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纽约时报》年度图片的意识形态功能表达

● 位迎苏 李 赢 《 新闻战线 》(

    摘要:《纽约时报》精心挑选的年度图片及其背后的故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美国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真实的报道与客观的呈现方式、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维护、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对终极自由的不懈追求及率真自信的人格魅力等,在年度图片中得到了恰当的彰显。

    关键词:《纽约时报》    年度图片     意识形态     美国精神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已有160多年历史的《纽约时报》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纽约时报》在全球新闻摄影领域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以多项普利策奖和世界新闻摄影奖闻名于世。

    “意识形态”概念最早由法国哲学家、政治家特拉西在其论著《意识形态的要素》中首先提出。他认为,意识形态是“观念论研究的对象”,是调节人类行为的“法则框架”,试图为一切观念的产生提供一个真正科学的、基于哲学基础的“观念科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中,多次表达了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和阶级性,“意识形态是在某个人或某个社会集团的心理中占统治地位的观念和表述体系”①。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英国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都把文化产品和意识形态联系到一起,特别强调了意识形态批判的重要性。

    英国文化学家尼克·史蒂文森提出,“媒介文化是霸权策略和意识形态实例的猎物”②,“它构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塑造了我们关于自己和他者的观念;它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③作为媒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图像符号在意识形态领域承载着重要的表达作用。作为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经过精心挑选的年度图片及其背后的故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美国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以真实为准,将最客观的内容呈现给受众

    关注人间百态、社会冷暖,真实、客观地记录着世界的本来面目。《纽约时报》年度图片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对种族冲突、难民危机、自然环境以及各类突发事件都有关注。

    在2015年第九十九届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获奖作品中,《纽约时报》的丹尼·波拉克凭借一组“埃博拉疫情”荣获专题新闻摄影奖,《圣路易斯邮报》的大卫·卡森拍摄的“弗格森骚乱”组照荣获突发新闻摄影奖。无论是“埃博拉疫情”还是“弗格森骚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令人心情沉重的题材,但它们的确引人关注。

    对“埃博拉疫情”的报道选取了2014年9月5日拍摄于利比亚蒙罗维亚的一幅照片。画面上,没有担架,没有病床,更没有救护车,两个“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正带着疑似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8岁男孩詹姆斯·多博,紧急送往医疗中心。孩子直挺挺的身躯和无助的神情让人心痛。图片说明“他在外面躺了6个多小时才被收治”,更让人唏嘘不已。

    这幅图片特色鲜明,同时获得美国《时代周刊》2014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佳新闻照片第二名。《时代周刊》的国际照片编辑爱丽丝·加博纳仍然清晰地记得她在《纽约时报》上首次看到这幅照片时所感受到的强烈震撼。她说:“这幅作品已经超越照片的范畴,让你想在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基础上展开更深入的探索。”

    “弗格森骚乱”则选择了一个全副武装的警察高举着新式喷火枪的照片。照片近距离拍摄,极富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普利策委员会对这组照片的评价是:“有力地传递了密苏里州弗格森市的绝望和愤怒,不仅服务于当地社区,也让整个美国警醒。”编辑为由两幅照片构成的专版取了一个恰当的标题——《瘟疫和愤怒》,高度概括了两组获奖作品的主题。

    2015年,《纽约时报》上有两幅与“埃博拉疫情”有关的年度图片同样让人震撼。1月26日,在利比亚一个简陋的救助中心,一名医护人员把一个婴儿患者抱在怀中; 2月18日,一名医护人员在简陋的房间内用红外线温度计为病人测量体温。这些照片真实地再现了在当时很差的医疗卫生条件下,病人承受的痛苦以及医护人员的无奈与担忧。

    追求社会平等,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美国《独立宣言》中提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宪法第一句话就是“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英国牛津大学波尔在《美国平等的历程》中提出平等的观念在美国的生活中占据首要地位。他把平等分为六大类型:政治平等、法律平等、宗教平等、机会平等、性别平等、受尊重的平等。④当然,社会平等具体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男女平等、种族平等。这些思想在《纽约时报》年度图片中都有充分体现。

    2017年10月,美国金牌制作人哈维·温斯坦性侵女星事件曝光后,引起强烈反响。女星艾丽莎·米兰诺等人发起“Metoo 运动”,呼吁受害女性挺身而出,并利用社交媒体回应。随后成百上千人回复了这条消息。在十月举行的“妇女大会”上,好莱坞女星罗斯·麦高文大谈反性骚扰和性侵的“MeToo 运动”。图片报道中,罗斯·麦高文身着黑色服装,挺拔地站在话筒前。她留着短发,面容刚毅,高高擎起拳头和台下支持者振臂呼应。图片巧妙突出了黑色的背景,灯光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投射到主讲人身上,给人带来无穷的力量。《纽约时报》选取这张图片表达了女性勇于面对社会有色眼光的勇气以及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

    有关希拉里·克林顿参与总统竞选的年度图片共有3张。2015年6月13日,希拉里·克林顿在纽约罗斯福岛举行竞选大型集会,这也是希拉里宣布参选后的首次正式亮相。在《纽约时报》选取的图片上,希拉里夫妇相拥站在高高的演讲台上,台下是众多的支持者。在丈夫前总统克林顿的陪伴下,希拉里身上闪烁着耀眼的光环。2016年10月11日,希拉里和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大选第二次辩论赛中,互揭丑闻,火药味十足。在《纽约时报》选取的图片中,希拉里身着黑色西装,右手握着话筒,左臂抬起,男性味道十足,而特朗普左手握着话筒、右手翘着食指。女性男性化和男性女性化形象形成鲜明、夸张的对比,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男强女弱的观念。

    《纽约时报》年度图片不仅体现了男女平等的观念,还包括对种族歧视的抗争。2017年10月,难民营里,一名男孩将逃离缅甸种族清洗时的场景被定格在画面中。照片中赫然的血腥场景用孩子的视角、手绘的方式来呈现,画面凝重、压抑,表达一种来自孩童的无声抗争。

    2015年6月17日,美国南部城镇查尔斯顿发生黑人教堂枪击案。一名白人男子持枪闯入当地一座古老的黑人教堂,向民众扫射,最终导致9人遇难。在一片声讨声中,南卡罗来纳州首府哥伦比亚市象征“白人至上”主义的联邦旗7月10日降下。图片中,几名警察正在收起降下的旗帜,对种族歧视的积极抗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2016年7月5日凌晨,两名白人警察在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鲁日一间便利店外枪杀了已遭制服的非裔小商贩斯特林。整个过程被民众用手机拍下来传到网上。事件发生后,数百名当地民众上街抗议示威。《纽约时报》选取的图片中,一名年轻黑人女性伊万思身着黑色长裙,手无寸铁,走向全副武装的防暴警察。

    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中,明确提出宗教、教育、家庭、法律、政治、工会、传播和文化机构等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纽约时报》选取的这些图片表达了美国社会提倡男女平等、种族平等,反对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观念。

    崇拜个人主义,追求个人价值和民族自豪感

    在美国经典影片中,“几乎所有的英雄人物都是美国人,而美国的英雄就是正义的化身。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在执行正义的同时,护卫美国的国家利益”⑤。

    2017年1月2日,为了抗议联邦政府对一对牧场主父子的法律惩罚,美国内华达州居民安蒙·邦迪率领一群持枪者,占领了马卢尔国家动物保护区的办公场地,要求联邦政府把保护区还给地方当局。《纽约时报》选取了一张1月7日拍摄的图片。图片中,美国俄勒冈州伯恩斯,Duane Ehmer身着后背印有美国国旗的服装,高举美国国旗,骑马走在被占领的马卢尔国家动物保护区。美国国旗上的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自由,蓝色象征忠诚和正义。⑥这张图片的主人公器宇轩昂,是英雄的代表和正义的化身。

    《纽约时报》选取的关于国内政治的图片主要凸显了政局的平稳交接。特朗普宣誓就职的照片庄严肃穆,就职典礼上,奥巴马和特朗普两任总统分别坐在过道两侧的椅子上,预示着政权的平稳交接和矛盾的和平解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眼中的“他国”,常年战乱、恐怖袭击、难民危机成为常态化主题。

    分析《纽约时报》年度图片,难民危机、恐怖袭击、种族冲突等成为解码“他国”形象的关键词。学者博得里亚认为,越南战争主要存在于越战影片中,而不是真正的战场上;海湾战争是一场“威慑性的模拟战争”“虚拟的战争”“文字和影像的战争”,而不是真实的死亡的战争。⑦《纽约时报》年度图片是真实、客观的事实呈现。

    苏珊·桑塔格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进行对比后提出,尽管朝鲜战争比越南战争更惨烈、摧毁得更彻底,但是没有任何影片或其他图像资料告诉美国公众朝鲜战场上发生了什么。他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它被理解为‘自由世界’对苏联和中国的一场正义斗争的一部分——既然有了这样的界定,则拍摄美军狂轰滥炸的残暴照片,将变得毫无意义。”⑧这一观念在《纽约时报》年度图片中也有体现。2015年~2017年的《纽约时报》年度图片中有5张和中国问题相关,其中有两张涉及中国的环境问题,一张有关台湾坠机事件,一张有关天津爆炸事故,另外一张则是解放军列队整齐准备迎接美国总统特朗普。

    无论是《纽约时报》年度图片展现的美国社会的繁荣稳定、开放包容、自由平等,还是难民危机、恐怖袭击、种族冲突塑造的 “他国”形象,抑或是与中国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相关的呈现,都彰显了美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优越感。

    崇尚自由主义,率真自信、不拘小节

    在《纽约时报》年度图片中,自由主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个体自由限制的反抗和对终极自由的追求。在2016年的一张年度图片中,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的两位游击队员在丛林深处的营地休憩,女孩面露微笑,梳理着长长的秀发,男孩深情地凝望着女孩。尽管战争残酷、条件艰苦、纪律严明,这丝毫不能阻止年轻女孩的爱美之心和年轻人对爱情的向往。

    加里·奥尔森等人在《解读美国人》一书中曾经提到,美国人的价值观,包括个人主义、自由、率直、过分自信、平等、竞争、保护隐私、不拘小节、人性善良等。

    2017年3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奥兰多国际机场,访问圣-安德鲁天主教学校。正当特朗普从“空军一号”上走下舷梯时,一阵大风吹来。他的红色领带随风飘起,背后三条用来固定领带用的透明胶带赫然示众。特朗普曾经被评为有史以来最不会穿衣打扮的总统,他的领带往往也成为媒体关注的娱乐话题。在就职典礼及之前很多次竞选、辩论活动中,他系的领带都太长了,而且以红色为主。美国媒体评论道:“他犯了男人最严重的错误!”真实的图片从新闻价值的显著性和趣味性上足以吸睛,也彰显了这位总统不拘小节的性格和举止平民化的一面。

    美国历史学家康马杰在《美国精神》中总结了美国精神的九个方面,即非凡的自信、追求社会平等、价值多元化、种族多元、白人至上、宗教信仰、崇拜英雄、国家优越感、爱国与救世等。⑨这些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在《纽约时报》年度图片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彰显。

    本文是河北师范大学基金项目S2012Z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杨芳秀

    注释:

    ①陈越:《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48页。

    ②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78页。

    ③同上,总序第3页。

    ④尹钛:《美国精神》,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版,第64页。

    ⑤同上,第154页。

    ⑥同上,第149页。

    ⑦同②,第301页。

    ⑧苏珊·桑塔格:《论摄影》,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17页。

    ⑨H·S·康马杰:《美国精神》,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67页。

大报核心竞争力“基因密码”管窥
“后真相” 与专业媒体 “四力” 的提升
新媒体时代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
《纽约时报》年度图片的意识形态功能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