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天地

新闻战线 2021年12月01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区域媒体国际传播的探索与实践

——以“视听福建”为例

许华鑫 陈修勇 《 新闻战线 》( 2021年12月01日   第 05 版)

    摘要:“视听福建”海外播映交流合作系列活动立足福建区域优势和特色人文资源,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搭建起了一座促进民心相通的影视之桥,为探索如何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出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视听福建   区域特色   国际传播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进一步强调:“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真实、立体、全面”“可信、可爱、可敬”,习近平总书记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指出了新形势下做好国际传播的主要着力点与努力方向。“真实、立体、全面”侧重表达展示什么样的中国,解决的是如何正确塑造中国形象的问题,强调的是新形势下做好国际传播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可信、可爱、可敬”则强调要塑造什么样的中国形象,是更具象的目标指引和效果呈现,也是对“真实、立体、全面”的细化和升华。

    近几年来,福建聚合全省各类优势外宣资源,积极推进“视听福建”海外播映交流合作系列活动(以下简称“视听福建”)等一大批区域外宣优秀品牌及相关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这些福建推动区域外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可以梳理出一条区域媒体集群拓展国际传播、形塑中国之可信、可爱、可敬的独具一格的清新路径。

    溯清源,展现新思想

    美丽中国,清新福建。福建之清新,源自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也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人文特征。“清新福建”的形象提炼,立足八闽大地,根植中华沃土,带着呼吸感,充满画面感,极具亲切感。秉持清新理念,聚焦清新实践,“视听福建”创作了大量充满山水意趣、浸透烟火气息、满眼海洋印记的精品力作,通过持续的软性、隐性宣传和规模传播,形成了聚焦山水又超越山水、立足八闽又融通中外的清新表述。看似只有景的描述、物的表达、情的抒发,而究其根本,却是在集中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引领中国跨步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的时代伟力。

    山水意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某个地方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颜值”——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福建空气清新、风光秀丽、人文荟萃,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武夷山水秀甲东南,水上丹霞灵秀旖旎,客家土楼神秘温馨,鼓浪屿浪漫多情,多项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掩映于山水之间,蔚蓝的海岸线更因湄洲女、惠安女和蟳埔女而风情万种,均为国际传播的绝佳形象代言。

    山水为媒,影像为桥。“视听福建”充分调动视觉语言,形成跨文化传播的“第一落点”。《瑰宝——自然文化遗产在福建》《福建名镇名村影像志》《你好,野性武夷山》等大批影像纪录作品,真实立体地呈现福建之美,在海外播映交流中获得积极反馈,其中不乏异域受众“非常想吃福建的海鲜”“喜欢看到中国的山山水水”等互动留言。“视听福建”在诠释山水意趣、呈现生物之多样、文化之多元的同时,巧妙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形成跨文化传播的“第二落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通过寄情山水,向世界有效传递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中国理念,展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趣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正是“视听福建”的“醉翁之意”。

    烟火气息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生活化的故事符合接近性原则,它远比空泛的理论言说具有说服力。”①“视听福建”系列作品的一大特征,就是以国际化的语境,构建了一个个具象可感的生活场景,烟火气十足地呈现中国大众的真实生活。无论是描绘饮食生活的《早餐中国》《人间有味》《烟火福州》《五味聚泉》,还是诠释艺术生活的《守摊人》《水仙花开》《福建茶文化》,或是讲述创业生活的电视剧《姥姥的饺子馆》《那片花 那片海》等,都力求透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有人情味的故事,展现对人类命运的关切,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产生共鸣。

    大型纪录片《逐梦山海》更具说服力。该片聚焦曾为中国典型连片特困区之一的闽东,记录其30年奋斗摆脱贫困的峥嵘历程,而构成这个宏大主题的,还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和鲜活的场景——上岸的连家船民、迁出的海岛居民、古田的食用菌基地、畲乡的水蜜桃果园、下党村的可视化茶园……“一个摆脱贫困实践中的人物群像就由此产生,一个摆脱贫困实践中的时代风貌就由此构建。”②这是对中国梦最细腻的诠释,而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海洋印记

    “海者,闽人之田也。”福建是中华海洋文明的发源地,1300年前,福建泉州港便以“刺桐”之名享誉世界。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是标志着当年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成就具有突出的价值,成为人类共同记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蓝色海洋为载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这是“视听福建”对外传播实践的核心理念。从《海上丝绸之路》《海上福建》《丝海探源》等一系列具有浓烈海洋印记的外宣作品中,可以充分回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之辉煌,展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前景,充分品读和平、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

    更值得分享的当属纪录片《重返刺桐城》。该片以全球视野和现代视角解码泉州的“蓝色基因”,用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实物和具体的案例进行古今对照,深度论述了泉州如何成为宋元时期的世界“东方第一大港”,当年长距离的世界海洋贸易又如何让跨文化的繁荣成为现实,进而以一脉相承的东方智慧呼应了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主题。

    列清单,打造新体系

    “视听福建”是一个国际传播系统工程,涵盖片库建设、节目译制、栏目联办、平台搭建、机构合作、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项目类型多,覆盖区域广,传播对象构成复杂且诉求有极大差异。如何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科学统筹规划各种传播要素,使项目有序推进,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考验着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智慧。“视听福建”通过列清单的方式,系统谋划了“战斗力合成”的区域布局,打造了高效一体的区域外宣运行体系,形成了强大的国际舆论引导力。

    主体清单

    “传播主体是统率其他传播要素的核心指标,其主体性的发挥与否及程度,是促进其他传播要素发挥作用、提升传播效果的关键。”③当前,我国从事对外传播的媒体数量不少,但单个媒体实力相对弱小,力量较为分散,打造国际化的传媒旗舰难以一蹴而就,整合联动才是更现实的途径。

    “视听福建”立项以来,作为牵头单位的福建省广播电视局就十分注重对传播主体的梳理和整合,将构建主体清单作为基础工作,力推传播主体多元化。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泉州广播电视台、厦门卫视等区域性主流媒体,厦门大学等研究机构,世纪长龙影视公司、福州零壹动漫公司等影视制作公司,“魅力中国”“国广东方”等文化出口平台,菲律宾菲中电视台、阿联酋中阿卫视、英国普罗派乐卫视等境外媒体,以及相关中国驻外使领馆、华人社团都被纳入“视听福建”的传播主体清单。在此基础上,通过项目牵引,形成方向统一、步调协调、多元协作的运行体系,不仅极大丰富了“视听福建”的内容和形式,也进一步拓展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资源清单

    节目资源是对外传播的核心载体。为加强优秀国产广播影视作品的储备和输出,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牵头建立了“视听福建”海外播映计划优秀作品库,面向全省媒体和广播影视制作机构公开征集,将适合对外传播、体现“清新福建”特色、展现中华文化精髓和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优秀视听作品纳入其中,实行动态管理。“视听福建”作品库每半年更新一次,入选的作品将在海外播映计划中优先选用。这个资源清单,基本网罗了全省对外广播影视节目精品,涵盖纪录片、专题片、艺术片、理论片、电视剧、网络视频和公益广告,构成了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国际传播节目矩阵。其中,《逐梦山海》《海上丝绸之路》入选“视听中国海外播映”主推片单,《海上福建》《一路相伴》《文学的日常》《大师的背影》等多部作品入选全国优秀国产纪录片名单。

    任务清单

    打造高效的国际传播运作体系,确立多元传播主体、构建丰富节目矩阵是基础,强有力的执行落实才是关键。“视听福建”通过建立任务清单,对项目进行细化分解,实行协同作战,取得良好成效。其核心任务主要包括三大板块,每个板块均由多个项目构成,对应着明晰的主体和明确的职责。

    片源译制。精选优秀对外传播节目,调动各方力量,译制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语言,形成“视听福建”海外播映作品译制片库。

    平台搭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流媒体合办栏目或共建频道,打造海外播映品牌。其中,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重点执行“海丝国家《视听福建》纪录片展播项目”,先后在菲律宾国家电视台IBC13频道、阿联酋中阿卫视、英国普罗派乐卫视开设同名周播栏目;大型人文纪实类通栏节目《福建时间》在中阿卫视黄金时段播出,覆盖阿联酋、沙特、巴林、阿曼、埃及、黎巴嫩、伊拉克、科威特等多个国家;泉州广播电视台重点推进“视听福建——菲律宾·福建(泉州)电视周”系列活动。接下来,“视听福建”还计划与美国、希腊、法国、葡萄牙、印度、突尼斯等十几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展开合作。

    文化交流。依托中国大陆唯一的闽南语电视频道,开设“唱歌拼输赢”全球闽南语歌星选拔赛;开展全球闽南人围炉春晚系列活动,重点做好“闽南人春晚”和“逐梦海丝——闽南人少儿春节联欢晚会”;组织媒体和优秀节目,参加中国·东盟电视周、亚洲影视周、巴西里约热内卢内容市场展览会等活动,展示推介“视听福建”交流品牌。此外,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影像季、研讨会、非遗展、美食节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

    注清流,形成新范式

    “视听福建”用亲和的表述,呈现福建之多彩多元相容,诠释丝路之共商共建共享,形塑中国之可信可爱可敬,为国际舆论场注入了一股清流。在向世界传播和平与爱的同时,“视听福建”也为区域媒体集群拓展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区域深耕

    基于福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视听福建”的传播路线十分明确,那就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布局。虽然项目覆盖面广,涉及国家和地区较多,不过在具体操作中,“视听福建”以务实的态度,集中优势力量,以区域拓展为核心目标,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重点开拓阿拉伯和欧洲地区,厦门卫视以马来西亚为中心开展工作,泉州广播电视台深耕菲律宾传媒领域,其他媒体和机构也有相应的拓展区域。在运营中,注重长效机制,尽量突破展会、参访、主题采访等单一性、阶段性活动模式,努力在当地建立有“我”、友好的长期性、常态化综合传播平台。例如,落户英国等地的《视听福建》、落户阿拉伯地区的《福建时间》等,均为常态化播出栏目,并形成品牌效应。泉州广播电视台更是在连年举办“视听福建——菲律宾·福建(泉州)电视周”的基础上,孕育了菲律宾菲中电视台中文电视频道节目及传播全案合作项目,携手菲中电视台,打造菲律宾首个华语电视频道,使之成为中国影视节目的常态化输出窗口,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通过区域深耕,“视听福建”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模式复制,进而辐射其他区域,形成示范效应,这一模式被业界称为“植树”模式,“栽一棵,活一棵”。

    分众语言

    “语言转换是国际传播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环,只有语言传达得精准到位,才能保证信息输出的精准。”④“视听福建”在充分研究落地国文化和受众习惯的基础上,加强多语种平台建设,将自有版权的精品节目译制成英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等不同语种,使之无障碍地进入所对应区域,满足不同国家的播出需求。

    同时,“视听福建”十分注重特色语言的传播,特别是闽南语和客家语。加强闽南语和客家语节目的生产和传播,生成特色人文交流项目,“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可进一步辐射其他群体。

    在传播过程中,“视听福建”还充分融入情境语言,以此突破交流障碍,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例如,参加巴西里约热内卢内容市场展览会时,为配合纪录片《福建茶文化》的展播,在现场安排茶艺表演,视听与品鉴相结合,让异域观众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此外,非遗文化展、旅游分享会、美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的举办,也有异曲同工之效。

    情感连接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繁荣和共享,更重要的是情感与文化的交流。“视听福建”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搭建平台,还是举办活动,都力求突出传播主体的文化品格与人文关怀,通过情感连接塑造价值认同,不断扩大“朋友圈”。

    例如,泉州广播电视台精心打造“逐梦海丝——闽南人少儿春节联欢晚会”,设置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海外分会场,借助春节这一华人共同的节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拉近了海外侨亲与故国家园的情感;开展“唱歌拼输赢”全球闽南语歌星选拔赛,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年轻人提供了展示才华和心灵碰撞的平台。

    结  语

    立足福建的清新形象,“视听福建”以清新风格打造清新作品,形成清新表述,呈现清新风貌,不断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智慧,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体现了省级平台的国家担当。地方媒体可以从这个清新样本中获得启示,提取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经验和价值亮点,并转化为自身媒体能大展拳脚且独具特色的生动实践,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区域外宣国际传播力和国际舆论影响力这一核心目标,进行集中攻关和同向发力,共同为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战略传播体系贡献更多的成功案例和更具时代价值的实践成果。

    (作者许华鑫系泉州广播电视台闽南语节目中心副总监,陈修勇系该台编委会成员)

    责任编辑:喻  瑾

    注释:

    ①吴文艳、杨晶:《当代中国价值观对外传播话语的生活化建构》,《对外传播》2018年第4期。

    ②蔡韧:《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与思考——以纪录片〈逐梦山海〉为例》,《东南传播》2017年第11期。

    ③邱敏、谢柯:《“文化走出去”之中国纪录片对外传播研究》,《电影评介》2019年第4期。

    ④王红虹:《国际传播中的语言转换问题探究》,《传媒论坛》2020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