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2月05日 星期一

他国经验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良方

■孙祥栋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2月05日   第 02 版)

  2008年、2009年、2012年,中国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突出特征表现为城市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累计采出储量占可采储量比重较高。

  截至目前,有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效果较好,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城市或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或者依托矿产开采的资源加工类产业发展较快,但大多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依然“任重而道远”。根据笔者测算,与非资源枯竭城市相比,资源枯竭因素使得城市人均产出平均降低了15.4%。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笔者认为,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日本九州、法国洛林、美国休斯顿和德国鲁尔区的转型效果较好,相应做法值得借鉴。

  首先,充分借助外部支持为转型依托。处于资源枯竭期的城市必然存在经济增长放缓、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恶化、发展停滞造成的社会矛盾等问题。在转型初期,仅靠自身能力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反而会因为初期的诸多变革激化矛盾,影响城市的转型和发展。这时,就需要依靠外部力量为城市注入动力。以日本九州为例,国家的支持不仅为地区带来了政策扶持和人才支撑,还通过提供专项资金、减免税收等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

  其次,完善制度环境、推进机制体制改革为转型保障。健全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是经济社会转型持续推进的有力保障,也是城市进行发展建设的必要条件。依靠机制体制创新,着力优化政务、法制、市场、人文等软环境,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政府向下岗产业工人提供补助和再就业服务,帮助产业工人尽快适应自身转型。

  第三,以符合自身条件和城市发展一般规律为转型原则。由于城市经济基础、所处时期的不同,城市转型各有差别,每一座城市的转型都无法完全照搬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而应该在分析自身利弊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所共有的规律做出规划。如法国洛林充分利用毗邻德国的区位优势,与德国部分地区达成合作协议,包括承接德国的科研技术和成果,开展就业和外语培训,建立跨地区通信网络,发展联合旅游业等。

  最后,以寻找、确立接续产业为转型重点。在城市发展的前期,往往因为技术落后导致资源消耗率高而产业附加值较低。当资源面临枯竭时,城市经济的发展应从“量”的追求转变为“质”的追求,进一步在发掘自身潜力的基础上,寻找、确立合适的接续产业。无论是德国鲁尔区还是美国休斯顿,都将高端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主要考虑上述产业对不可再生资源依赖性低,对环境污染较小,有利于城市的长期发展。(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精细化管理筑牢城市治理根基
集聚人才关键在于投资地方品质
他国经验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