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试析行业报的转企改制路径

——以消费日报为样本

刘 丁 《 新闻战线 》(

    背靠一个职能部门和背靠一个产业,显然是报纸发展截然不同的基础。而背靠的职能部门强势与否、背靠产业是蓬勃成长的朝阳产业抑或是日暮途穷的夕阳产业,决定着报纸的影响力和发展空间。

    面对不同的基础和前景,行业报转企改制的路径五花八门、南辕北辙。但面临的同样问题是:依托行业或者产业,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转企改制后的发展模式 

    对于消费日报来说,它背靠的是不断弱化的产业划分——轻工业,从轻工部、中国轻工总会、国家轻工业总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这条管理体制的变革之路,折射的是国有资本逐步从普通日用消费品产业局部退出,靠产业轻重来划分的经济管理模式日渐式微。 

    无论是朝气蓬勃、方兴未艾的电商、IT业、房地产业、证券业,还是国家正在重点扶持的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轻工日用消费品企业都注定是参与者,而无法最终成为产业主体。

    消费日报创刊30年来,在市场化的边缘苦苦挣扎,彻底错过了做市场化报纸,跻身社会权威财经媒体的时机,而打造综合性日报的基础更不复存在。

    在转企改制后,报社管理层首先应打破上述幻想,迈向权威的产业信息服务媒体集团是消费日报目前现实可行的选择,也应该是这类行业报依托自身产业做深做专的最佳路径。

    首先必须是要主动分享高速成长的产业价值,参与到产业链中去,利用报纸平台集合多种传播方式,做产业不可缺的一环——信息提供商和服务商。

    ——总社内部资源互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四报两刊要区分不同性质进行整合,面向行业的消费日报、中国食品报、《中国酒》杂志,内容整合余地很大,编辑记者要统筹安排,采访资源和稿件实现综合利用,在办公地点、党政、人事、后勤、财务、广告方面都应该以消费日报为主体统一整合,实现减员增效,现行体制来操作相对容易得多。

    面向市场的中国美容时尚报、购物导报、消费导刊也同样要形成相互支撑,在内容、活动、广告等方面形成互动,并伺机进行实质性相互参股合作。

    ——利用转企改制,进行资本整合。消费日报无法在轻工五十多个大行业全面深入介入,资金人员的实力和其他产业报深耕细作一个产业的投入都无法相比,甚至保留目前的专刊都嫌太多,形成真正的突破点选取两三个优势行业足够了。

    消费日报必须改变与公关广告类公司合作的方式,引入行业协会、行业技术信息标准中心、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以专刊为基础引入上述机构的资金参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开拓两三个强势行业。

    ——利用自身优势,做足服务。对于其他相对弱势的产业,消费日报应该鼓励服务外包,例如采用各种合作方式,利用现有人力提供新闻发布媒体合作,提供政策、技术标准、活动等专项宣传,行业热点事件策划炒作,替协会等部门办专业杂志,参与协办行业展会年会、技术交流等等。借鉴轻工业信息中心的服务方式,与之竞争,甚至伺机局部整合。

    面向行业的服务可以利用现有弱势专刊,面向市场的合作可以利用“新消费”,还应该成立专门服务于活动的部门。

    ——统一经营政策,消除负面影响。这些年消费日报合作办刊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坏,版面广告价格失控,利用所谓文字广告更是助长暗箱操作,正刊、专刊一部、专刊二部、广告部各行其是,在正刊能发300字的,在专刊一部能发3000字,在专刊二部能发整版,严重影响了消费日报在广告客户中的公信力,广告资源被合作办刊掠夺式地开采。要采取措施,统一经营政策,消除负面影响。

    产业报的新闻服务方式 

    消费日报虽然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做照明、酒饮、家居、皮革等轻工优势行业的专刊,但报纸没有统筹规划,这些老编辑的办刊指导思想很有局限性,从一开始习惯于傍着行业协会做高高在上的行业主管部门传声筒,到后来以成为所谓专家在行业企业里混个面熟而沾沾自喜,再到抓着三五行业优势企业做广告客户的模式。

    这种个人承包专刊的经营模式,就像个体户,最多两三个人的力量根本没有办法做到深耕行业,更谈不到利用其他传播手段形成合力。

    ——网络突破,搭建多种形式的传播平台。编辑部主导消费日报网,和报纸形成真正互动,与行业、企业网站形成真正互动。从博客、微博等集纳培养观点言论的稿件,从行业企业网站建立通讯员网络提供一手信息,针对行业热点问题炒作和门户网站合作扩大影响力,在图片采集等方面都可以建立稿件和互动的新渠道。 

    在优势专刊与行业协会、行业技术信息标准中心或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实现参股、资本整合打造新平台的基础上,整合产业信息网站,做大该行业最权威的网站,并与消费日报网站形成垂直链接。伺机在合适的行业,需要有即时行情,如轻工范围的白糖期货、塑料期货等领域尝试手机报。

    ——报纸要变成适合服务产业的新闻形式。消费日报的专刊发展方向一定是一份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的,相对独立的产业报,16开和16个到18个版是比较容易的好选择,首先形式要和模式共同转变,强调小报信息量,和网站互动是目前最容易做到的改版举措,几位专家的特别强调强化了我的一贯观点——在行业报道中,如果做不了第一手信息的提供,也要有鲜明的观点,最重要的是行业信息的整合,行业热点问题的信息整合,而不是行业专家式的指手画脚、代替专家作判断是行业新闻之大忌。

    ——加强消费领域的新闻整合,提高权威性。对日用消费品产业和市场的热点探讨,都必须有消费日报背靠产业化的权威声音。必须认识到,观点的全面开花靠30多人的编辑部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现行媒体环境中,往往文摘类报纸有着固定的读者群,信息的选择和整合是今天报纸生存的关键点。

    通过新闻整合,发挥消费日报现有编辑记者整合能力的优势,在除了保证主管主办单位上情下达需要的版面以外,创办《消费文摘》《消费参考》,从互联网中搜寻整理能找到的所有消费信息,既有综合性文摘版,也要有集纳消费观点、言论的版面,更要有针对当前热点消费问题的专题版,才能在有限的资源下形成声势,可以事半功倍。

    人才是决定性的报社核心竞争力

    报社管理层的眼界决定了转企改制的未来。

    转企改制,对特别是像消费日报这样年龄知识结构完全老化的报社来说,人是所有核心要素中的唯一核心。人的挑战,几乎是消费日报面临的最大挑战。有了机制,有了人才,操作层面的技术问题不成大问题。

    俗话说将帅无能累死三军。管理层是否缺乏转企改制勇气和智慧,任人唯贤对调动积极性的号召力不可小视,任人唯亲的小动作也可以毁掉报社管理的公信力。希望有人冲在前,又没有使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后果可想而知,领导在报社员工中的威信也可想而知。

    在报社转企改制谋发展的大环境下,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报社管理层的基本职责所在。对于一个全面老化的报社来说,如果谈能力、谈实践是奢求,最起码也要有清醒的头脑。

    (作者系消费日报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祝晓虎

从互联网红包看融合传播的议程设置
旅游广告的效果分析
试析行业报的转企改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