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发挥矩阵优势 讲好铁路故事

——人民铁道报“新春走基层”的实践与思考

● 和 平 《 新闻战线 》(

    作为“新春走基层”的重头戏,春运是展示流动中国、发展中国、安全中国、温暖中国的生动现场,承载着中国人厚重的乡土观念和文化情怀,反映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内在活力。人民铁道报通过调研式、行进式、体验式采访,报道发生在高铁无轨站及当地百姓中的精彩故事,深刻展现其所蕴含的家国情、中国梦。经“1+18+N”全媒体矩阵联盟多部门联动、多平台融合的策采编发一体化运作,系列全媒体产品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

    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革,如何在今年的“新春走基层”中推出主题鲜明、特色独具的产品?今年春运期间,人民铁道报社成立“新春走基层”策划采访组,由报社领导带队,调集精干力量,于2月12日至14日,组织广西、广东、四川三地铁路融媒体中心采编人员,同赴广西百色地区联合开展“新春走基层”,深入采访高铁无轨站助力脱贫的故事。大家认真践行“四力”要求,深入挖掘基层“新闻富矿”,全程可谓“有声有色有气势、出新出彩出精品”。

    近日,人民铁道报社“新春走基层”策划采访组被评为2019年“新春走基层”活动的先进集体,是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唯一获此殊荣的团队;由策划采访组创作的《高铁无轨站开出扶贫直通车》被评为优秀作品,受到通报表彰。回顾这次“新春走基层”的历程,采访策划组在选题策划、全媒生产、融合联动等方面收获良多。

    选题策划:把握小切口,做足大题材

    “新春走基层”活动是新闻战线的响亮品牌。活动开展9年来,在发掘提炼精彩故事、做亮做强主题宣传、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有效提升新闻队伍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开展好“新春走基层”活动和春运宣传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如何以“新春走基层”活动为契机,在基层一线挖掘到生动、鲜活、接地气的铁路故事,充分展示“流动的中国”繁荣发展的活力呢?

    1月20日,全国春运首日,中宣部2019年“新春走基层”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暨春运宣传启动仪式在中国铁路总公司举行。启动仪式后,人民铁道报社“新春走基层”策划采访组在选题策划方面提前介入、下足功夫,面向全国铁路广泛征集“新春走基层”报道的选题,对设立在全国各地的18个记者站和分布在大江南北的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发出征集“新春走基层”选题的动员令,短时间内便收到“高铁便捷回家路”“复兴号上的中国年”“小慢车上的火车集市”等30多个选题。策划采访组深刻意识到,“新春走基层”选题必须找准中央精神与基层实践的结合处,摸清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关注点,把握铁路在春运工作中服务社会的亮点,在新春时节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报道,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真正落地生根。

    经过反复比选,一个从“山间铃响马帮来”到“坐上汽车乘高铁”的故事,在众多征集到的选题中脱颖而出。策划采访组认为选择有如下理由:一是高铁无轨站这一新生事物诞生在广西百色这个革命老区,不仅在铁路行业具有首创性、示范性,更在当地(国家级贫困县凌云县)的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二是节后春运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外出务工群体,高铁无轨站打通了边远山区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具有铁路助力脱贫攻坚的典型示范意义。最终,大家确定2019年新春之际前往广西百色凌云县,采访高铁无轨站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高铁无轨站于2016年12月19日在广西百色凌云县成立,此前全国各级媒体已经对它进行过大量的报道,如何才能独辟蹊径?这是此次“新春走基层”采访的最大挑战。大家发现,以往对高铁无轨站的报道,大多是呈现其发展动态的消息,没有深入探究高铁无轨站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改变,缺乏以全媒体方式进行全景式呈现的报道。人民铁道报“新春走基层”采访策划组赶赴千里之外的广西百色地区,要亲眼目睹高铁无轨站的真实情况,挖掘出当地发生的鲜活事例,以“铁路扶贫”和“温馨春运”为采访主题,讲透高铁无轨站的故事。

    定了思路,明了方向,接下来的关键一环就是设计采访方案。采访内容、采访对象如何才能始终紧扣主题思想?采访行程如何才能保证科学有序地衔接?人民铁道报社党委和编委会对这次采访高度重视,党委书记、社长汪铭亲自组织策划方案的制订和修改,并选派具有丰富策划和采访经验的全媒体记者加入队伍。策划采访组充分准备采访素材、精心安排采访行程等,不断调整采访对象范围,优化行程的细节衔接。特别是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除了采访高铁无轨站的创建者、设计者和运营者外,还要深入大山深处,寻找与高铁无轨站有关的山乡村镇、民营企业、百姓人家,这些都为更全面、更深入地报道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新春走基层”的重头戏,春运是展示流动中国、发展中国、安全中国、温暖中国的生动现场,承载着中国人厚重的乡土观念和文化情怀,反映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内在活力。策划采访组决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在广西百色山区务工人员返城高峰之际动身,通过调研式、行进式、体验式采访,报道发生在高铁无轨站及当地百姓中的精彩故事,记录新时代的风貌,把走基层报道做精彩、做深入,深刻展现这一事件所蕴含的家国情、中国梦。

    全媒发力:全景式、 多角度、 立体化展现

    在基层采访,不仅要充分展现基层一线的鲜活现场和精彩故事,还要始终紧扣大主题,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此次“新春走基层”活动,是人民铁道报社全媒体发力的一次有益尝试。

    全程体验距离事实最近

    策划采访组在向基层拓展、向边远延伸、向群众靠近上下功夫。为了更好地体验高铁无轨站的真实情况,采访策划组全程体验高铁无轨站的运营模式,从南宁东站乘坐动车到百色站后,在百色高铁无轨站游客中心换乘无轨站直通车到凌云高铁无轨站,又从凌云高铁无轨站乘坐汽车前往大山深处的采茶厂、农家乐、浩坤湖,最后从凌云县游客集散地返回百色站。大家不是在奔驰的高铁上、曲折的山路上,就是在村民的家里、商贩的店里、游客的车里,真切感受到了高铁无轨站在解决旅客出行“最先一公里”和返程“最后一公里”、实现无缝衔接和一站式服务方面的便利。大家意识到,凌云县高铁无轨站不仅是全国首个高铁无轨站,也是运营综合效应最好的高铁无轨站,为推广高铁无轨站、助力边远地区发展作出了示范,一定要在报道中呈现并放大示范效应。

    全方位采访挖掘故事最多

    在调研采访期间,策划采访组成员认真践行“四力”要求,先后深入铁路部门百色车务段、旅游公司、无轨站接驳中心、凌云县高铁无轨站、凌春茶叶集团、凌云县大石山岩茶开发有限公司以及浩坤村等地,对该县党委政府领导、企业负责人、茶农以及旅游公司主管、建档立卡贫苦户、旅客游客等人员进行采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中,策划采访组重点锁定无轨站受益者中最基层的10余名群众,使采访接地气、有情感,让报道更加生动鲜活、真实可信。如采访外出务工的村民、无轨站电商快递工作人员、茶厂的老板、守着家门口打工的茶农及浩坤湖乡村旅游公司的管理者、农家旅馆店主、驻村第一书记、村民船工、专车司机等。通过现场体验式采访,大家搜集到大量老百姓故事,通过多个视角印证了高铁无轨站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将最真实的现场、最真挚的情感呈现给读者。

    全媒体报道传播效果最强

    这次“新春走基层”的报道充分发挥移动优先的优势,采访结束后,一系列全媒体产品相继出炉,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其中,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没有一寸高铁的“高铁站”,真红火》阅读量突破10万+;深度报道《高铁无轨站开出扶贫直通车》将生动的故事“搬到”受众眼前;视觉新闻版《无轨高铁架金桥 叩开山门奔幸福》呈现了鲜活的现场画面;人民铁道视频《高铁无轨站通达深山里》吸引了万千观众的视线;人民铁道网集成了所有相关报道;报、台、网、端、屏的报道还在全媒互动版面上做了集中展示。最后,策划采访组还撰写了一份内参,反映当地百姓对高铁无轨站出行的新需求,反映当地企业希望借高铁无轨站实现产业升级的呼声。

    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全媒体作品,更能够全景式、多角度、立体化地进行展示。这种传播方式不仅让各平台的受众充分了解到高铁无轨站带来的深刻影响,也进一步拓宽了铁路媒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视野。

    融合联动:团结起来力量大

    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18家铁路局集团公司整合报纸、电视等媒体平台,成立了18家铁路融媒体中心。人民铁道报社承担着引领并联动18家铁路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好铁路全媒体平台的使命任务。这一点在本次“新春走基层”的采访报道中得以充分体现。

    早在活动策划阶段,人民铁道报社便向18家铁路融媒体中心发出“新春走基层”选题征集、联合采访、协同发布的“邀请函”。很快,广西周边3家铁路融媒体中心积极响应,派出6名采访人员从成都、广州、南宁等地赶往凌云县。参与活动的铁路融媒体中心的同志表示:“以前走基层采访从来没有走得这么远、走得这么深,感谢人民铁道报社创造良好条件、提供优质服务!”策划采访组一行携手并肩走进遥远的百色山区,共同讲述铁路春运故事,推出了更多接地气、有温度、暖人心的报道,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让流动的中国、奔跑追梦的人成为2019年春运的美丽风景和温暖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人民铁道报社倡导建立“1+18+N”全媒体矩阵联盟后,首次组织开展的联合采访报道。通过多部门联动、多平台融合,体现了策、采、编、发一体化运作,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继人民铁道报社率先推出重磅报道后,南宁、广州、成都局3家铁路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相继推送,同时还发布各自的独家报道,并通过人民铁道全媒体渠道推送。大家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四全”媒体的要求,积极打造风格鲜活的全媒体产品,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被国内外媒体广泛转发,形成了较好的矩阵传播效应。

    增强“四力”:改进作风始终在路上

    在深入基层中练就强劲脚力,在洞察生活中练就敏锐眼力,在勤学深思中练就过硬脑力,在书写时代中练就不凡笔力。增强“四力”的要求,始终体现在这次“新春走基层”活动中。

    从北京到百色,2000多公里,高铁12小时再加汽车2小时的车程。抵达当地时已是晚上22时,策划采访组不顾旅途劳累,立刻开会讨论。大家达成共识:要用活泼的语言讲好高铁无轨站的故事,要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反映大变化、小视角折射大时代。在作品的创作环节,要集中突破“三关”:一是语言关,要站在社会角度来看,以鲜活生动的语言写作;二是深度关,要写出高铁无轨站“升级版”的深度和辐射作用;三是新意关,观点要出新出彩,要加强提炼和升华。

    一边走,一边问;一边写,一边想。在深入凌云县高铁无轨站采访的过程中,大家带着问题一边采访一边思考,在向当地政府、企业和建档立卡户了解情况的同时,也给他们提建议出点子,同时就如何扩大高铁无轨站的宣传效应、运营效益,如何让高铁无轨站惠及更多边远地区的群众,如何更好地发挥铁路媒体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如何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进一步增强了铁路媒体扶贫攻坚的责任意识。

    在“新春走基层”采访中,策划采访组成员分头承担了全媒体产品的创作,报社总编室承担了采访活动策划组织、上下通联的任务,报社重大报道、评论、新媒体、短视频四个软项目组发挥各自特长为报道服务,每一件产品都经过了不少于10遍的精心修改。策划采访组组长、人民铁道报社社长汪铭着重提出要把握好高铁网和物联网的规模效应、尽量用地方角度和现场记者的感受表达、从一县自然联系到一市一区一域、紧扣精准扶贫主题等四点要求,悉心指导稿件精彩呈现。这篇通讯独家报道了高铁无轨站集多式联运、旅游集散、电商物流为一体的“高铁+”产业融合平台效应,烘托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主题,得到了地方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凌云县政府网站还对这次“新春走基层”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基层永远走不完,精彩一直在延续。人民铁道报社将不断总结经验,继续探索并创新走基层活动的报道理念、策划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精心组织、认真安排,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积极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推出更多鲜活动人、质朴清新、富有新意的精品佳作。

    (作者单位:人民铁道报社)

    责任编辑:杨芳秀

定格活力中国的新春图景
精心提炼中国故事 热情讴歌伟大时代
“爆款” 没有捷径 只有 “笨功夫”
一次震撼心灵的雪山之行
脚下有泥 心中有光 锤炼 “四力” 承担使命
脚步有多实,收获就有多丰
践行 “四力” 强筋骨 匠心 “打磨” 出精品
年年走基层,如何出新意?
增强“四力” ,用镜头呈现时代景深
发挥矩阵优势 讲好铁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