据看,其营收的约67%已经来源于非煤业务。

    曾经“一煤独大”的老牌煤企,如今主要营收却是与煤毫不沾边的非煤行业,走出了传统煤企改革突围的新路子。

    重压之下的转型路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摆在罗庆贺面前的问题足以使他忧虑重重。

    新余矿业成立于2007年,当时,按照江西省关于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由一局(英岗岭矿务局)五矿(天河煤矿、花鼓山煤矿、八景煤矿、大光山煤矿、棠浦煤矿)整合组建而成。

    在不知情的人看来,这是一组华丽的数字,然而,其处境却是掩不住的尴尬。

    在新余矿业组建之初,企业亏损超1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1.37%。当地人甚至称之为“丐帮”,各矿普遍资源枯竭,亏损严重,社会负担重,经营惨淡。

    当时,有领导班子成员说,摊子这么大、历史遗留问题这么多,谈谈宏图还行,真枪实弹干起来,局面可能控制不住。

    2009年11月,罗庆贺接过了这个担子,就任新余矿业总经理。

    他坦言,自己当时确实很犯愁,“当时基础确实差,第一没有好的资源,第二没有主打产品,第三经营非常惨淡,第四人多效益低效率差,再加上安全压力、维稳压力、经营压力,倒逼你要去求发展、求生存。”

    还有一个理由,让转型之路更加不可逆转。

    煤炭曾是新余矿业的主营业务,然而,短短几年后,资源短缺却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巨大瓶颈。

    煤矿去产能是政策要求,也是时代难题。

    2016年开始,新余矿业执行国家政策,深入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对公司的22对矿井实施关井闭坑。

    去产能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人”,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关系着数千个家庭的就业。数量庞大的减员分流,既不能不负责任地向社会“一推了之”,也不能不分类别地搞“一刀切”,妥善安置职工是绕不过的“坎”。

    “不求大、不求全,不怕小、不怕散,忍辱负重,没有一次关井是轻松的。”罗庆贺直言。

    越是难办,越要办好。面对关井闭坑的安全压力、妥善安置职工的现实压力,新余矿业一班人精心制定去产能工作方案、关井闭坑安全技术措施、妥善安置职工方案,稳步有序实施。

    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罗庆贺一班人深入开展“进千家门、知千家情”活动,登门入户,面对面做工作,讲清形势,说透政策,经过艰苦努力,不仅实现了安全关井闭坑,同时还妥善安置分流职工5500人。

    去产能完成后,新余矿业从组建时的23对矿井、1.7万职工,历经改革发展、产业调整,有序退出一批亏损严重的非煤企业,去产能关井闭坑22对矿井,减员分流1.5万职工。

    2019年1月18日,新余矿业迎来新一轮的国企改革,江西省投资集团与江西省能源集团战略重组,新的集团实施板块管理的统一部署,新余矿业的花鼓山煤矿也划入煤炭板块统一管理。

    23对矿井,22对退出,一对划转,整个企业资产规模大幅度缩水,产业严重空心化,保生存、活下来成了首要命题,倒逼着企业要搞项目谋发展。要说压力不大,那是假的。

    罗庆贺直言,“我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前面是万丈深渊,后面是重兵压境,唯有自己救自己,方能冲出去才有活路。” 

    转型从光伏发电开始

    面对资源型企业转型这一绕不过去的“必答题”,凭借敏锐的政策嗅觉,罗庆贺看准了光伏发电行业。

    搞好光伏发电产业也绝非易事。他直言,攻坚光伏发电也是有着千难万难的过程,但有一条原则“就是要利用废弃矿山、工业广场、现有土地和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支持”。 

    新余矿业抓住赛维集团总部就在本市的地缘优势,以及公司关闭矿区地处丘陵荒坡的地理优势,决定转型光伏发电项目。

    为积极抢抓光伏发电的“风口”机遇,从2015年6月开始,新余矿业用一年半时间建成4个光伏电站,实现盈利近6000万元。

    煤矿可以说停就停,但要对矿山开发遗留下来的煤矸石堆、废弃矿坑进行生态修复,才是真正的考验。 

    对于拥有50年采煤历史的新余矿业来说,煤矸石的存量巨大。如何变废为宝,有效利用?

    江西省投资集团提出“大能源大环保”的双核发展理念,给了新余矿业一把转型发展的“金钥匙”。

    罗庆贺决定打造智能化新型机砖项目,充分利用新余矿业旗下的英岗岭矿务局(下称“英矿”)500万吨煤矸石的资源优势,变废为宝。

    “传统黏土砖厂会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严重。早些年国家就出台文件,要求彻底关闭黏土砖厂。但页岩砖和以工业固体废渣等为原材料的砖厂, 不仅能废物利用,还对保护土地、环境和节约能源大有好处。”新余矿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计爰启介绍。

    英矿砖厂负责人介绍,为避免沿用传统分拆采购模式带来成本高、效率低问题,英矿砖厂年产1.6亿块拆标烧结多孔砖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模式,由湖南中润窑炉有限公司承建,江西众恒机械有限公司总负责。

    如今,英矿砖厂已经投产出砖,这种砖硬度、强度、保温隔热都高于普通页岩砖,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计爰启算了一笔账,新余矿业使用废弃矿山废渣生产出来的煤矸石页岩烧结多孔砖,日产50万块,一年1.6亿块,可实现年利润1000万元以上。

    而对于原本以为就此败落的矿区,新余矿业的选择是“迎难而上”进行矿山修复,对各煤矿闲置土地进行全面梳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保障产业转型用地。 “要守得住阵地,发挥出效益。”新余矿业发挥闲置土地资源优势,让土地资源溢价增值。立足于八景煤业所在的风口,新余矿业的一个10兆瓦的风力发电项目已经开工。

    “对于闲置土地优势片区,能够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充分利用开发。目前我们依托下属建安公司,利用自己的原有土地,开发‘红梅一品’房地产项目。”罗庆贺说,“从集约用地来说,许多厂矿区域面积很大,单纯复绿不但成本高,也浪费了土地资源。新余矿业在矿山治理中并没有单纯复绿,而是‘宜林则林、宜建则建’。”

    据介绍,公司已与安福县、广东龙浩集团合作,就大光山矿区188亩商居用地基本达成共识;推进新余城东开发区绿源工业园100亩商居用地开发,推进八景矿区、英岗岭矿区土地开发,加大招商合作。

    从“井下”到“地上”

    在多元化转型探路中,新余矿业形成了系列优势:清洁能源、绿色建材、土地开发等等。

    善网者谋其纲。煤炭产业调整、进军光伏发电产业、打造循环经济、做好土地储备等一系列“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举措,为企业带来的变化都清晰地昭示着,唯有转型升级,企业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8年,新余矿业实现了自2013年煤炭市场“跌跌不休”以来的首次扭亏为盈。

    “生于艰难兴于搏”。从黑色到绿色,从井下到地上,新余矿业转型发展初具规模。

    截至2018年底,新余矿业共实现利税10亿元,妥善安置职工10000余人,7000多户职工家属进城入住,转型发展卓有成效,新旧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

    新的项目,新的岗位。企业提供平台,员工主动适应,发挥所长。有了新的奔头,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振奋,员工逐渐理解了企业难处,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道理,干事创业的氛围更趋浓厚。

    新的产业,新的面貌。公司导入全新的运行机制,升腾起生存发展的曙光。

    罗庆贺所领导的新余矿业的多元化转型之路,仅是大变局中众多煤企试图破茧重生的一个缩影。

    “传统矿企转型之路任重道远,我们还在进行当中,还要不断前进、不断总结。”罗庆贺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尝试,不断挖掘内部潜力,不断提升企业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的能力。”

四家车企“破产”传闻背后的真相
房地产还有“金九银十”吗?
提前造势抢C位 京东11.11的主场野心
“黑生绿”的产业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