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5G背景下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可能性分析

周文韬 孙志男 《 新闻战线 》(

    3G、4G曾给媒体带来深刻影响,5G将重塑媒介生态。主流媒体需未雨绸缪,应对有方。5G商用后,主流媒体需拥有丰富的视频化、智能化、移动化产品矩阵;构建协同化、一体化、集约化的生产流程;确立场景化、垂直化、社交化的运营思维。

    5G     媒体融合     主流媒体

    相较于4G网络,5G具有网速更快、容量更大、延时更短等特点。如果说前四代移动通讯技术实现了“人与人的连接”,那么,5G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通过5G网络,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信息传递将成为现实。

    5G重塑媒介生态的可能性

    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媒介形态的演进之间具有强相互关系。纵览近十年的媒介技术发展史,可以发现,通信技术的进步必然促进新媒介形态的产生和勃兴,进而重塑媒介生态格局。

    2009年,3G网络实现商用,随之而来的是移动流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机视频、手机电视直播等移动流媒体服务迅速发展,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信息获取方式开始由PC端向移动端转移。

    2014年,4G网络实现商用。基于高速率、强灵活性、高兼容性的4G网络,在政策、技术、资本等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迅速崛起,成为新的信息分发渠道。用户在使用移动应用中产生的海量数据成为一种基础性资源,数据新闻、算法分发重新塑造了新闻生产分发流程,云计算成为许多新兴信息平台的底层架构,媒介生态随之改变。

    5G网络为传媒业创新产品形态、优化用户体验带来更多可能。云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联网无人机、无线家庭娱乐、社交网络、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5G的主要应用场景均与传媒业关系密切。

    以联网无人机为例。2018年4月,中国电信与华为合作,在深圳完成国内第一个基于端到端5G网络的专业无人机测试飞行,实现了无人机360度全景4K高清视频的实时5G网络传输。通过毫秒级低时延5G网络,操控人员可以进行无人机远程敏捷控制。未来,媒体借助联网无人机有望大幅提升新闻采集能力。可以预见,5G将催生一批满足受众需求的新兴媒介,现有媒介生态将发生深刻变革。  

    丰富视频化、智能化、移动化产品矩阵

    新兴媒体的最大优势在于借助新技术重新建构媒体与用户的关系。5G时代,主流媒体可以从重构用户关系入手,借助新技术,丰富社交化、智能化、移动化的产品矩阵,增强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实现由“平面媒体”到“立体媒体”“沉浸式媒体”的升级。

    优化短视频类产品

    短视频以大信息密度、低收视成本的特点,满足用户高度碎片化的需求。米尔佐夫提出:“新的视觉文化最惊人的特征之一是它越来越趋于把那些本身并非视觉性的东西予以视觉化”。短视频的兴起,凸显了受众信息接受习惯“从静态的图片消费到动态的影像、拟像消费”①的转向。短视频已成为业界角力的新领域,出现了秒拍、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应用平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相继上线短视频项目,推出一批制作精良的作品。如人民日报社推出的《人民代表习近平》《我们的“一带一路”》《中国一分钟》等系列短视频,均获得较好的传播数据和评价。

    面对5G时代短视频的发展趋势,主流媒体应结合自身定位与市场需求,重新确立短视频在产品矩阵中的位置;转变话语方式;重视提升产品的社交属性,促进用户的主动参与、主动分享。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可以充分利用电子阅报栏等新的传播渠道,拓展党政、高校、社区、酒店等传播场景。

    借助大数据提升舆情监测能力

    在互联网环境中,舆情的生成、发酵、爆发、衰退都以实时数据的形式存在。5G时代,“万物互联”将带来数据量的指数型增长,为更精准、实时的舆情监测带来便利。

    人民网是国内舆情监测领域的先行者,早在2008年7月,就组建了国内第一家舆情监测专业机构。目前,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通过日趋成熟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已实现对海量新闻信息进行精准抓取和研判。但对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中的网友跟帖留言进行实时抓取和语义分析则存在较大难度。后者是更直接的民意表达,在更广的维度上构成了最基本的社会舆情内在机理。

    大数据主要来自互联网交易、社交媒体、终端设备的使用,数据类型多样,真实性高、挖掘潜力大。5G时代,主流媒体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构建和完善社会舆情数据库、案例库,提升自动化的信息抓取和语义分析能力,以实现社会舆情实时预警和舆情应对方案迅速输出。

    增设虚拟现实新闻产品线

    目前,虚拟现实已成为国内大型新闻报道的重要辅助手段。2015年9月,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引进全景VR视频设备全程记录9·3胜利日大阅兵现场,这是国内媒体首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大型新闻报道。其后,各媒体不断加大虚拟现实新闻的投入力度。2017年全国两会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网、中青网等近20家媒体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

    受传输网络、终端设备、生产成本等条件限制,虚拟现实新闻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现有技术尚无法真正实现亲临新闻现场的沉浸式体验。而借助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的5G网络,有望实现听觉、触觉甚至嗅觉、味觉的虚拟,建构立体、真实、多维的新闻场景。虚拟现实可以突破现有的以声音、画面、文字为主的2D呈现方式,实现亲临新闻现场的3D呈现;可以突破屏幕物理空间尺寸的局限,实现对新闻现场的全景展示和深度感知;可以突破鼠标、键盘、触摸屏等设备的传统人机交互方式,实现更加自然的人机交互;可以突破现有平台对传播入口的垄断,成为互联网的新入口。②因此,虚拟现实对于新闻业来说可能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

    主流媒体需要把握虚拟现实新闻发展的机遇,增设虚拟现实新闻产品线,组建专门的虚拟现实新闻工作室。可以采取与互联网企业联合开发的方式,破解虚拟现实新闻高技术、高投入的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对现有部门的深度整合,尝试各类新闻题材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可能性,推出更加高质量的创新产品。

    构建协同化、一体化、集约化生产流程

    5G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可提升新闻生产、分发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投入,将人力资源重新配置于更具创造性的劳动中。在新闻采集方面,可借助大数据提升报道的精确度;在新闻生成方面,尤其在灾害新闻、体育新闻、财经新闻中,适当引入已经较为成熟的新闻算法,可增强报道时效;在新闻分发方面,借助算法技术、信息流呈现方式,能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分发。实现上述升级的关键在于理顺采编链条,对采编平台进行智能化升级,重构协同化、一体化、集约化的生产流程。

    更加精准的新闻采集

    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是各国新闻业的普遍追求。在5G背景下,记者可以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完成对互联网海量数据的抓取、处理、分析,甚至可以洞悉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谷歌公司推出的名为“谷歌流感趋势”(Google Flu Trends)的产品,就是基于“一旦人们患上流感,就可能在搜索引擎上输入特定的检索词条以获得与流感相关的信息”的假定,通过汇总和分析检索词条预测流感将在何时何地爆发。2009年,这款产品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几周前成功预测了其在全美范围的传播。

    更具时效的新闻生成

    5G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将大幅提升新闻生产的时效,降低记者工作量,压缩新闻生产成本。根据预先设定的数据模型,算法自动抓取关键信息,自动生成新闻报道。目前,算法新闻已在体育新闻、财经新闻、灾害新闻中大范围应用。里约奥运会期间,“今日头条”算法机器人“xiaomingbot”被应用于冷门赛事报道中。2017年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后,中国地震台网“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用25秒生成了全球第一条地震的有关简讯,包括地震参数、震中地形、历史地震和震中天气等十几项内容。同时,“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几乎在同一时间生成一篇1628字的详细版报道,配以9张图片,极大方便了救灾工作的开展。5G将为算法新闻的常态化应用和进一步优化带来更多可能。

    更加高效的新闻分发

    内容分发是新闻生产的重要环节。5G时代,随着传感器等设备的升级,对用户反馈的捕捉有望深化至生理层面,包括视觉停留时间等生理数据都可能被精确捕捉,新闻分发将更加精准,算法分发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多元。目前,较多主流媒体网站仍采用门户式的信息呈现形式,这其中有版面语言等多方面考量,但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受众需求不够匹配。可以尝试编辑把关与算法推荐结合的新闻分发方式,变“平面呈现”为“信息流”呈现,变“人找信息”为“信息找人”,以大幅提升用户使用时长。

    确立场景化、垂直化、社交化运营思维

    思维变革是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更为重要的力量。5G时代,传播媒介、传播主体、传播场景、受众均发生深刻变化,应该养成垂直化、场景化、社交化的运营思维。

    场景化

    “场景”一词本来是影视用语,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行动。移动互联时代的场景传播正是基于特定时空下,也即具体场景下的个性化传播和服务。③

    5G为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的进一步结合提供了可能。出行、支付、休息等具体场景均可以和内容传播深度融合。主流媒体要提升“适配场景”能力,理解特定场景中的用户需求,推出与用户需求相适应的内容或服务。调查表明“卫生间”和“床上(醒来或睡前)”是移动媒体用户阅读新闻的重要场景。③主流媒体可以进一步研究这些场景中用户的阅读习惯,推出相应新闻产品。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每日晚间推出的《夜读》栏目广受欢迎,正因为其贴合了“床上(醒来或睡前)”场景中用户心理抚慰的需求。

    垂直化

    5G时代,受众将进一步细分,媒体很难掌握所有细分领域。立足自身优势,深耕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品牌,更能获得受众认同。主流媒体的优势在于“时政”和“思想”。可以从这两个领域着手,在做好时政新闻报道和观点评论基础上,深耕电子政务、本地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等服务领域。一些主流媒体与地方合作,整合当地资源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如在人民日报媒体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北京市延庆区融媒体中心建立了“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融媒体采编流程。县级融媒体中心适应了互联网服务下沉的发展规律,体现了“新闻+政务”“新闻+服务”的垂直化运营思维,有利于实现从“党管媒体”向“党管数据”转变,助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交化

    对于媒体而言,移动化与社交化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移动化也意味着在内容产品中增加更多的社交元素和关系黏性,使社交成为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动力。④在全球范围内,社交网络已成为用户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之一。在5G“万物皆媒”的背景下,新闻的社交属性将进一步延伸,社交化将由“人际交互”向“人机交互”拓展。已有媒体做出成功探索,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的“下文”新闻客户端,基于用户对资讯人格化、碎片化和交互化的需求,通过人格化的讲述和会话界面的样态传递经过编辑选择、加工的新闻,引导用户主动探索,完全颠覆了传统资讯客户端的样态⑤。新华社推出的新闻智能语音机器人“小新”已经可以进行精准的自然语言识别、语义分析,能理解用户需求,精准反馈新闻稿件,便捷精准地提供服务。

    主流网络媒体推动内容与社交的深层融合,应打造更多具有社交属性的新产品,打通网站与社交平台的连接渠道。还要深刻理解不同社交平台的流量逻辑,利用多种平台的传播优势,获得最优的传播效果。

    (作者均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建  文

    注释:

    ①宫承波、田园:《短视频火爆背后的大众视觉消费转向》,《新闻论坛》2018年第1期。

    ②梁旭艳:《场景传播: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新变革》,《出版发行研究》2015年第7期。

    ③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新闻记者》2015年第3期。

    ④彭兰:《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传统媒体转型的三大路径》,《新闻界》2018年第1期。

    ⑤梁伟:《“聊”出来的新闻:国内首款“聊天新闻”APP运作密码——央广下文客户端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记者》2018年第3期。

创新对外传播形式 用好新媒体新业态
5G背景下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可能性分析
浮躁的时代需要“坚持”
区块链技术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