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独身老人婚恋状况调查

文/本刊记者 韩超 《 新安全 》(

    独身老人生活圈子的缩窄、心理上的失落感,都容易成为内心孤寂的原由。当人们更多地关心老人们物质生活是否安逸时,对其情感上的关爱往往容易被忽视。这种关爱,除了子女的孝心、亲戚的关心外,我们不应忽视老人的感情交流。

    专家介绍

    舒心,中国“维情” 行业创始人,先后担任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家庭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婚姻家庭咨询服务研究中心主任、维情服务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培训师等职务,兼任8家报刊的特约记者和专栏主持人,从事婚恋情感咨询、两性关系研究十余年。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将拥有丰富的感情生活视为年轻男女的专利,老年人除了吃住无忧以外,更是被贴上了“打牌下棋跳舞”或“爬山带孩子遛狗”的活动标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这些接受采访的老人们籍贯、年龄、职业、说话的口音都不相同,但是,不约而同地表达出来了同一股劲儿——人老心不老。记者就独身老人再婚问题采访了该领域的权威专家舒心老师,他从情感维系的角度指出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理应得到满足。

    不能被忽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心理咨询中文网”上一则名为《孤独的下棋老人》的奥斯卡短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片子讲述了一位孤单而年迈的老人,与内心另一个自己进行的棋局对弈,风趣又幽默的他不停地变换角色,只为在生活中添加一丝趣味。当人们更多地关心老人们物质生活是否安逸,其情感上的孤寂往往容易被掩盖。

    重庆时尚频道播出的《牵手》栏目号称是专为“中老年人”量身定制的电视相亲节目,吉林电视台综艺文化频道的《如果爱》栏目也是如此,并邀请单身10年的64岁保洁员朱淑华参与节目。中民婚姻网等婚恋交友网站均开设了“中老年专场”,并举办了公益性的相亲大会,受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的支持,反映出老年人在情感方面的需求逐渐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老年社会的婚姻状况

    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在我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我国目前的老年群体均是“50后”, 时代赋予了他们特殊的青春、特殊的爱情、特殊的命运,在恋爱中缺少“自由”的人们,甚至连“恋爱”都一并缺失,他们的婚姻生活或许艰涩、或许平淡,都是在柴米油盐中执守着生活的滋味。

    维持婚姻:在求同存异中平淡无味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婚姻生活,基本上属于彼此相守的传统关系。夫妻同甘共苦营造和维护着和谐家庭,甚至不惜忍辱负重,即使吵吵闹闹,也不愿轻易分手。比如,夫妻之间没有共同爱好、共同语言,生活中的矛盾不断累积,积重难返,但看在孩子的份上,就默默忍受,维持婚姻。又比如,夫妻一方长期有婚外情,另一方虽然极力反对但没有效果。想到老来离婚一怕影响孩子,二怕被外人耻笑,于是坚决不离,忍辱负重维持婚姻。

    专家分析,婚姻关系无论和睦与纷争,都是人内心需求的表现。这种追求和争取,要么稳定婚姻关系,要么瓦解婚姻关系;但更多的家庭是在求同存异中忍耐平淡无味的婚姻关系。

    独身主义:向往自由的单身生活

    在老年单身群体中,存在一小部分不愿再婚的独身主义者。他们在丧偶或离异之前的生活中,已饱受照顾对方及一家老小的辛苦,现在生活好了,孩子成家立业了,没有了后顾之忧,不必因为生活的艰难去依靠他人,所以宁可忍受寂寞,也不愿再给人当“保姆”。也有丧偶或离异后曾经再婚过,由于没有共同子女、没有感情基础等原因,再婚以后或不肯迁就对方,或对物质需求不满又不能互相谅解,久而久之,导致再次分手。原想找一个相互宽慰的老伴,结果找来的是麻烦不断,于是再婚怕了的老年人,宁可孤单寂寞而自由着。

    期待再婚:寻找新的人生伴侣

    大部分单身老年人在丧偶或离异后,都盼望能够重新找到新的人生伴侣。特别是子女不在身边,独守空巢的老年人,再婚愿望就会更加迫切。《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在全国1亿1千万65岁以上的老人中,鳏寡孤独者的比例为60%,这其中约60%左右为女性,40%左右为男性。丧偶、离异后的独身老人再婚,如今已不新鲜。

    老年再婚的意见调查

    日前,记者就如何看待“独身老人再婚”的问题,向中老年人进行了随机调查,得到了如下的回答。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独身老人应该再婚恋。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了有个伴挺好的,相互依靠,互相照顾,哪怕就说说话也能解除孤独感。”王阿姨去年刚退休,退休前是社区工作者,工作中接触了许多老年人,她说:“许多单身老人在再婚理由中把‘不想给孩子增添负担’放在首位。其实,老年人再婚,不仅仅意味着走入婚姻,更是互助养老的一个方式。老人的爱体现在生活中,互相照料、慰藉、供给,也让儿女少操了心。”

    “独身老人儿女不在身边太孤独了,有的儿女不支持的原因是担心财产分割问题,再婚牵涉的财产问题,成为老人再婚障碍的首要问题。”身为公务员的白先生如是说。

    “在不涉及利益关系的情况下,老人再婚对自己和儿女都是很好的。但是现在我也看过很多老人重新组合,算是家庭吗?也不登记,怕以后引起房产分争,谁花了钱都互相算计,哪有什么感情啊。”家住北京市崇文门新景家园的李阿姨一边推着孙子散步,一边这样跟记者说。“我身边的朋友就有重新组合家庭,但是只过了5年,现在也散了。既然要组成新的家庭,就要有诚信去好好过日子,不然的话有什么意义呢。”

    从采访中得到的回答不难看出,关于再婚恋的意见不管是赞成还是担忧,都是以独身老人能生活得更好为盼。

    需要被理解:老年人再婚恋的无奈

    舒心老师在婚恋领域进行研究长达十年,他表示,第二次握手的老年婚姻破灭比例高达60%以上。实际的问题和现实的无奈,使独身老人再牵手的关系显得格外易碎。

    老年人再婚的阻力

    不论是受到传统思想残余的影响,还是不被子女理解的阻力、外界舆论的压力,亦或现实问题的打击,使独身老人再婚遇到层层阻力。

    首先是来自老年人自身的原因。在老年人中间不乏曾经想到过再婚,由于受到种种舆论压力,让不少人仅仅停留在“想”上,实际上是没有勇气说出口,更没有勇气用行动来实现。他们默默地把再婚的愿望深深的埋藏在心底,强忍着自己的感情孤独度过余年。专家分析,压抑感情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能够冲破心理牢笼的束缚,对老人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

    其次是子女的不理解和干涉,这是最大也是最直接的阻力。有些渴望再婚的老人,往往受到子女的干涉,因不被接受而实现不了。子女的不理解一是感情上的原因。有的子女对已故的亲人感情很深,对老人的再婚很难接受。对此,舒心老师谈到,作为老人应该理解子女的心情,但子女的干涉行动却不是理智的。二是经济上的原因,这往往是子女不接受老人再婚重要原因。专家建议,经济因素是影响家庭关系的重要环节,如果在婚前能处理好它不但可以减少阻力,还会避免以后双方子女之间可能出现的遗产纠纷。

    老年人再婚的益处

    虽然子女很多时候能够体贴和尊重老人,但两代人在情感、需求和行为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异。老年人有很多难言的苦衷,哪怕是一般的生活琐事,有时也不便与子女诉说,何况情感方面的需求。于是与子女聚少离多的独身老年人,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渴望寻找到新的伴侣,另找家庭温暖。

    舒心老师指出,单身老年人再婚,对社会、对家庭、对老年人自身的健康长寿均是有益的。首先,老年人再婚的要求和愿望得到满足,可以减轻一部分子女挂念老人的精神负担;其次,老夫老妻可以互相体贴照顾,他们精神愉悦,身心健康,还可以分担抚育后辈的任务;再次,老来有伴有利于老年人的精神得到安慰,益于其心理健康发展。

    幸福需基石:夕阳牵手如何偕老

    勇敢地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年轻人追求爱情,老年人也一样。歌词唱“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独身老人如何能在人生的夕阳时分,再温馨从容地将一份感情融入生活,情感专家提出了接受感情前要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而这些准备恰恰是感情的基石。

    老年人再婚前的思想准备

    首先,要转变思想。一要克服传统观念,敢于向自己的陈腐观念挑战,破除所谓的“守贞操”、“从一而终”的旧观念,突破自我,树立再婚的勇气和信心。二要克服对先前配偶的情感依赖。再婚老人不论之前夫妻感情多么情深意笃,在建立新家庭后,尽量避免比较前后配偶的“优劣”,只有不断深化眼前的感情,才能够使新家庭温暖如春。最后,老年人还要克服自卑心理,不要总想自己缺什么,而应关注自己还拥有什么。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老人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因而不应在年龄面前服输。

    其次,要转变多年来的生活习惯。因在原来多年的家庭生活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生活模式,对彼此的性格、爱好了如指掌,在生活中配合默契。再婚,相当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如果不事先改变自己固有的生活模式,就很可能“不合拍”,致使婚后的生活不和谐。一旦固守自己的习惯,某些问题处理不得当,结果造成矛盾日益加深,婚姻生活就会因根系过浅而动摇。

    第三,要有正确的再婚动机。再婚的唯一目的应是为了找一个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老伴,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互扶持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不应掺杂自私的目的。抱着找“保姆”或改善生活的想法结束独身生活,都是要不得的。同时,在相处时,双方都应以诚相待。

    专家特别指出,爱是希望对方和自己步调一致、心灵相通,如果双方都做好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就不怕真心换不来幸福了。

    处理好新家庭的经济问题

    家庭生活即经济生活,有些家庭矛盾,往往是因钱引发的。处理好经济问题,对新组合家庭的巩固和发展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支配双方的收入才算较为合理?记者在采访中进行了调查,多数人的态度应是:不论双方的收入多少,也不管一方是否有收入,所有的钱应当视为夫妇双方共有的财产,双方有平等的支配权,不应分彼此。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老年人经济收入较好,想给子女一些补贴,应就“给谁、给多少、由谁给”等问题事先征得另一半的意见,双方协商一致,不要背着对方私自授受,那样可能好心办了坏事。

    老年人再婚家庭,经济问题处理得如何,往往同双方的感情关系有着直接的关联。处理的好,它会成为促进家庭的团结,巩固夫妻感情的催化剂;反之,它也会成为直接导致关系分裂的腐蚀剂。

    “老年人再婚应更看重感情,他们寻找人生中最后的伴侣就是为了减轻老年的孤独和恐惧,可在现实社会中,感情很脆弱,很多人并不能很好地克服困难。”舒心老师提醒有心再婚的老人:做好适当的心理和思想准备,不要过于看重物质条件,与晚年幸福相比,金钱和物质完全可以放在次位。再婚老人要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同时家人和社会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幸福不是富贵,而是夕阳下牵手。老人双方为彼此考虑、着想,甚至多付出少抱怨,就会减少很多不满和争吵。幸福,其实不难,老有所爱,夕阳才能无限美好。

微信?危信?
微信十条及解读
独身老人婚恋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