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都市报中央厨房以三大空间为载体,以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到内容多介质呈现的融合,再到线下线上媒体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融合为目标,通过3年的努力,初步实现了真正相融,成为都市类地市级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新标杆。
中央厨房 融合转型 地市级媒体
坚守主流舆论阵地、打造移动端的新型主流媒体,是地市级传统媒体转型方向与目标,中央厨房作为媒体融合的一种标志性的载体,在转型发展中起到了积极引领的作用。早在2015年,温州都市报就在实施媒体融合转型过程中积极探索地市级媒体中央厨房的打造构建,以“三大再造”(理念再造、渠道再造和流程再造)为核心价值,率先在地市级都市类媒体中尝试融合转型。3年后,温州都市报在经历“人无我有”的初步建设后,以“与同级媒体相比‘人有我优’、与央媒省媒比‘人优我特’”为目标,强化互联网加创意思维,对中央厨房进行全面升级,进一步提升优化中央厨房,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了报社员工的融合意识,推动报业进一步融合转型。
空间的提升与优化
温州都市报中央厨房的提升与优化是从空间打造开始的,从原有面积不到200平方米扩容到三层空间共3700多平方米,从原来单一的中央控制室提升为三大空间——融创、视创与智创空间。第一层空间为融创空间,面积为370平方米,主体为中央控制室。以监测、指挥、集成和发布为主要功能,在集中指挥、高效协调、采编调度、信息沟通上融为一体,成为策、采、编、发的核心机构和神经中枢,拥有采集监测、融合编审、多元分发等功能,实现全媒体、全天候新闻集成发布。其中设有值班总编指挥区、实时监测区、编辑操作区、审核验校区、内容发布区及头脑风暴区等。第二层空间为视创空间,面积780平方米,主体为可视化空间。以新闻采写、音视频制作、数据技术服务为主要功能。以演播厅、录音室等为载体,以各类音视频资源为介质,植入AI、AR、VR等技术元素,体现“新闻视频化、视频直播化”。按分区承担新闻采写、主题报道(活动)策划、大数据分析、技术研发等功能。设有记者采写区、直播视频区、创意策划区、技术研发区、音视频录制区、大数据分析区、效果测试区等。第三层空间为智创空间,面积为490平方米,主体为思想众创空间。以思想众创、资源共享汇聚各方专家、达人的思想、才智,构建与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等多方协同机制,通过“六个100行动”载体和会议、沙龙、论坛、峰会等形式,打造思想的众创空间,实现媒体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互动对接。设有专家工作室、专家达人展示区、文创融接港、科创融接港及路演中心、演讲会客厅等。
提升优化后的中央厨房,将中央控制室、可视化空间、思想众创空间的物理距离拉近并合三为一,组建成系统化的融媒中心。携带三大空间的中央厨房,对内打通了策、采、编、发、核等各流程,集舆情研判、策划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分发、效果评估于一体,加快了温州都市报旗下的纸媒、掌上温州客户端、官方微信、微博、温都网等各平台的相融。对外则以新闻为动能,串联“记者-编辑-智库-用户”,形成闭环,让编辑记者、专家达人、用户都与中央厨房达成有效联接。空间的提升优化带来温州都市报员工理念的转变,特别是视创空间与智创空间的融接,使新闻的可视化运作、“无视频不报道”成为常态,对接专家智库、对接用户形成动态整合资源共享成为常识,在原有的“三大再造”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了员工的融合意识,形成了融产品思维,提升了融媒体产品生产能力。
创意的运行与强化
提升优化的中央厨房不仅在物理空间上予以调整相加相融,从理念上也强化体现媒体的相加相融。优化的中央厨房在温州都市报全媒体的整体架构中占据核心地位,在运行中强调了互联网+创意的思维。作为体现报业核心价值的互联网+创意行为构筑了中央厨房模式下的核心理念。
互联网+创意行为以中央厨房为载体覆盖温州都市报的策划、采访、编辑、发布等所有部门。提升优化后的中央厨房除了承担日常大屏展示舆情监控等作用外,更注重发挥中央厨房的聚合功能,进行高频次的策划创意活动,将重心从原有的采编转移到选题上。在日常的选题会上,策划创意、头脑风暴的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使新闻的张力得到进一步体现。互联网+创意行动始终贯穿采前预案会、选题策划会、编前协调会和统筹设计会等全过程,是报业的常态管理机制。对日常采编等事宜,相关部室和人员要全天候实时反应,对重大主题活动、节点活动,组成由采编、经营、技术力量组成的互联网+创意项目小组,对活动信息进行抓取、分析制作,以事件、活动为中心,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全媒体产品。
今年3月,温州两会期间,温州都市报全媒体改变以往的采编传统运作方式,充分利用提升的中央厨房,生产了一系列的融媒产品。早在两会之前,针对今年市里的重点工作乡村振兴、西部休闲产业带以及三洋湿地建设提速,先由中央厨房“融创空间”的中央控制室对浙江省内湖州、衢州、舟山等有优势或产业突出的进行摸排监控,对比先进地域的做法与经验来寻找衡量温州的振兴之路,根据不同的业态进行头脑风暴,策划推出“探路@他山之石”等栏目。中央厨房“视创空间”的相关部室深度跟进,发挥纸媒、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等不同介质的特色,形成报道合力。同时组织聚集在中央厨房智创空间的智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达人等围绕不同的主题,以专业优势来进一步扩大栏目的影响力与美誉度。从纸媒的系列报道到客户端、微信、微博的音视频,到智库专家的座谈沙龙以及后续的市民互动体验,这些全方位以中央厨房为核心运行生产的融媒产品,获得了10万+的阅读量与点击率,在同城媒体中独树一帜,极大地提高了传播力。
与此同时,为配合创意的强化,在日常考核的基础上加入创意考核制度。在现有业绩、亮点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创意亮点,出台创意考核办法,在绩效分配上向创意产品和创意活动倾斜,并实行创意排名,以更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员工创意的数量、质量进行评比、亮相,在员工中营造争相创意的氛围。
机制的创新与深化
提升后的中央厨房促使温州都市报进行传统传播格局再构,采编流程再造,采编队伍再组。
首先是重构了全媒体采编平台、移动采编平台、新媒体编发平台、H5生产平台、会员中心平台、720全景VR制作发布平台、两微公众号托管平台、大数据平台、专家智库平台、可视化魔法报生成平台、全媒体演播平台等传播平台。在深度融合过程中,依托中央厨房三大空间再造了一套从内容生产到效果评估、绩效考核的全新流程,使之与融合生产相匹配,摸索并建立起一套基于媒体融合的全新内容生产和传播流程,实现了中央厨房从单纯展示到真正为日常内容生产、传播及效果评估服务,让创新始终贯穿至每一个环节。
借鉴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理念,采编队伍强化了矩阵式管理,引入项目制,设立工作室负责人角色,理顺融媒体产品生产链,致力打造爆款产品。从策划到分发的全流程,全媒体多渠道发布,多介质全方位地重点呈现报道,实现产品传播效果最大化,全面提升产品影响力。
组建一支为融合而生的团队,所有的工作都围绕融合生产和传播流程中各种看似不起眼,却关乎融合效果的小细节展开。基于内容生产加强对接用户,提升的中央厨房为各采编部门提供全面智库支持。温州都市报的智库建设不同于央媒、省媒等大平台的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建设,而是在充分发挥地市级媒体接地气的特点下,借助专家达人的智力与影响力来黏合全媒体用户,用思想共享的方式实现“智融”,进一步深化媒体的影响力,打造媒体的美誉度,推动媒体融合转型的深度实践。
同时在队伍管理上以 “传播效果评估”来制定融合考核指标,让数据说话,以数据为考核主要依据,同时加上一定的定性分析。通过对数字端发稿量、点击量、视频稿件量、原创稿件量、传播力指数等在线数据的考核,倒逼采编部门实现同题材稿件在不同媒介平台的差异化多形态呈现。
(作者系温州都市报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陈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