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公共空间”发生巨大变化。以红色资源的深度融合为抓手做好“红色+”文章,潜力巨大。“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依托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载体、新平台和新方式。合理利用新媒体,不仅有利于深入萃取红色文化的基因密码,而且有利于红色文化在现代性境遇下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聚合 红色文化 新媒体
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要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重要论述都是我们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遵循。
新媒体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载体、新平台和新方式。合理利用新媒体,不仅有利于深入萃取红色文化的基因密码,而且有利于红色文化在现代性境遇下的传承与创新。
公共空间视角下的红色文化资源
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2014~2019年发表的相关中文文献多达1600多篇,相关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及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相关产业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领域的教育应用等,但鲜有对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策略的路径研究。
随着5G应用的到来,“泛终端”的传播模式让人类世界的“公共空间”不再仅仅停留在哲学家的俱乐部、咖啡馆、博物馆和大众传媒,而是迅速从线下向线上空间转移,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力的互联网让场景的叠加更多元、更丰富,AR、VR等技术的成熟更使得场景可以在虚拟和现实之间自由转换。技术赋权使得大众传播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阶段,更让受众追求“共享”与“分享”。
建设红色文化聚合平台的必要性
我国的红色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目前全国登记有近5万个革命遗址。江苏亦拥有数量众多、独具特色、极为珍贵的以革命遗址(迹)为主的红色文化标志。据统计,江苏有革命遗址1700余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活动纪念地、重要领导人故居和烈士墓共1183处。红色资源矗立江苏大地,红色印记遍布大江南北,红色故事长留人民心间。这是新时代江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江苏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之一。
然而,这些红色资源较为分散,陈列方式也较为单一,从而影响了传播和利用的广泛性、有效性,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聚合效应和示范效应不强。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用心呵护、科学保护的基础上,迫切需要通过创新传播,最大限度地在公共空间发挥正能量效应。
2016年,中国江苏网启动“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项目建设,以江苏范围内的革命展馆、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为主线,建立红色资源基地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发挥聚合效应, 创新传播策略,全面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能级。项目以对红色文化、红色阵地、红色文物、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的认识和挖掘为主线,打破了以往现场展馆的单一呈现模式,利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模型等方式,借助音频讲解、3D展现等先进手段,使广大网民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走进”没有围墙的红色纪念馆,还可进行图片缩放、视角调整,配合有声解说身临其境地领略那一段段光辉岁月所留下的红色记忆。
这一融媒体聚合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放大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功效,体现了红色文化在现代化境遇下的传承与创新: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建立红色资源基地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发挥聚合效应, 通过提升针对性和便捷性,吸引大众主动领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深入萃取红色文化的基因密码,除了虚拟实景游览,还增加了专题H5、互动留言、远程教育、线上活动等创新方式,通过互动有效提升红色文化在不同人群中的吸引力和认同感。
建设红色文化聚合平台的可行性
红色资源不仅具有重大政治价值、教育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品牌价值。
从社会效益上看,启动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有利于全社会更好地传承红色无形资产、弘扬红色传统文化和精神、有效普及红色文化知识;有利于改善部分红色展馆冷清的现状、扩大受众群,特别是提升红色文化在年轻人群中的传播率;有利于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在更高层面上满足社会大众精神层面的正能量需求。在此融媒体平台实施之前,江苏各红色资源场馆由于分属不同的辖区管理,在网络传播方面呈现各自为政、较为零散的形态。平台建设推广后,不但颠覆了人们传统的参观体验,让红色文化通过互联网得到更好的传播,而且将通过日积月累形成具有历史保存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的红色资料库,对红色资源的传承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经济效益上看,“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结合线上与线下,打造江苏红色文化资源品牌,提升品牌价值,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经济发展,有力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红色资源及衍生品开发。随着聚合平台的深入,江苏红色场馆的品牌将面向全国招商,通过资源共享,实现持续良性发展。
建设红色文化聚合平台的示范性
近年来,“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通过聚合各展馆资源,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全新的、极具传播时效的专题内容。2016年,中国江苏网制作了“追寻·铭记·传承——中国共产党在江苏”3D虚拟展馆;2017年,制作了“华中抗战的长城——新四军在江苏”网上展馆、“砥砺奋进的江苏”大型主题图片展网上展馆、“全景祭忆 追思同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VR纪念馆等;2018年1月,新华日报网上报史馆建成。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开设的《红色基地》栏目,涵盖了近百家红色场馆的展陈内容,已成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具有很强观赏性的子项目内容。
“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除开设网上参观、虚拟体验等内容外,还联合大中小学以及省市相关单位,依托江苏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邀请聘任专家、教授担任培训授课老师,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进行专题教学、体验教学、拓展教学等各类型教育,以满足受众不同需求,实现资源共享。
2017年,中国江苏网推出“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以创新、参与、互动的形式为切入口,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系列活动包括:“我读马列经典”校园沙龙、创作暨演讲大赛和“现代青年人思想状况”问卷调查三大主题板块。系列活动历时7个多月,影响近20万青年学生,在全省高校中掀起一场旋风。2018年2月,“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5月,第二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再次扬帆起航,增设了“信仰的味道”高校思辨PK赛和“青马”公开课。形式多样的互动参与,使理论教育生机勃勃。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公共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红色资源的深度融合为抓手做好“红色+”文章,潜力巨大。“红色文化资源融媒体聚合平台”依托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具有极强的原创性、创新性、兼容性,吸纳了一批高新技术人才,包括创意策划人才、项目运营人才、大数据人才,将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作者单位:中国江苏网)
责任编辑:武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