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人民周刊 2024年11月0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深刻领会把握“五个注重” 答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答卷

曾赞荣 《 人民周刊 》( 2024年11月01日   第 06 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视野宏阔,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为我们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和重要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深刻阐明了《决定》起草的背景和考虑、起草过程、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对《决定》的内容摆布特点概括为“五个注重”,即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全面改革、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为我们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决定》精神提供了“金钥匙”。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把握“五个注重”,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不断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扎实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见效,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深刻领会把握“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全会聚焦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以重点带动全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深入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提升市属企业经营效益水平和匹配城市发展战略能力。深入实施民营领军标杆企业培育计划,健全公平市场竞争、惠企政策落实、权益保障、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更好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推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路径。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实体经济的质效水平,二者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制定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措施,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发挥卡奥斯、柠檬豆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加力提速企业“智改数转”。

    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要求我们“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必须始终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坚定不移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深入实施新一轮“海创计划”,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壮大海洋渔业、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海洋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证明,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征程上,要发挥高能级开放平台作用,深入实施上合示范区扩能行动和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积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以更高水平开放增强创新优势。

    深刻领会把握“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会专门就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必将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上积极探索,着力增强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策源力、创新人才吸引力,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不仅要求数量的增长,更需要质量的提升。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完善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建立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是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以更大力度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全力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建立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跟踪对接、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转化联合支持、科技评价激励等机制,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深化人才集聚机制,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深入开展国家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试点,持续优化人才服务和激励机制,让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深刻领会把握“注重全面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全会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改革,注重加强对改革的整体谋划、系统布局,必将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全面贯彻落实好各项改革部署,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深化民主和法治领域改革。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推进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健全“倾听与商量”“委员直通车”等协商平台,更好吸纳民意、汇聚民智。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动法治青岛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入推进文化“两创”,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建设好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制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深化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行动,健全多层次养老和普惠安全托育服务体系,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越来越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改善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落实“双碳”战略,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深刻领会把握“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全会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沉的忧患意识、强烈的底线思维,必将有效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要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健全重大风险跨部门实时监测、分级预警、快速核查、提示通报等机制,严密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全面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国家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

    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于公共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必须坚持防患于未然,坚持标本兼治、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源头治理,及时消除公共安全隐患。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坚决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完善预警监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等机制,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和科学方法,全面加强基层组织运行机制、人员队伍、服务能力等建设,使基层治理更加活力有序、张弛有度、行之有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特大城市社会治理模式,优化“青诉即办”诉求解决平台体系。

    深刻领会把握“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才能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

    自觉维护党中央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责任,健全精准督察、挂牌督办、督帮并举推进落实机制,提升谋划、推进改革的能力,确保各项改革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机制,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健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惩戒机制,完善一体推进“三不腐”工作机制,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者为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原载于《学习时报》2024年9月18日第1版、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