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启评论之前,需先简单介绍一下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我国第二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昆仑山、可可西里山以南,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包括那曲地区双湖县、尼玛县、安多县和阿里地区改则县、革吉县、日土县、噶尔县,总面积29.8万平方千米。
西藏自治区双湖县位于那曲地区西北部,在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其北紧邻藏北无人区。双湖县于2012年11月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新中国最年轻的县,全县总面积11.67万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双湖县平均海拔5000米,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县城所在地为多玛乡索嘎鲁玛社区,海拔4938米,全年常住人口不到2000人。鉴于双湖县城海拔偏高、气候条件较为严苛、远离县域人口重心且新设立的实际,我们建议尽快实施双湖县城搬迁计划,搬迁至多玛乡政府驻地或者协德乡政府驻地。理由如下:
第一,县城紧邻“无人区”,不利于对羌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双湖县历史上因人迹罕至,曾被称为“无人区”。1976年为了开发这一“无人区”,西藏自治区设立了那曲地区双湖办事处。双湖县城所在地多玛乡索嘎鲁玛社区地处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无人区”的南部边缘。羌塘自然保护区是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保存完整的、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及藏羚羊、野牦牛等多种大型有蹄类动物;在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和生态探险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生态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该区的生态环境,双湖县城应该离开“无人区”的边缘。
第二,县城自然条件严苛,不利于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有关研究表明,对人类健康最有益的海拔高度是1200~1500米。随着海拔高度升高导致的气压降低和含氧量的大幅度减少,将直接影响人体各方面的生理机能。双湖县城海拔近5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城,年平均空气含氧量是内地的40%左右(其中,冬季只有30%左右),被称为“人类生理极限试验场”,而且县域冬季漫长,全年最温暖宜人的季节只有约三个月。在海拔接近5000米的高寒地区长期生活和工作,对人体健康损害很大,当地居民心脏病、痛风、高血脂、高血压、关节炎等发病率偏高。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县城应该向海拔较低、气候较好的地区搬迁。
第三,县城远离该县人口密集地区,不利于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成本的降低。双湖县城偏于县域北部,人口密度低且分布分散,邻近“无人区”。这里不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本高,而且因远离人口密集区域,与县域南部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稠密的措折罗玛镇、协德乡、巴岭乡的距离均在150千米以上,因而公共服务、行政管理和经济活动的辐射成本较高、服务方向单向向南。因此,从降低行政管理成本的角度看,县城也应该向人口相对密集、交通方便的南部地区搬迁。
第四,县城海拔偏高,不利于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双湖县属于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县城所在地气候寒冷,多风雪,没有绝对无霜期——年平均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35℃;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天数高达200天以上;冻土时间超过280天;年降水量低于150毫米,这都不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各项工作的开展。
作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县,目前双湖县城规模小、人口少,加之市政设施建设还没有全面展开,应值此良机,尽快从长计议,及早实施双湖县城搬迁计划,以免造成投资浪费。
根据我们的初步考察,双湖县城宜向南迁至海拔较低、人口密度较大、交通便利的多玛乡政府所在地或者协德乡政府所在地。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组织比选、论证,及早决策。
(第一作者系首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第二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第三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