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荐读

人民周刊 2023年07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行书生之路 向教师致敬

本刊记者 屈一平 《 人民周刊 》( 2023年07月21日   第 11 版)

    很多年前,读聂震宁的短篇小说《长乐》,惊叹于它短短6000字的小巧玲珑,厚重的文学味道满溢而出。15年后再读,幽默依然,快乐更浓,对于小城市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让人感慨。

    “长乐是一座城,但它也像是一个人。”聂震宁的微信号昵称就是:长乐人。15年来,他致力于全民阅读的推广……然而,他从未离开写作,今天,他的首部长篇小说《书生行》终于与读者见面。

    聂震宁的小说,真正做到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故事陈述的背景广西沂山一中是真的;故事讲述20世纪60年代,一群有理想的年轻教师开展轰轰烈烈的教育实验,也是真的。然而故事的结构又以主人公秦子岩、舒甄好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虚构得很有深度,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这是一首写给爱的教育诗篇。书的封面用英文简写着:A HYMN TO TEACHERS(一首献给教师的赞美诗)。书的扉页整页白纸,仅仅有一行字:献给我所有的老师们。虽然讲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故事,然而其中的教育精神和理念一脉相承,放之任何时代皆准——爱的教育是整本书的宗旨。正如聂震宁在题记中简短描述的:所有人事均为虚构,唯有感情是真。

    这部小说按照聂震宁的说法,是为自己的初中老师画了一幅群像,从作为读者的角度来看,主人公秦子岩等青年教师与聂震宁本质上是一类人,他们都在纷杂世界中保留了一块自己内心的净土,在这片净土上用爱谱写着人生各个阶段的教育诗。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书中读到了对青年教师的感动;评论家白烨读出了一批年轻教师的付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潘凯雄从阅读的角度考量,发现小说中“阅读学”理论形象化的文学价值;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赞叹该书在文体和写作方式上别具一格,反映出令人难以忘怀的爱心教育的历史。

    《书生行》结构严谨缜密,章节错落有致。书中讲述的教师秦子岩从北京回到自己的家乡广西,经过了漫长的物理和心理路程,这可算是明线;作家对教育的感恩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着秦子岩在沂山一中教育实验的开展,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一明一暗,一虚一实,使情节波澜起伏。

    如果出版《书生行》的续集,聂震宁诙谐地说,该是《书生的道路》了。他想象着,多年后,秦子岩和舒甄好的孩子已经成人,依旧担任教师,老一辈执着坚守,新生代教师主动涌入……聂震宁的心中有一块黑板,写下的是爱的教育,擦去的是功利。