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创新对外传播形式 用好新媒体新业态

王晓辉 《 新闻战线 》(

    以外宣为己任的中国网,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坚持创新对外传播形式:制作多语种短视频, “直观深刻说道理,灵活多样讲故事”;在海外社交平台开展直播业务,开设“中国随便问”账号,通过即时视频报道、有问必答等形式介绍中国,取得良好效果。

    国际传播     新媒体     微视频

    中国网生于外宣,长于网络。网络外宣是中国网嵌入基因的责任、溶于血液的使命,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初心”。2018年,中国网持续创新国际传播工作,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以打造网络外宣劲旅为目标,不断增强国际传播能力。

    创新外宣表现形式,提升英文评论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中国网也在积极寻找符合自身特点的移动化、社交化传播方式。经过近3年的耕耘和探索,中国网在微视频产品创作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陆续培育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多语种微视频栏目。

    2015年5月,中国网推出一档英文评论微视频栏目《中国3分钟》,英文名是“China Mosaic”。希望将一个个来自中国的故事和观点化作一片片小小的马赛克,帮助读者拼接出完整的中国形象。事实证明,我们的构想是正确的。借助国际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栏目取得了巨大成功。

    2018年,《中国3分钟》围绕修宪、监察体制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美贸易战、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热点话题推出节目50余期,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累计阅读量达4.88亿,视频累计播放量超2000万,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8%、49%,多期节目的帖文阅读量超2000万,成为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现象级产品。其中《回归20载 “一国两制”为香港插上双翼》单期节目获得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创作团队入围国家广电总局2018年度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建设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此外,栏目还在英国普罗派乐卫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国际航线落地播出,国际传播力不断提升。

    创新外宣叙事手段,多语种微视频全面开花

    我们深刻体会到,微视频在实现“直观深刻说道理,灵活多样讲故事”方面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相比传统报道方式,微视频产品虽然形式短小,却能直击人心。因此,中国网不断总结《中国3分钟》栏目的成功经验,围绕“促进中外对话,增进文明互鉴”目标,精心选题、精准定位,陆续推出《中国随便问》(英文)、《中国微故事》(法文)、《中日热点大家谈》(日文)、《阿拉伯人“心”体验》(阿文)、《彭瑞话中国》(西文)等一批多语种原创微视频节目,受到境外网友普遍欢迎。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网为移动互联网用户定制“竖屏”微视频《走近中国换届选举》,用“主持人解说+动画”的生动形式,从领导人选举和任命、人大代表选举、中西对比、制度建设等方面介绍中国的选举制度,彰显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和优势。凭借强烈的交互感、扎实的内容策划、精美的后期制作,该视频上线4天播放量就超过3400万次,传播效果极为突出。

    2018年秋季,中国网参与制作的短视频《年夜饭的变迁》被新华网转发。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型展览”开幕当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这段两分钟的视频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总书记感慨的不仅是年夜饭的变化,更是这40年的沧桑巨变。

    自2014年发力境外社交媒体以来,中国网已经相继用8个语种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LinkedIn、VK等国际主流社交平台开设账号9个,粉丝总数突破5000万,覆盖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跻身国际“意见领袖”之列。

    社交媒体平台为中国网与各国人民开展互动交流打开一扇大门。通过社交媒体,中国网感受到了各国人民对中华文明的巨大热情,我们则竭尽所能提供各国朋友感兴趣的信息。

    经过充分调研和反复讨论,中国网于2018年在Facebook和Twitter平台开设了全新的专题账号“中国随便问”(China Q&A),以问答形式介绍新时代中国的崭新形象。截至2018年11月底,账号粉丝数已超过437万。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该账号《新闻发言人》栏目以我国政府多个部门发言人观点为内容不断发声,陆续发布11期短视频节目与1期信息图,引发海外网友热烈讨论。仅《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回应美方加征关税威胁及人民币汇率操纵论》一期,贴文覆盖人数就达150万,视频总播放近7万次。

    同时,中国网还积极探索海外社交平台移动直播业务。截至2018年11月,陆续完成“北京国际摄影展”“北京时装周”“改革开放四十年主题展”“濒危动物环保展”“乌镇戏剧节”等多场“微直播”。在Facebook平台总覆盖人数超过1258万人,观看量超过215万次,互动近3.9万次。

    2018年4月19日,中国网通过Facebook、Twitter和中国网移动客户端开展“最美长城·中国金山岭”移动直播活动。专业团队运用无人机现场直播,带领全球观众多角度饱览金山岭长城风光,并邀请有关专家介绍长城背后的故事。直播活动反响热烈,直播贴文覆盖65个国家的700万网友,视频观看量超过200万人次,留言4600余条。

    此外,中国网“领英”平台账号粉丝数也已超过8.1万人,为中国媒体账号之首。2018年11月,在领英年度峰会上获得“最佳海外传播奖”,被认为是“认识中国最好的官方渠道”。

    创新移动传播技术,移动优先战略抢占先机

    中国网坚持“移动优先”发展战略,将传统的“我说你听”式的新闻发布转变为移动互联网的交互传递。目前,中国网官方微信、微博覆盖粉丝数超过340万,今日头条官方账号粉丝数超过520万,中国网手机版日均访问量超过1800万次,多语种移动客户端用户总数超过180万,其中境外用户占比达55.78%。此外,中国网还发布多语种融媒体国际传播平台“中国号”和移动直播平台“新闻眼”,专注内容深耕,力图在移动端立体化呈现中国发展现状。

    2018年3月5日,中国网推出H5产品《来刷脸!1秒解锁专属你的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取得成功。该产品从网民“刷脸测颜值”的兴趣点出发,鼓励读者上传自拍照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年龄、性别等关键信息,精准匹配与读者直接相关的《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并生成个性化的关键词海报,传播精度和有效性得到大幅提升。

    凭借轻松活泼的趣味交互体验,该策划获得广泛关注,浏览量超过150万次,其中不乏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地的海外读者积极参与。3月8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两会也成“黑科技”竞技场》,将该产品作为唯一典型案例进行大篇幅详尽报道,并配发使用体验截图,称赞该作品“不失乐趣,能吸引年轻人点击”。

    为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中国网组建“中国有数”工作室,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移动化、可视化国情资讯产品。借助图解产品“中国有数”、微视频产品“中国关键词”、数据库产品“认识中国”等品牌,形成了高质量原创国情产品方阵。2018年,中国网可视化国情产品阅读量超过15.5万次,《人大有数》获得2018中国人大新闻奖新媒体三等奖。

    作为一支团结协作、善打硬仗、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网络对外传播队伍,中国网正向着成为网络外宣劲旅的目标不断前进。在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中国网将不断创新外宣工作,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出越来越突出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网总编辑)

    责任编辑:建  文

创新对外传播形式 用好新媒体新业态
5G背景下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可能性分析
浮躁的时代需要“坚持”
区块链技术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