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坚持把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用党建优势加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为高质量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汇聚宛城组织动能。
抓覆盖建组织精细管理无缝衔接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力量所在。宛城区全面推行党建引领全科网格治理模式,将党的组织优势、群众优势深度融入网格中,构建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治理机制,大力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织密组织体系。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联合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体系,在中心城区53个社区内优化设置556个网格,成立小区网格党支部367个、专属网格党支部194个,设置楼栋党小组1256个;同步搭建“街道—社区—专(兼)职网格员—楼栋长”服务架构,择优推选出1571名专(兼)职网格员,按格定人,打桩定位。
科技赋能提效。搭建宛城区全科网格智慧信息平台,因需开发每日例访、夜间巡逻、重点整治模块;强化落实“五清五报”“日收集、快办理、周反馈、月通报”制度,网格员每日例行汇总线索,简单问题就地解决、复杂问题逐级上报、街道兜底分流处理、一周之内反馈结果,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牵头调度、跟踪问效、每月总结通报,目前已注册下载6900余人,有效化解居民“微诉求”1.7万余件。
延伸服务链条。深化落实“社区报到—岗位认领—服务评价”机制,对市、区155个联建单位、655名市直和1358名区直报到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合理划分责任区,充实网格力量;推行“党建+网格+N”服务新模式,探索打造黄河社区第三网格党群服务站,整合党务政务、基层治理、社会服务资源,设置矛盾调解、多方议事、创客空间、暖“新”驿站等功能区域,持续提升基层治理阵地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因需联求实效互融共促纾困解难
城市基层治理头绪多、任务重,宛城区积极推动全域党建工作理念落实落细,使隶属不同层级、承担不同职责、掌握不同资源的党员通过互融共建形成紧密联系的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纾困解难促发展。
在治理上求精度。老旧小区、无主楼院、背街小巷、大型市场是社区治理难点和城市提质重点,宛城区坚持因需而建,将物业管理缺失的无主小区楼院、秩序混乱的农贸市场作为重点整顿对象,联结“工作链”上住建、城管、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单位,变“配角”为“主角”,通过主管单位责任落实、成员单位资源到位、居民自治能力强化来推动问题高效解决。
在运行上求准度。将违章建筑、违规经营、飞线满天、杂物堆积等社区治理痛点与联席会商、“三会一课”制度紧密结合,按照“街道划重点、社区找问题、小区查根源、单位供资源、居民重参与”五步法,通过议题共商、难题共解、信息共享来逐项攻克;区级牵头建立了符合全域党建特点的程序标准、运行标准、活动标准、考核标准、保障标准,严格落实目标考评、结果运用等机制,确保工作互联互通、活动全程纪实、考评及时反馈、作用长效发挥。
在工作上求实度。解决问题是全域党建助力城市基层治理的主方向。外贸家属院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电网公司、区住建局、区公路局等单位共同努力下,小区展新颜、居民笑开颜;拆墙透绿联合党支部成员下沉一线,协调指挥,仅用5天为孔明路与校场路口新增4000多平方米绿地面积;汉冶街道组建了由街道、社区、市场监管、市场开办方单位组成的老庄农贸市场联建党支部,通过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一举改善了占道经营、秩序混乱的旧面貌;五里堡街道黄河社区老旧楼院改造工作联合党支部整合资源,共联共建,有效解决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单位多、沟通协调难的困难,32个老旧小区改造顺利推进。
强引领优服务疏通治理细枝末节
宛城区以党建引领小区“红色物业”创建为突破口,将物业服务管理有效融入基层治理,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章立制“管好家”。引导物业服务企业优先招聘退役军人、退休党员,通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把“隐形党员”“口袋党员”找出来,积极推进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物管会)建立党组织;逐步实现物业企业管理层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业委会中党员比例均达到50%以上;牵头建立由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加的三方联席会商制度,每周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矛盾,跟进订单式服务;对16家暂不能建立党组织的物业服务企业,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实现“物业服务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
打造红色“好管家”。以两新组织党建“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大力实施“红色物业”骨干培养计划,把积极要求进步、工作能力强、深受广大业主信赖支持的物业企业骨干吸引到党组织中来,以树典型带动壮大“红色管家”队伍;大力开展以提质增效、优化服务为主题的“我是党员、向我看齐”“企业发展、你我同行”等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把物业企业党员打造成为政治上的标兵、业务上的尖兵、服务上的精兵。
推动实现“家好管”。挖掘小区配套公共用房、物业用房等场地资源,按照“一室多用、开放共享”原则,设置三方议事厅、党支部办公室、阅读吧、书画室、健身室等功能区,将“红色物业”党建元素与居民活动场所深度融合,以党建集民心、聚民心、惠民生;以“红色物业”阵地为载体,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依托“淯水先锋”系统开展好“双报到双服务双评议”工作,引导物业企业组建“红色物业党员志愿服务队”,引导在职党员主动认领社区服务岗位,实施一批解决老百姓难点、痛点问题的“红色物业”服务项目,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搭平台出实招激发创业就业活力
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拥有丰富人力资源、多元化就业创业需求和旺盛民生需要,打通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充分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关键在基层,重点在社区。
激活宜业“加速器”。坚持资源整合,依托社区公共用房、党群服务中心扎实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四级两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培训开展,实现53个社区就业服务站全覆盖,累计注册登记劳动力信息16.06万余人;坚持创新思维,探索实施“1+3+N”服务企业新模式,组建124支由1名党员干部牵头,1名律师、1名信用联社代办员、1名市场监管员参与,N个相关单位配合的“1+3+N”服务企业小分队,通过融入式党建、下沉式服务、闭环式清账,到4060家企业开展入企服务,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471个。
构筑创业“孵化器”。以总部经济港建设为抓手,深化全域党建理念,联合党支部下设政务服务、银企合作、法律服务、就业服务4个党小组,统筹多方资源,打造服务企业平台,为创业就业群体纾困解难,带动群众就业辐射范围不断扩大,经济贡献率大幅提高;依据社区商业实际,锚定商户直播带货需求,挖掘社区闲置用房资源,打造具有社区就业服务中心、电商培训室、电商中心、暖心驿站、创客沙龙等8个功能区完备的就业创业综合孵化基地,构建起了从直播体验、技能培训,到实操实训、政策扶持、创业孵化,再到直播运营、仓储物流、保障服务的闭环体系,让社区一线变为大众创业的“孵化基地”。
锻造协同“推进器”。落实为民服务实践机制,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行政审批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企业群众“就近办、一次办”;利用社区集体商铺,为新入驻商户免房租、帮招工,上门办理开业补贴、无息贷款,把创业成本降到最低,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和便利;主动搜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需求,在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聚集区域,设置暖心驿站,提供饮水、休息、充电等便利服务,通过系列服务,引导户外工作者主动参与到城市基层治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