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内容供给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

钟 莉 《 新闻战线 》(

    互联网运营手段的运用,让媒体具有了平台化的属性、互联网的基因,拿出满足信息需求的头部内容产品,坚守“以报为魂”,是为王道。在新媒体技术创新之路上,坚持“三去一降一补” ,即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去疴立魂,降内耗,补短板,才能切实推动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实现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

    传统媒体转型,目的是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提升。转型成功与否,要看受众对报道的接收度、接受度、入脑入心的程度。内容结构的转型成为重要任务,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需要“三去一降一补”: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去疴立魂,降内耗,补短板。

    去芜存菁。网络信息纷繁芜杂,作为专业媒体、区域媒体,需要做的是去掉芜杂、做强精华,围绕头部内容进行生产。阅读量高的永远是头部内容,而每个媒体的头部内容是不一样的,按信息需求可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满足所有人信息饥渴需求的强新闻;第二个层次是满足目标用户需求的优势内容;第三个层次是满足实际用户需求的优势内容。其中第二个层次是你想影响的用户,第三个层次是你已经有的用户,你该珍惜的用户。

    川报观察的广告语叫“掌握中心思想”,核心目标用户是四川党政商学界人群和关心四川发展的境内外人士。怎样去获得这部分目标用户?我们通过分区域锁定用户推广,市(州)记者站为主力,各领域条线记者搅动资源,借助部分行政推力,用邀请码、下载福利等手段,实现了110万用户的首次激活和持续活跃,在700多万用户中占15%的比例,这部分群体是川报观察的忠实用户,独家、原创、深度内容主要为这部分用户定制生产。每逢大事必看首席,川报观察推出的视频栏目“首席脱口秀”,选题重大,切入点亲切,征服了一批重点用户。

    对省级媒体来说,对省委全会的报道是重点。如何出新?今年,四川省委全会恰逢世界杯,川报观察巧蹭世界杯热点推出三分钟原创动画《当省委全会遇上世界杯》,身着球衣的川报观察吉祥物熊猫“川宝”在赛场上奔跑、踢球,介绍五大经济区21名“球员”,解说省委全会上排出的四川队全新阵形——“一千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发布后6小时,观看量就突破百万次,24小时点击量突破200万次,成为省委全会特别报道中的“爆款”产品。在全会召开前夕,川报观察还推出了“网红城市卡位赛”系列快闪视频。5天时间里,以成都为首,五大经济区为组,以精彩文案、高清图片、视频为依托,先后推出“21个市州”快闪竖屏视频,与省委全会作出的“争创经济副中心”部署相呼应。炫酷的画面、新颖的观感,引发“爱乡派”共鸣,上万网友主动留言为家乡点赞。

    去伪存真。“真相经常不如谣言跑得快”的悖论,也是媒体的痛点。与谣言赛跑,需要充分发挥党媒的作用,用好用足专业媒体的时政采编权,向用户提供即时的重大新闻报道、权威的政策发布解读、到位的事态深度解析、鲜明的理论观点引领、及时的热点难点释疑,打造更多富有特色的主旋律爆款、正能量网红。川报观察在2017年“8·8”九寨沟地震的直播报道中率先推出并持续更新《辟谣:九寨沟县地震部分谣言网上流传 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被各大央媒和网络平台转载,在满足社会对抢险救灾最新进展信息需求的同时,主动预判谣言产生的方向,及时采集发布权威真实信息,有力击碎了不实传言。

    跑赢谣言,关键是以真实的力量让用户信服。真相不需要粉饰和雕琢,而客观,恰好是力量之所在。无限风光在险峰,四川风景优美,但自然灾害频频。今年夏天,四川又迎近年来最大一次强降雨,汛情严峻,全省启动应急响应,国务院派工作组到四川指导,外界关注度高。川报观察报道《三问四川此轮强降雨》,向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连发三问:四川为何6年来首次启动II级响应?川西北高原雨量不大,为何还出现汛情?强降雨给江河沿岸城市带来洪峰威胁,如何应对?客观视角,专业提问,踩对公众关注点,多次被全国媒体和水利部等专业领域官微转载。

    去疴立魂。传统媒体的沉疴,在互联网时代暴露得更加明显。一些老套的话语表达方式(如通讯的三段式)、我说你听的宣传程式、报纸版面或电视专题的组合编排形式,都需要在新的传播时代彻底改变。但以报为魂必须坚守,这个魂是党媒的初心,是新闻人的追求,也是媒体的价值内核和责任担当。

    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川报观察联合人民日报党媒公共信息平台及对口援建省市的38家党报党端,推出大型联合采访“川越十年”。19个采访组重访灾区、探寻巨变,并在5月12日当天推出512分钟的全网联合大直播,珍藏版“5·12”十周年电子纪念册将报纸的52个特刊版进行二次包装和分发,使“川越十年”报道获得了亿级点击量的传播效果。

    四川大凉山是全国脱贫攻坚重点区域。今年6月起,四川向凉山派出5700人组成的综合帮扶队,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川报观察提前谋划,利用多平台多渠道首发重磅报道、独家图解,并向各大渠道分发凉山脱贫新貌系列视频,微视平台单个视频24小时内破10万,微博话题阅读量超90万,总点击量近千万。5700名队员和他们的家属也踊跃跟评,川报观察就此及时推出《我是1/5700,这是近期最燃的表白》,被全网转发,中宣部新闻阅评给予高度评价。

    降内耗。过去几年的媒体融合,很多是在传统体系之外另起炉灶,搭建新媒体的运营团队和平台,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传统采编业务,造成报(台)、网、端之间采编业务内耗,以传统报台采编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生产流程仍然普遍。相应地,传统采编流程制约了新媒体内容的生产,造成采编资源的浪费,媒体深度融合面临内容生产机制重设的问题。8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新出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的意见,鲜明提出“以新媒体为中心”优化组织架构,组织内容生产,将互联网传播作为内容生产链的底层逻辑,适应新媒体全时段发稿、快速传播、智能推送等生产要求,重构全媒体工作时间表和生产流程,建立完善秒级、分钟级、小时级、日级内容生产线。

    补短板。新媒体技术创新和互联网运营手段是传统媒体的最大短板。一是指内容产品生产,二是指媒体平台建设。应在内容产品生产上,将新媒体技术创新作为内容生产的基本要素,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提高文图音视等复合内容生产协同度。川报观察在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期间,携手百度AI,推出代表委员新闻档案,在采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可精准采集、提取、匹配、查询代表委员的媒体报道信息,成为百度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的展示案例以及会议期间的特色媒体产品。

    媒体与技术的结合,从紧跟技术的步伐,到创新运用技术,实现了向“媒体+技术”的转换,让原本不属于媒体领域的技术为媒体所用。川报观察较早关注AR与新媒体结合的新应用,让报纸和新媒体之间实现有效嫁接,让报纸“动起来”。在具备AR自有技术研发能力后,更新到实景AR。例如,获得省政府授权,为政府工作报告制作动画,并植入成都爬楼熊猫等全省各个城市地标,用户手机扫描预设的实景,即可观看政府工作报告的动画解读视频,等等。

    在媒体平台建设方面,以川报观察为主平台的“四川云21183+N融媒中心”计划正在大力推进。“四川云”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体运营,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覆盖全省各县市,并以此联通、支撑县市融媒体中心,是提供移动端内容生产和分发全流程服务的一个省级移动新媒体平台。引导四川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N个系统行业领域入驻“四川云”平台。尤其是为183个县定制县区观察,通过川报观察APP的百县百面技术,用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推动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四川云” 主要具有四个特点:它是一“端”到底的县市、高校、部门联动聚合型采编平台,以川报观察为主载体的融媒体采编平台实现了“一次采集、多次分发”,打破了区域、行业、媒介界限,直通省媒、联通央媒,实现稿件共享、频道共享、端口共享、后台共享;它是数据内容共享平台。“四川云”数据平台与川报观察内容平台打通,远程共享到川报观察的精品原创内容以及丰富的全网内容资源;它是自主可控的移动端。让各县市快速拥有一个自己的手机客户端,可以针对地方定制,及时呈现地方重要新闻,突出地域特色,链接本地功能;它是拥有千万级观众的主场。各市州、县市可以把四川第一政经客户端川报观察变成自己的“主场”,快速拥有川报观察现有的千万级用户。7月14日和26日,147个县(市、区)分两批集体入驻“四川云”。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百舸争流的当下,“四川云·21183+N”的建设方式,以互联网开放共享的运营手段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了一种参考。

    (作者系四川日报编委、《川报观察》客户端执行总编辑)

    责任编辑:陈利云

新媒体内容生态演进的8个方向
聚精会神做有价值的优质内容
用好技术引擎 弘扬主流价值——湖南日报社媒体融合的实践与体会
多路径壮大融媒体内容优势
应用数字媒介 传播党的声音
实施平台战略 创新融合路径——长江云平台建设的思与践
建设城市融媒平台 推动广电整体转型
内容供给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
以技术创新助力正能量传导
依托平台优势,推进主旋律的生产力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