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以融合破局,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

代志武 《 新闻战线 》(

    荆州日报社以融合破局,构建了“五合一”模式的现代出版体系,营造党报“大气候”;提出了转型“123”战略,运用系统思维,打造互联互通的党报舆论生态;重构传播渠道,凝聚声音形成党报磁场。

    融合破局“小我”,营造党报“大气候”

    新时代,党报工作者需要新思维。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长期固守在封闭矩阵中的传统主流媒体,如何保持原有的主体地位,如何让高、大、上的传统媒体变得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接地气、有人气,营造党报适应时代的“大气候”?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媒体融合实践中,荆州日报传媒集团以融合为先导,构建了“五合一”模式的现代出版体系,提升新闻的时度效。

    “五合一”,是荆州日报传媒集团媒体融合的重要基础,核心是将原来的五大编辑部进行重组,以出版流程为基本,建立工厂化体系,被业界称为“新闻梦工厂”。自2016年实施“新闻梦工厂”以来,集团通过强化战略规划、顶层设计、分步实施,融媒体改革迈出了三大步:2016年,彻底打破原有编辑部运行模式,建立一个集采访、出版、渠道、传播、转化、评估于一体的融媒体运行体系;2017年,建设党报云中央厨房、高清视频直播系统,将原有报纸出版的采编系统平移到中央厨房,为融媒体运行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撑;今年,计划对中央厨房升级,建立健全智能系统。

    通过3年来的融媒体改革,我们走出了一条先机构改革再技术提升再到打造大平台、提升舆论引导力的路子。通过数据对比发现,现在原创内容和策划比过去多出3成,新媒体的创新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内容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从纸媒来看,在好新闻评选中,荆州日报传媒集团在获奖数、获奖等级上多次居湖北省市州报第一;从新媒体来看,不但影响力大增,而且好作品不断涌现。在2016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原创网络视听节目暨“8·20”工程微电影作品评选中,荆州日报传媒集团原创微电影《飘扬的黄丝带》从1200多部原创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20部优秀作品。2017年,在中国报业十九大融合传播峰会上,荆州日报的两件作品获奖,其中视频《洪湖渔村医生捎给十九大的生态画卷》获新媒体类十佳之一,H5作品《跟我学十九大 闯关100题》获创新类优秀奖。

    融媒体的改革成果在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中得到充分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荆州的报道中,荆州日报传媒集团通过云直播系统,全天24小时在第一时间转载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权威媒体的新闻,特别制作了创意十足的全景看荆州H5,展示荆州在长江大保护中的成绩。数据显示,多篇稿件阅读量超过10万,引起强烈反响。随后又策划了系列评论员文章,在荆州日报及新媒体上刊发,相关内容被新华网、大楚网、中国财经网、搜狐网等广泛转载。

    运用系统思维,打造互联互通的党报舆论生态

    作为区域性主流媒体,有地方政府公信力背书,有一定量的基础阅读人群,这是很好的优势,也是提升影响力、传播力的重要支撑。要用好这一优势,在全新的媒体环境中,打赢阵地战,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平台的党报体系,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条。

    2016年,荆州日报传媒集团提出了转型“123”战略,即体系内互联互通,体系外与社会共享发展。这一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报社从传统报业向现代新型传媒集团转型步伐。

    “1”是树立一个“党报聚合云媒体”的理念。党报不仅仅是一张纸,应该是一个媒介、桥梁、平台,一个聚合云媒体的新理念。2016年初,我们启动了党报品牌同名工程建设,提出了“五个一战略”,将与党报关联度高的平台均冠以党报名称,形成了以报纸、移动新闻客户端、法人微博、网站、阅读栏为核心,组建党报聚合云媒体。同名工程大大提升了党报的品牌价值、区域影响力和公信力。

    “2”是两个引进。一是引进现代投融资管理体制,激活新媒体发展平台。报业转型核心是发展新媒体。然而,发展新媒体,机制、技术、人才、资金四大核心要素缺一不可,其中机制尤为重要。根据这一特点,荆州日报传媒集团着手解决机制上存在的问题。2016年,我们加速推进“两分离”制度的落实,组建企业集团,实行报社管新闻事业,赋予集团公司管投资与建设发展等功能。这一体制建立,加快了我们新媒体、新平台的建设步伐。

    自2016年来,在没有财政支持的情况下,我们先后投入数百万,建立了荆云直播平台,配备了两台移动直播车,组建了40余人的直播团队。去年,又投资数百万建设了党报云中央厨房。今年,还将投资百万打造中央厨房升级版,上马智能采编机器人、智能视频、智能传播终端。在全国地市媒体中率先打造智能矩阵,提前进入智媒体新时代。

    二是引进社会资源,提升新闻创新创意产品生产能力。2017年9月,我们投资建设了报业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区。吸纳四类企业入驻,即计算机开发与应用类、文化创意设计类、影视创意制作类、数字出版类。企业的引进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创意生产能力。去年,通过与园区企业合作,我们摄制了10余部微电影微动漫作品,出版了一套连环画丛书,生产了影视专题片400多部。目前,孵化园区微电影工坊已成为荆州廉政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基地、湖北省网络精品创作基地。

    “3”是3个培育,培育能人、培育语境、培育IP,提升品牌价值和变现能力。培育能人,目前已成功孵化3个能人工作室,为报社创收超过600万元。培育语境,是建立集语言、环境、平台、考评于一体的新媒体生态圈,学会与时代交流沟通。这包括与高校合作,建立媒体融合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工作室等孵化器平台,让这些自带新媒体语言的新型人群融入报社群体。培育IP,先后以投资或者向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打造具有商业价值的IP。比如,我们连续承接了4届中华龙舟公开赛事,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去年,旗下公司又投资200万元购买了中国好声音区域选拔赛事的承办权。今年,利用开发区域文化方面的独特优势,正与地方政府洽谈合作,打造文化IP小镇项目。

    重构传播渠道,凝聚声音形成党报磁场

    相对于新兴媒体,传统媒体的落后不仅表现在形态上,更体现在传播渠道上。在一片唱衰纸媒的声浪中,要做好党报传播渠道建设,形成强大的党报磁场,难度是有的。但我们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勇于担当,多渠道开展党报阵地建设,强势推进党报舆论场建设,还党报应有的“声控性”。

    借力互联网放大党报声音,传播正能量。荆州日报传媒集团组建了政务双微矩阵群,形成了以党报为轴心的传播聚合体。通过法人微博、新闻客户端、城市联播网等,加大推广力度,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党报上的内容传播到网站、双微、论坛以及各大平台上,并通过传播矩阵,形成链式传播,形成放大效应。

    重构传统发行渠道,做精做深做宽。多渠道全方位扩大党报的声音,既是党报及新闻工作者更好肩负责任与使命的现实需要,也是做强媒体的必然选择。鉴于此,荆州日报传媒集团进行系统规划,制订党报影响力提升计划并付诸实施。在区域范围内,锁定党务政务圈、商务圈、文化圈、社会名流以及本土情结的在外人士等,“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发力智能端。媒体渠道终端智能化是必然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化应用的普及,媒体采编智能化、终端智能化将是传统媒体面临的又一大挑战。因此,我们在谋篇布局媒体融合、转型发展过程中,应将智能化建设纳入重点工程。今年,荆州日报传媒集团将在智能化建设方面发力,推行“懒人计划”,从智能写作机器人、智能视频化、智能终端产品化三方面着手,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将报社传统传播渠道和终端引入全渠道、智能化。

    新时代,我们要以有思想、有深度的内容创新,全方位、多平台的生态链创新,多元化、重构化的渠道创新,在不断做好“四力”建设的基础上,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作者系荆州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责任编辑:郭潇颖

主流媒体如何巩固主流地位
主流媒体传播力强化的策略探索
跨媒体融合 跨行业融合
打造智媒体 提升传播力
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用“狼性”精神打造融合传播的西安样本
特色化融合提升传播力的温报探索
以融合破局,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
推进深度融合发展 不断提升党媒传播力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