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做快,图片和音视频的组合使经济报道的可读性、贴近性大大增强;报纸重深,吸引细分读者深读精读;网站发挥“无限量”的优势,赋予报道更多的历史纵深感。报网端形成合力、互相补位,共同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点亮长江经济带龙眼”成功的经验。
在移动互联网重构的传媒生态环境和舆论格局中,加快新闻供给侧改革,通过策划创新、优质内容生产和融合传播,提升议题设置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不但是融合改革成效的“试金石”,也是地方党报肩负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必答题”。
2016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了“点亮长江经济带龙眼”全媒体采访活动,这是宁波日报融媒体改革后策划实施的最大规模的“走转改”活动,东起上海西至昆明,到长江经济带沿线12座城市采访,集团旗下党报、都市报、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媒体协同发力、立体传播,以媒体行动为城市对接国家战略探路。
这也是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后,国内规模最大的长江经济带全媒体采访活动。宏观与微观结合、广度与深度兼备、纸媒与新媒体互动,在全国范围传播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新理念,为地方党报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做出积极探索。
胸怀全局着眼大势,抢抓国家战略第一落点
越是信息过剩、舆论多元,越需要主流媒体强化议题设置,积极主动开展舆论引导。“点亮长江经济带龙眼”大型采访活动,就是宁波日报立足国家发展战略、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结合宁波城市功能定位、策划实施的一次全媒体采访活动,其主题具有重大性、时代性和前瞻性等特点。
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覆盖长江沿线11个省市,人口和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40%。在新时期建设长江经济带,旨在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谋划中国经济新的棋局。
在长江经济带中,宁波的地位非常特殊。宁波拥有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宁波舟山港,是“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城市,也是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门户,肩负着建设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重大国家战略。
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指出,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要全力推动国际大港向国际强港转变,全面提升港口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市场开发能力,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浙江考察期间,就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做出指示,要求把宁波舟山港作为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这两大国家战略的支点,成为舞动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龙眼之一。
如何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对宁波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快建设覆盖长三角、辐射长江流域、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港口经济圈,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
我们与市发展规划研究院的专家进行了深入谋划,数易其稿,提炼出报道主题——建设港口经济圈,点亮长江经济带龙眼。
在前期策划中,我们还注意到,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调整,为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了调。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也成为“点亮长江经济带龙眼”采访活动的核心理念。2016年11月中旬,东起上海、西至昆明的全媒体采访活动启动。此时距《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仅两个月,成为国内最早以绿色生态理念策划的长江经济带采访,体现了宁波日报快人一步抢、抓第一落点的竞争意识。
脚到眼到耳到心到,“走转改”中当好舆论先行军
参与“点亮长江经济带龙眼”全媒体采访活动的三组人马,历时半个多月,横跨东西8省市,行程数万里,实地探访上海、嘉兴、金华、苏州、南京、鹰潭、南昌、芜湖、合肥、武汉、重庆、昆明等12座城市,采访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企业家和专家学者逾百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为城市对接服务国家战略探路。
这是一次“脚到、眼到、耳到、心到”的采访调研。
记者搭乘集装箱船海上颠簸7个多小时,采访航运、物流、码头负责人,对宁波舟山港“港通天下”的集疏运网络有了直观了解。在上海洋山港,我们倾听当年重大决策的亲历者讲述洋山港开发历程,放眼全球审视港口经济圈、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战略意义;在苏州太仓港码头,记者迎着浩荡江风登上50多米高的桥吊最高层,以获得煤炭装卸转运的现场视频资料;在武汉和重庆,我们认真记录长航集团等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对港航合作的建议;在昆明,我们循着宁波商会的项目布点,畅想着宁波海铁联运延伸到东盟各国……
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现场,深入一线,锤炼了记者的作风,改变了稿件的文风,《看洋山如何“点睛”长江龙头》《“甬家军”逐鹿千里大航道》《“渝新欧”向东方大港伸出橄榄枝》等一批鲜活的稿件脱颖而出。
“绿色生态”的核心理念贯穿整个采访报道。
比如,在报道宁波舟山港通过资本运作布局长江经济带时,我们突出“绿色岸电”等先进模式的复制和输出;在聚焦水水中转主题时,我们重点采写了煤炭等大宗物资在内河运输中“散改集”的试点成效;在探讨城市合作时,我们把镜头对准宁波治水技术助力中西部内河治理的生动案例;在采访长江航运业转型发展时,我们挖掘出宁波企业研制的绿色船用发动机在长江航道的推广运用。
如果说12个城市的深入采访报道体现了这组报道的“广度”,那么,此后集中推出的“五问港口经济圈”系列报道,则从港口物流、航运服务、产能合作、开放共赢、绿色发展等5个方面,对港口经济圈建设进行了全面梳理,充分体现了重大主题报道的“深度”。
如何发力多式联运,构筑国际物流大通道?我们从海铁联运、水水中转、港口整合等角度进行了回答;如何拓展港航服务,扩大港口辐射半径?我们梳理出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的做法,提出了联手打造江海联运航运指数等一系列建议;如何发挥先进制造优势,与长江沿线城市共建现代产业体系?我们认为共建飞地经济、建设跨区域产业链、共推科技成果转化是可行的选择;如何携手沿线城市,打造开放新高地?我们建议不但要打造中国进口商品集散中心,也要成为中西部城市的出海口;如何发展绿色经济,共护长江“绿水青山”?我们提出借力自主创新,与沿线城市共筑绿色廊道,打造绿色发展引擎。
在现场采访时全身心体验与感悟,在深度报道中坚持独立思考,“点亮长江经济带龙眼”两个阶段的报道,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思考建议,成为舆论引导的先行军、政府决策的参谋者。
三端发力融合传播,让重大主题报道产生全国共鸣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非此消彼长,加快推进两者从相“加”到相“融”,将党报的权威性与新媒体的渗透力融为一体,构建起一个权威性、公信力、大众化、亲和力有机结合的强势舆论平台,是地方党报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宁波日报融媒体改革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全媒体采访活动,“点亮长江经济带龙眼”借助报网端一体的传播渠道创新,尝试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多极放大的全新流程,为新的传播语境下,地方党报提升重大主题报道传播力和影响力做出有益探索。
客户端负责“做快”。在这次报道中,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第一时间在甬派客户端呈现,在150万用户中掀起第一波影响力。多元化的表达、个性化的讲述,特别是大量现场图片和音视频的组合,使经济报道的可读性、贴近性大大增强。据不完全统计,这组报道在甬派客户端的总阅读量达到1700余万次,评论量18万余次,转发量25万余次,影响力空前,而这并没有包括微信、微博二次三次传播后用户知晓率的几何级递增。
报纸负责“做深”。宁波日报和东南商报分别开辟专栏,以一天一篇的高频率,对宁波与12座城市“点对点”合作进行深入报道。得益于甬派的预告和导读,这些报道成功吸引了更多细分读者的深读精读。宁波日报收尾阶段“五问港口经济圈建设”系列深度报道,则是对所有采访资料的系统梳理和理性归纳,汇集了100多位受访者的思想和智慧,共同为港口经济圈建设出谋划策,为宁波对接服务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把脉探路。
网站“做广”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宁波网在首页显著位置开辟“点亮长江经济带龙眼”专题,不但对所有图、文、视频进行集纳式报道,还发挥网站“无限量”的优势,对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背景意义、顶层设计、沿线省市对接行动等进行全方位解读,赋予报道更多的历史纵深感。
通过报网端立体传播,“点亮长江经济带龙眼”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和今日头条对多篇报道进行转载和推送。重庆华龙网、武汉长江网、上海东方网、南京龙虎网、昆明信息港、长沙星辰在线、南昌新闻网、合肥在线等14家长江沿线城市主流新闻网站以及南方的广州大洋网、北方的大连天健网等,对“点亮长江经济带龙眼”特别专题进行了推送,覆盖人群达数亿,在全国范围打响了宁波作为长江经济带龙眼的品牌,传播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新理念。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传播和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是不可逆转的,靠一张报纸传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在“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的传播新态势下,如何报网端形成合力、互相补位,共同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对于宁波日报来说,“点亮长江经济带龙眼”还只是一次练兵、一次热身。
(作者分别系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冷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